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里,白事上的“号子手”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尹克雪

图:来自网络

在苏北汉皇故里我的家乡,大有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之说。

家里有人去世后,首先把大门用白纸条封上,一人封单条,死两人封一个X条,门右边插一个纸古洞,以示家中已亡人。亡人倒头后,入殓之前,先把棺材四周用麻绳盘好,移入堂屋之内,再拾尸入棺。入殓后,要及时下一碗面条, 名叫倒头面,上面插上一双筷子,以便死者食用。

殓后,孝家主要成员要换上孝服,腰间系上绳子,在灵堂前及时搭起灵棚,设香案。摆供品,立亡人牌位。设宴专请执事与报路的号子手,共同研究商议治丧有关事宜,派人送信,下丧贴的对象和吊客的人数,开丧的时间程序,通知吊祭等。

吊唁当天,待客人烧完纸,吃过饭。执事安排好准备出殡。这一关是丧事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报路也称号子手,一切工作全在他的指挥下进行。

送殡前,擎重的人员首先把抬棺的槐木架子摆好于大门前,只见号子手拉着孝子。来到大门前高喊:“谢某某庄娘家啦,谢送殡的所有亲戚朋友了,谢擎重的老少爷们了。”

孝子磕过头以后,随着号子手的一声吆喝,擎重的人员蜂拥而上,简单分工后,挑选两名虎背熊腰的壮汉除背棺头以外,其他人员位列棺材两侧,手握麻绳弯腰待命,号子手巍然立于棺头,那阵容酷似一支即将出征的队伍。

“前后起,抬脚就走。”顿时喇叭声高奏,所有送殡的男女孝子呼天唤地喊爹叫娘喇叭鞭炮齐鸣,人声喧哗震天,随着号子手的一声令下,似滚滚的春雷在灵堂口,在耳畔炸起,山呼水应,云飞霞涌,天地间顿时磅礴着一股排山倒海,无坚不摧之势。这粗犷嘹亮的号子声,令人毛骨悚然,精神振奋,劲头倍增,放手不罢,撒手不能。

十几条威武的壮汉,将沉重的棺木猛地抬起,谁也不甘示弱,不敢偷懒,屏住呼吸,一鼓作气,缓缓前行。随着号子手的一声令下“前后平落”棺材慢慢落在先前摆好的架子上。校正后,四角16位擎重的壮汉,按高低个子组合好,插好铆钉,系上环子,各自认好杠。口中叨着烟原地待命。

待孝子摔过盆,路祭结束。随着号子手的“前后起,着肩就走”的一声令下,棺材四平八稳伴着号子手高昂的旋律,人们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人群缓缓前行。满街筒子看热闹的人,人声鼎沸。

号子手要随机应变,灵活掌握,应对自如,好似一位久经沙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改变策略,积极应对,不敢怠慢。如哪一方出现险情,及时做出判断,“前面有个烂泥坑,路打滑,各人小心脚底下!”

随着号子手这有节奏的喊声,擎重的人,手拉手,肩挽肩,放慢脚步一起努力。棺材行走在风平浪静、太平无事之中。

猛然间,前面有河路窄,号子手及时召唤“前面路窄,互相相让,四杠拉平,紧让慢推。”人们心平气和,一步不抢步,一步不慢行,架子徐徐,人们碎步缓缓而行,从无半点差错,乡亲们认得就是这个理,一家有事百家忧。擎重的人员有时遇着大风,下着暴雨,就是天上下刀子,也是及时参加,在所不辞。

我曾是一位躬耕于沃野的农夫,几十年来,亲自参加与主持了许多老人和青年人的丧事葬礼!留下了太多抹不掉的心酸记忆,几多惨烈悲壮,几分伤心落泪,更有几多的动容骄傲与感动。

