分享

那年的作文比赛:读张雅的《高考记忆》有感!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杨博丞

  

  

“我在词汇的花园里采集,构筑我的心中最美好的诗句,我在音韵的瀚海上游渡,谱写我心中最庄严的乐曲……”。这是1977高考的一篇范文,老师要求班上同学能熟练背诵。至今经常想起这篇范文的开篇序曲。它使我人生的列车缓缓开启。困难时,激励我坚定信心,鼓足勇气;迷茫时,给我指明方向,拉响警笛。正是这篇范文,让我背诵了更多的优秀作文,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记得那是在1978年上半年,由于我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我学校确定为参加公社组织的作文比赛选手。我们村整个初中班就选拔了我与另外一名女同学参加比赛,那位女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数学比赛。

  

现在还记得作文题目是《五月的一天》,当时的情景沥沥在目。试卷下发后心中没有感到紧张,因为当时我背诵了许多优秀文章,对付一般的作文自我感觉没有问题。看完题目后,头脑里立刻闪现了一篇范文,名称忘记了,但记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大意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主人公嫌大粪脏臭,不想干,生产队长如何对我进行教育,提高参加劳动的认识和积极性什么的。记得有这么一句警言,话“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联想到作文题目,就把这篇范文改编了过来。没有想到,成绩居然名列前茅。

  

那个时候的公社就是现在的乡镇,现在想想成绩也不错啊。记得奖品是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发的,语文老师很自豪,我也特别开心高兴。至今还记得奖品是一支红色英雄钢笔和一本关于周恩来的书籍,可惜没有保存到现在。那个时候也没有长期保存纪念品的意识,要不现在也成“文物”了。

  

这次比赛后时间不长,老师通知参加第二次作文比赛。这一次比赛与上次不同,是上次比赛时每个公社的前五名选手参加。记得那是一个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数学老师就陪着我去参加比赛了,可惜这位老师已经因病离逝。

  

那个时候还没有公共汽车,我们是步行去考场的,考场距我们中学有30余里。走在路上,老师问我,你没有上衣吗?我说这不是上衣吗?现在终于明白了,在那个时代物质都比较贫穷的年代,家里兄弟姊妹多人,生活困难,哪里还能有一件像样的上衣呢?当时穿了一件白色的由粗布做成的上衣,连纽扣也是粗布做的,就像陕西农民放羊时穿的上衣那样。那个时候思想很单纯,也没有在意老师的这个问题。只想一心做好比赛,争取能取得个好名次。如果是现在,怎么着也要穿个西服或休闲服参加比赛吧。可是那个时候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到了学校考场,虽然是步行去的,但到了考场并没有感觉很累,也许是年轻的原因吧,也许是有点紧张的原因吧。

  

进入考场后与现在的考试一样,监考老师明确考试规定,然后就发放试卷。作文题目是《灯课》。其实在那个时代我们每天晚上都要上灯课的。只是没有电,用的是汽灯。所以这个题目对我来讲没有感觉太难写。但现在已经记不得是如何完成这篇作文的了。只记得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夜幕刚刚降临,教室里便发出了汽灯柔和的光芒,灯课开始了……

  

据后来传说,老师对我们比赛的这篇作文进行了两次判卷,因为阅卷老师从试卷中的电灯和汽灯文字里能够大致判定考生是哪个学校的学生,那个时候,乡下还没有用上电,城里与公社都有电了。为公平起见,才进行了两次判卷。

  

据老师讲,我获得了这个考点的第五名,非常庆幸这次考试结果。这是一次人生转折的比赛,也是让我记忆犹犹深的一次比赛。

这次比赛使我具备了进入县重点中学的资格,也为80年高考作了一次坚实的铺垫,也让我有了离开乡下到城里去看看的机会。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