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者如何站桩!干货——含胸拔背的千古不传之秘

 爱存文 2020-07-15

前文讲到了关于站桩的头部动作要领,相信大家已经学会掌握了,这个头部动作的要领可以用在任何功法的虚灵顶劲里面。本文绝对干货,有疑问提问评论区留言,下次发文就讲解你的问题。以文字讲解为主!关注老廖不迷路,健康养生带你飞!

身体中间部位的动作要领:

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关于站桩时身体中间各个部位的动作要领有: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宽胸实腹、舒指松腕、顺臀溜胯、虚腋开胯、虎口崩圆,十指引劲、松腰坐跨、塌腰等很多口诀方便传承,但是简单化了,每个人看到的感悟又不一样了,所以站桩在现在,各地教的都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我给大家教的是养生桩的一种,足够你用的了。

沉肩坠肘,这个动作大家不陌生吧,但是你真的会做沉肩坠肘吗?市面上大部分都是教的松肩,而不是沉肩。坠肘大家也都知道,是自然下垂的感受,所以这里我同样给大家详解一下沉肩坠肘。

咱们同样是找到前文背靠墙的感觉,把手自然下垂,记住自然下垂的感觉,然后再离开墙开始做动作,把手臂从身体两侧打开向上,两手弧线画圆两掌从眼睛处落下,然后放至胸前做好沉肩坠肘的姿势,往上抬的时候吸气,手往下做的时候呼气,气沉丹田。就像收功动作一样,只不过你是为了完成这个姿势。然后找沉肩的感觉,不是单纯的放松就可以了;

腋有张腋、虚腋、开腋等说法,就是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小气球那样的感觉,但是自己不用力,它却不会往下掉,这就叫做虚腋。

两手肘关节有自然下垂的感觉,都是虚而不实的,不用力的,自然的感觉。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很多人会把手肘这样刻意的去垂下去,但实际上这样,你的肘是坠了,但是你会折腕,并且你还违背了文章开头就说的松静自然的原则。所以手肘不管是放得再高,或者放得很低,都有肘往下沉的感觉。

然后就是舒指松腕,虎口崩圆,十指引劲,就是你手这一块的动作要领了,记住,每个地方教的都不一样,按照我教的没问题,按照别人教的不确定。手腕不能用力,要放松,然后把十个手指打开,保持自然的微曲,而你的两个手掌虎口是相对的,类似一个不规则的圆,不是让你模仿这个动作,而是让你看这个手指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不要去生搬硬套某些图片或者视频里面教的,而是自己要去找感受,就好似抱了一棵大树,或者打气球,凭自己感觉来,不要过大或者过小,一般由你的师傅把控,因为大家都是自学,所以我建议两手间隔距离用手指尖平行对着肩井穴吧!

初学者如何站桩!干货——含胸拔背的千古不传之秘

站桩

初学者如何站桩!干货——含胸拔背的千古不传之秘

肩井穴

关于桩架的高低,其实大家也没必要刻意追求,一般都是最低丹田前,最高不过头顶,我的建议就是在肩下与谭中穴这个区域,毕竟你是练养生桩,再往下,大多都是一些涉及运气,用意念为主的练习方法,所以就正常的就行。

初学者如何站桩!干货——含胸拔背的千古不传之秘

谭中穴

再之后就是关键点了,叫做含胸拔背,这可是重中之重!

站桩我认为有三难:第一难是入静,意守;第二难是含胸拔背;第三难便是松腰坐胯。似守非守,如何把握此中之度,需要自身体悟,做不到的人十之八九!

没练过的朋友可不要小看这种看似随意站立,双手抱圆,全身放松的姿态,恰恰是这简单的动作,让人不自觉形成的状态,把身体很多特效穴位功能都调动起来了!

正如苏东坡评价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1、稳固下盘的同时,不知不觉中调动了足三里这一对大穴;

2、脚掌十指抓地的静站静养的状态,恰好引动了涌泉穴;

3、手掌的环抱,十指引劲的状态,又带动了劳宫穴;

4、胸部、腹部和背部的充分放松,间接又对任督二脉做了舒展。

这两手环抱,含胸拔背的姿态,就是老子常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是易经风水学里面的环山抱水必有气!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

其实风水中的气所指的就是势,这个气或者势没法具体来描述,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认何为来气,何为去势。简单来说,经常谈业务的朋友,出去接待客户时,普通人与企业家,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有时你会感到压抑,有时你会感到舒心,这就是气、势、就是气场也是势的一种!