东院道成大娘的丧事,泣卜定于一个大雨滂沱雨季里,二八月坏尸首,当擎重的人从屋里抬出棺材时,尸体腐烂的血水,从棺材缝间溢出,流在人们的衣服和脚上,气味刺鼻呛人,只见号子手吊子爷,拿瓶酒来,猛喝几口,吐洒在棺材四周。擎重的老少爷们,用布条把鞋捆在脚上,搓几片蒜叶,把鼻孔一塞,冒着大雨,无一声怨言,踏着泥泞,步子艰难,把老人家送进村南丧坑里。

去年八月间,青年魏明扬在无锡建筑时,从八楼不慎落架时,钢管身穿入心脏中而死之。安葬的当天,老老少少,哭声震天,令人伤心落泪,人民感于忧伤,少了往日喧哗,一声不响,迈着沉重的步子,把这个鲜活年轻的亡魂送走!

七十年前嫁入本村的三嫂李氏,身.出华山南大王楼村书香世家。当時三哥身犯重病,百医无效,以结婚冲喜,求得康复。谁知事与愿违,结婚仅仅只有十八天,三哥就与世長辞,给妙玲才十九岁的三嫂留下了一生无法补救的悲痛,她成了年轻的寡妇,独守洞房,残灯孤影,整夜苦守清凉与寂漠的长灯,天天厮守婆母身边苦度岁月,严尊清规戒律,信守三纲五常。

婆母去世后,列入五保户,独居一处,自饮自食。悲呼!皇天不佑,2020年腊月弃世而去,享年89岁。三嫂身寒一生天上有福她末享,地上有乐她末得,严守妇道,完璧归光,身隐白云洁玉冰霜,艰辛备至淑德可歌。

她为丰县东华山尹氏族人争了荣耀。父老乡亲不愿她走得无声无息,四邻、族人、亲友凑钱凑物来办她的丧事,辞灵前,在灵棚下为她举办了追悼会,场面庄严隆重,令人感动。

出了村庄,擎重人员中也有个别的二杆子、愣头青,借着酒劲,趁机起哄闹事。突然间,一方猛地加快速度,四平的架子立即出现了倾斜,另一方也立即加快脚步追赶,整个抬棺的队伍队形大变,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往前狂奔。

号子手及时觉察到异常,他一个箭步窜上架子头前面,双手扶稳棺木,高呼一声:“不要撒野,小心自己,前有孝子拦道。”号子手180多斤的体重压在前头,大约10分钟,前杠大喊吃不消,要求停棺换人。

待一阵风波过后,拾棺材从新转入正轨,前面喇叭开道,牛马纸罩色彩灿烂照人,男孝子在前面引路,女客卷棺材后相尾随。在蓝天白云下,身穿孝服的送殡人群,像雪白的绵羊一样,慢腾腾的往村外滚去。

改革开放后,拾棺送殡的风俗,渐渐淡泊了。取而代之的是火化,不过,拾棺用号子手的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至于那些回荡在荒郊野外的号子声,至今仍萦绕于耳际,烂熟于心。它雄浑粗犷的旋律,时时给我们一种不可抑止的激动与振奋。

每一次送走一位相依为命的先逝乡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风风光光送上老人一程。理所当然的应该享受乡党的绵绵祭奠,憨厚敦朴的民风中,彰显出对生命的尊重。

号子声声,悲怆绵长,高亢洪后是激涤心肠,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永远漂泊在涌动的思念里。他们的表情和神态栩栩如生,他们而对我,每一次都乡情满怀, 促使我要为他们撰写一首挽歌。我手挽着枚花圈夹在送葬的人群中, 顿然生出一种庄严地沉静与感动。我想染一柱心香, 为故去的老人缓缓送上一束芬芳。

号子一吼催心醉,喇叭声声送人归,曾在冥冥之中,使我热泪盈眶,拜谒乡民,感谢大地。我们终于逃不脱回归大地,也会和父辈祖辈样,置身于宽广博大的大地怀抱里,拭去欲滴的泪,荡伤不了我的静静思念,去怀念我曾经所认识的先去的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