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夹在书中的银杏叶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姚铁飞

学校第一教学楼的后面,长着一颗银杏树。不算太高,很纤细,四周用理石条围着,不时有学生坐在石条上看书、聊天。由于只有这一棵,故一直被作为学校的标志存在。有时趴在窗台上向下看,那棵银杏树吸纳着风雨,倒也颇有些楚楚可怜的韵味。每到银杏叶坠落的时候,便会有一些同学从地上虔诚地捡起,当做书签,或者送给好友作礼物。

校园绿化很好,树木也很多,尤以柳树为最,抢去了其他树的很多风光。最知名的当属办公楼前的十几棵大柳树,据初步推算,至少有五十年的历史。另外其他的杨树、松树、柏树等也不少,共同调剂着学校紧张、枯燥的学习空气。

同这些高大威武的树比起来,小小的银杏树倒也不落下风,从容地展示着自己的气质。说实话,气质是不能用外表来衡量的,丰富的内涵往往更有穿透力。

课间的时候,不回办公室,我就会来到窗台前,静静地欣赏银杏树。说是欣赏,倒有些浅薄了,实际上,不如说是心灵的交流更为确切。

身边学生的说笑尽管不绝于耳,但是对我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沉浸在与银杏树的沟通中,上课时的疲劳顿时一扫而光。我是教数学的,按理应该更理性一些,但是银杏树却每每将心底的潮水掀起,让我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一切。

高中的数学课程很深,对于思维的要求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国家倒是一直在搞改革,但是每次改完之后,却愈加难懂,以致于成了高中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老师教着难,学生学着更难。每次成绩下来,那点可怜的分数,任谁看了都会恼火。

也很同情学生,在如此艰涩的海洋中游泳,的确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没几节课,都是老师自己在唱独角戏,硬着头皮在孤芳自赏。看着学生昏昏欲睡的样子,也是无可奈何。

尽管这样,学生对我倒是没啥敌意。课间是他们的天堂,总有一帮学生围上来,问这问那,开个玩笑或者唠唠家常是常有的事,但是对于数学却是绝口不提的。我也很知趣,不和他们提学科的事,毕竟,辛苦了一节课,该让他们换换思维,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但在我眼里,一直都是孩子。当他们不学习的时候,忍不住要吼几句,但是过后,他们都一直笑着到跟前来,同我唠嗑,一点怨恨都没有。背地里,有时也暗暗地问自己,是不是对他们要求过高了,人的认知有差别,这是天生的,什么事情都一刀切,也违背人的成长规律。人无完人,谁没有点缺点呢?就是对于教师自己,不也天天在学习,天天在弥补自己的业务不足吗?可是一到了课堂上,为什么就不能控制自己,对于学生的缺点,不能有一丝容忍呢?

记得不错的话,应该是在某天晚上,我在学校上自习。课间休息期间,大部分学生都出去放松了,教室里只有几个学生在唠嗑。我在讲桌前看书,研究下一节自习课的内容。在翻到某一页的时候,书里赫然出现了一枚银杏叶。深秋时节,正是银杏叶最辉煌的时候。

金色的银杏叶夹在书里,摸上去很有质感,似乎还透漏出微微的热度,应该刚夹进去不久,可能是某个学生趁我不注意,偷偷夹进去的。鼻子里忽然有了一股酸意,忙侧过头,合上了书。看看学生,仍然在无所谓地说笑,谁夹进去的已经不重要了。倒是自己,忽然心生了一丝愧意,好多学生数学没有学好,但是他们却一丝怨言都没有,相反,却把对老师的尊敬融进了那枚美丽的银杏叶,这样的境界确实值得我反思。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不停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想从他们的每一个表情中找出送我银杏叶的学生。结果是预料之中的,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还是那么淡定,没有任何异样。结果虽然徒劳,但是我的心里却一直被感动着。那枚金黄的银杏叶,时常被我拿出来欣赏。时间长了,也略微有了些褪色,但是燃烧在心底的激情,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澎湃。

离开讲台快两年了,学生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回想起与他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的确很快乐,也很充实,就像那枚金色的银杏叶,那份久违的感动与美好,必将会在生命的后半程里,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