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拍丰县初冬的乡野,一张比一张拿捏心灵,相信会抓住所有人的视线!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赵玉国、红艳

文:苗康瑞

秋收的忙碌,已经成为一抹背影。随着立冬的来临,在很多人眼里,如今,丰县的农人们,应该处于一种相对赋闲的状态。但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在乡村,永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歇息,对于勤勉的百姓而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都有活干。

勤劳,坚韧,豁达,是乡村老人的性格,也是乡村的性格。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即便是十一月相对安闲的日子,他们整天还是围着土地忙碌,不断延伸劳动的内容,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每一天。他们的肖像,如一只闪亮的锄头一样那么深厚,坚强。

如果天气持续无雨,尤其在这个时候。乡村的人就会拉着水泵给麦子浇水,面黄肌瘦的麦子很快就泛起了诱人的绿色,然后在暖阳的照耀下,可劲儿地成长。

历经几场秋霜,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红薯地开始泛红了,转眼,又到了红芋收获的时节,一个个硕大的红芋,总能给在田间忙碌的农人们,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

这样的红芋,没有任何疤瘌,且“长相”规整,是农人们最喜欢的样子。

这株估计有七八斤重吧,大爷捧着沉甸甸的红芋,心里乐开了花。劳有所获,不亦乐乎!

洋葱苗也开始拔了,它们将会被拿到集市上出售,数月的付出,总算看到了可喜的回报。

一对年迈的夫妻,在地头栽种洋葱,二人彼此配搭,很是默契。

在一些蒜地,如果蒜苗出的不够,另外还要补些洋葱苗,用来填补空缺。

在乡村田间的小路上,一辆随意停放的自行车,都是一帧亮眼的风景。

种植包心菜的农户,也迎来了“上市”的时间。

按照今年的菜价,菜农们又赚得个盆满钵溢。


勤劳的人们,在地里幸福的忙碌着。阡陌间,泥土芬芳。劳动,永远是最美的风景。

你看,这颗花菜,足足有三斤,厉害吧!

乡亲们收大葱的情景,是一种既亲切而又熟悉的感觉,一块五一斤的价格,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一早去白菜地,农人们通常是这样“全副武装”。

在田间运送白菜,往往需用独轮车。

田间的小路上,大娘赶集回来的场景,使乡野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种栽种洋葱的道具,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见过。

如今,依然还可以看到在空白地浇地的人,不知道这个时节,还能栽种什么农作物?

离乡多年,这种互相配合的活计,不知道是在给什么作物覆膜。

麦地里,打药的身影也开始出现了。他们的存在,使沉寂的乡间,增添了几分生机和人气。

其实,这些年随着机械化的普及,人工打药渐渐被一些大型设备取代。有的农业合作社,都在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了。

但眼前纯手工打药的一幕,却很容易把我们的记忆拉向从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农民习以为常终其一生的作息规律。太阳出来就起身到田间与农作物打交道。

们这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对麦子的记忆更是深刻,感情深厚。此刻,我站在这里,也油然想起当年母亲为麦苗除草打药的场景。

她们在田间耩(jiang)化肥,迂迂回回,给麦田予以足够的滋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明年的五月底六月初,有一个不错的好收成。

乡村的老人们,每天都会到田间走两圈,在他们的眼里,这些茁壮成长的麦苗,就是孩子。

外面是萧条的,但在大棚中,却是另外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位大婶家的西红柿,已经开始开花。

大娘手中拿着刚刚捆扎好的芹菜,笑容满面。

田野里,几乎是满眼的绿色,但这户人家,还是地里撒有机肥。

种药材的农户,到现在才开始收割。

太阳的温度一天天减弱,于是冬天的脚步就悄然降临乡村。不论是夜晚明亮的月光和璀璨的星星,还是清晨村外开阔的田野和清新的空气,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再加上乡村人的纯朴憨厚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令人陶醉、向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