【 风水学中所说的理想环境应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阔,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个层次,即青龙、白虎之外还有护山相拥,前方案山之外还有朝山相对;朝向最好坐北向南;如此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

这段话风水学说的就是站桩立的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着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动作。含胸拔背的背刚好对应备考祖山,山高而挺拔;左右青龙白虎也就是沉肩坠肘;前景开阔即双手抱圆;远处有山相对就是手掌刚好对着咱们的胸;有水自山间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不正是沉肩坠肘这个过程中,气血自发流转吗?咱们站桩的姿势刚好符合老祖宗的文化,这无不彰显咱们的文化底蕴!

山水

含胸拔背怎么体会呢?

你可以想象自己抱了一棵大树,或者打气球之类的,找到这个感觉,很大,要自己两手展开才能抱起来,两手才能接触的那种感觉。就是让我们的背部,好似有一个劲去把它往上拔起来,扩展开来,拔背必然会让我们的胸微微内含,这里不是指让你去弯腰拔背,或者含胸驮背,而是你在前文讲到的靠墙站在的这个感觉的情况下,去微微拔背,胸口自然会有一点内含,但是这需要你把松腰坐跨,实腹,命门后挺,沉肩坠肘等一系列动作,一站就站好,你才能体会。现在先详细的了解下,记住我说的,然后做动作的时候找我说的感觉就行了!

也就是在抱背的同时,做沉肩坠肘,去抱圆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含胸拔背,他与上下动作是一体的,所以我说含胸拔背是初学三难之一。我们的手好像抱球一样,前胸是放松的,后背拔起来了会很充实,一定要找到这种感觉,这样才能有利于清气上升,浊气下沉,达到上虚下实的状态。站桩的练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慢慢练习腹式呼吸,直接放松了五脏六腑,呼吸深度加强却又自然,是非常好的状态!

含胸拔背在你站桩正确的情况下,下盘扎根之感升起的时候,你的腰是放松的,腰部承上启下,把这股劲透过胸,行于拳掌,这就是武术里面的核心,咱们不必如此,但是常练我教你的站桩,某些练太极拳的朋友与你推手的过程,他就推不赢你,因为这也是太极养生桩里面的核心,大部分人都不会教而已!

大家需要理解,本文所说的种种,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含胸,而不是刻意用力去做到我说的这种感受,不然就有违松静自然的原则了。一定要记住,咱们站桩,最重要的就是放松,因为这是养生桩,讲解松静自然,如果是其他练出功夫的桩,那么就是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了,所以仔细观看本文所讲解的,你会发现自己以前的站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对之处!

大树

含胸拔背深一层次的讲解

动作方面:简单讲一下扎根之感,沉坠之力,脚肯定是十指抓地,轻微扣在地上,膝盖微微弯曲,但是膝盖往上的身体是不动的,让你屈膝不是让你动整个身体。然后就是敛臀,尾闾下坠或者坐跨,尾椎沉坠等等,所谓“屁股一抬,重新再来”,下坠之感,也就是这个力只能向下!平常说的“ 中正安舒 ” “ 似站非站 ”,“ 似坐非坐 ”,“ 似尿非尿 ”,“ 松腰坐胯 ” 等等形容站桩的词汇,其实都脱离不了扎根之感,我们上身是保持中正的,所以我们的胯部就不能左摇右摆,胯要找到下沉、坐的感觉。如果是往前顶,往后翘,左摇右摆,那么你肯定是找不到扎根之感的,这几个方向都不是跨的力量方向,它的力量只能向下,所以上身出现左摇右摆,前俯后仰的时候,就要去找胯部的问题了!胯部有下坠有扎根之感,上身虚灵顶劲才会更明显。

另外一个核心关键就是命门顶起。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背靠墙,手都是可以从命门处直接穿过去的,这是生理弧度,大家试一下就知道了,而我们站桩的时候,这个命门出是直的,也就是让我们的脊椎,背后的督脉拉直,但是这个动作不是刻意、过分的向后顶,否则可能会造成含胸驼背,折腹的错误姿态。而应该是自然的将命门弯曲处填平,具体的方法就是尾闾下坠,敛臀,实腹,配合双腿微曲的姿势做出的自然状态,下文会详细讲解松腰坐胯与下盘的核心秘密!

