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晓佳:老菜园忆旧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汪晓佳

图:来自网络


近期,90多高龄的岳父母身体不太好,我老伴作为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总是放心不下,一百多华里的路程,几乎隔一天就回去一趟看看,给他们两位老人洗洗衣服,洗洗脚,擦擦身子。

她每次回来,都要带来一些老家弟弟妹妹们送给的时令蔬菜:莴笋、蒜头、蒜薹、薄荷头和生菜等等,大包袱小行李的,下了汽车来到门口,我看她拎得走路都是东倒西歪的样子。


在分门别类静下心来摘菜的时候,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便飞往了我的老家,想起了当年我家种植的一片菜园地,那里曾经有着我的劳作和欢乐,有着我的趣味和向往,幕幕场景便涌上脑际——


朦朦胧胧地记得,我家的那片菜园地,起先是生产队作为自留地分给我家的,东西不过十米,南北狭长,面积约有“一亩三分地”那么多吧。因为这块地紧邻村庄边缘,离家近,地的北端,有一条顺势而下的小溪,小溪上面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水塘,水源充足,适宜种菜,另外在其他地方还有可种庄稼的承包土地,我娘便将其当作菜园种了。


娘的娘家宿州闵贤村(闵子骞故里)是远近闻名的菜园地,村庄周围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各家各户的菜园,以盛产萝卜、大白菜、地蛋(土豆)闻名乡里。所以,娘种菜是个行家里手,不外行。


我家这块菜地,急等着种的时候,就请人帮忙用犁耙翻土、平整,农闲的时候,我们娘儿仨个就用铁锹、铁叉剜刨,铁锹铁叉起落,随时将那些大块的坷垃打碎,刨过的地,犹如耙拉的那样平整;在此过程中,如发现泥土里的地蚕蛹、胖豆虫,或其他的什么昆虫,便悉数捡起来放进事先带来的瓶子里,带回家喂鸡。那些日子,母鸡特别喜欢下蛋,一天一个地下蛋。


有时候娘做其他的活计,我就和姐姐一起去菜地为蔬菜松土、拔草、施肥、浇水,边干活,姐弟俩边温习着课文里的知识,还不时地说着我们听到看到的村里奇闻趣事,干活时一点都不觉得累。而且都是我们姐弟俩自愿要求去的,很少让娘支派。


农村过去鸡鸭牛羊特别多,为了防止禽畜糟蹋菜苗,家家的菜园子都是用荆棘条子扎成了篱笆,中间还扎了一扇同样是荆棘条子的柴门,用细铁丝栓了,开关自如,安全牢靠,我家菜园子也不例外。


春天播下的种子,等到了夏天,诸多秧苗便葳蕤地爬满了篱笆,看上去,像一座逶迤的绿色长城似的,蔚为壮观。这些拖秧子的植物有长豆角、眉豆、丝瓜、冬瓜和南瓜,开花的时候,不同颜色和姿态的花蕊上,总是引来蝶飞蜂舞,嗡嗡吟唱,还有知了和蜻蜓栖落。


我对蝴蝶蜜蜂不怎么感兴趣,因为,蝴蝶你逮不住它们,跟你捉迷藏,蜜蜂你逮它它就蛰你。所以我对蜻蜓和知了情有独钟。往往是,趁晌午或傍晚,我独自出门走到菜园边,蹑手蹑脚地近前捕捉站立在篱笆上的蜻蜓和知了。每每都是满载而归。

知了可以用油炸了大快朵颐,而蜻蜓,也就只能是喂鸡了。整个夏天,我的脸上、胳膊上总是晒得黢黑黢黑,甚至还起了一层皮,痒痒难耐。


菜地北端的小溪边有一棵已经结果了的木瓜树,春天,粉红的花,翠绿的叶,相映成趣;秋末,树上的木瓜一个个金黄,有的倒挂着,有的伫立着,我特别喜欢爬到树上去细细地欣赏,临了,摘几个下来带回家,放在床头闻香味。


菜地西端是一个有着五六十度坡度的沟沿,沟沿上被娘种上了能作为编织条筐(篮子和笼子)的丛丛枝条,似乎名叫“紫苏槐”的吧,旺盛着的时候,枝条挨挨挤挤,密不透风,有南瓜、眉豆、丝瓜秧子拖进去,秋实季节,下面总是隐匿着偌大的果实,像一头头牛犊似地在那儿静卧。

无论雨季和旱季,倘若人走进菜园地,便会有数量不一的大小青蛙、癞蛤蟆,蹦跳着越过菜苗,快速地往紫苏槐丛的沟沿上逃窜。对了,还有各色各样的大小蚂蚱,也跟着它们一起蹦跶,像是一场大迁徙,那个狼狈相,看了真是让人忍俊不已、心花怒放。


后来我们住的老房子实在是破旧不堪了,我娘就在菜地靠沟沿的地方,我参军以后,在大队干部和乡里乡亲的帮助下,花钱重新盖起了三间崭新的茅草房。我1969年参军时还是从老房子里走的,等我三年后探家,娘和姐姐已经住进了新盖的房子了。


菜园子地里盖了房子,再加上我在部队,姐姐去了外地工作,仅是娘一人,已经没有能力去种菜了,于是,她便在房子的周围都栽上了树:杨树、泡桐、楝树、椿树等,足足有七八十棵。这些树后来都先后成了材,有的卖了钱,有的给我结婚后的家里打了组合家具,娘的棺材也是用她亲手栽种的树木定做的呢。

至今,这三间房子(后来房顶由茅草换成了瓦片)还在,不过里面早已没有人住了,房前屋后,空荡荡的一片萧条;还有几十棵树尚在,但已经很苍老了,苍老得快要跟随已经去世20多年的我娘去了。


逝者如斯夫。这块当年繁华盎然的菜园地早已不复存在,而且还伴随着这么多年的雨水冲刷,菜地的面积也缩小了不少,显然还要继续缩小下去。尽管如此,童年曾在这里的无限乐趣和欢愉,我怎么也不会忘却,相反,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这里的思念和情感却愈加清晰,愈加浓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