稍微讲一下实腹,即腹部不可向上提起,胸部不可挺起,自然内收,这是动作,不是吸肚子,要切记,腹部自然会感到充实,这是后面的命门出刚好填平,臀部靠近会阴区会微微内敛,收缩谷道,似坐非坐之感,扎根之感油然而生。

把上面的动作要领做到了,就可以找找虚灵顶劲向上的力,要领前文有详解,就是感觉如同 “ 隔墙视彼物,牛拉重车行 ” ,伸长脖子拉长腰。这才叫做下颚微收,而不是低头让百会顶起。注意找出这个感觉就可以了,用力过度就失之于“僵”了,点到即止。这是一股向上的力就与下坠之势形成了自然的相互对争,这就是站桩的魅力所在。不得要领者往往上体与下盘脱节、断劲、上下难以贯通,。尾椎沉坠,失了精髓,也就是在下盘的基础上,找到扎根之感,上下对争之势,身体微微压下似坐非坐,又被稍稍顶起,既有沉坠之势又不失弹性。百会对会阴,天门对地户,后文会做详解!

含胸拔背就是需要各个方面相互配合的一个姿态,我见过很多人站桩不是含胸拔背,而是含胸驼背,这类人大多都是肺气不足,脊椎不好的朋友,他们喜欢含胸弯腰站着,脊柱是弯的,很多所谓的大学教授,高级知识分子,一些市面上的教学师傅,就喜欢这样教。虽说也会有一些功效好处,但是却远离了咱们站桩的真谛所在。这就是内在的气不充实,肺气不足的表现,他们站桩反而容易胸闷,气虚,却说这是气冲病灶!

呼吸方面:站桩一般都是自然呼吸,但是在在这个动作基础上,会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因此胸部采用“含胸”的方式,是为了在不增加呼吸频率情况下来加强呼吸的强度和深度,让呼吸的气能够更深的入到丹田,毕竟呼吸入脐,寿与天齐!所以用这种方式并不会有运动中气喘的现象!

腹式呼吸的含胸与胸式呼吸的挺胸方式正好相反。含胸不同于凹胸的紧张内收,含胸是胸部要有宽舒的感觉。挺胸是许多人只习惯于用胸式呼吸。但是这种呼吸方式主要是胸部的扩张和收缩,横膈膜的运动较小。这样,呼吸多集中在肺部的上、中部进行,肺的下部由于运动较小,时间长了会逐渐形成肺泡关闭,导致肺组织萎缩,甚至纤维化。二者各有所长,只是腹式呼吸练的更深。

初学时,不用想都知道大家不习惯于腹式呼吸,不习惯含胸这个动作。这类朋友只有把挺胸的念头打消掉,在后面生活中,慢慢的在动作里微微的含胸来适应习惯,但是也要注意这不是内收胸,而是自然内含!日久自然会越含越充分,但是不善于运用含胸的朋友,要注意不要形成凹胸、驼背的病态姿势,用客观正确的方法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上身身法就正而不散,身有主宰,这就是含胸与呼吸方面。

“含胸”和“拔背”是相互关联的,能含胸做必定也能拔背。

含胸:胸部自然舒适,中正安舒,两肩胛骨节微微向前提,胸肌做左右弧形下沉。

拔背:当胸略内含时,背部有撑拔之感,肌肉自然松沉,两肩背脊自然向上撑开!

含胸,含者,内含也,是谓含胸,此时的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形成圆弧状,这就是拔背。百会与会阴是一条直线。“含胸”与“拔背”合二为一,负阴抱阳,环山抱水,这就是传承的魅力所在,然而我们平时的生活节奏与习惯所致,含胸并不简单易行,拔背也非轻举。要找到核心的精髓魅力所在,就必须得向内求,何须外求,不如内守!

“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含胸拔背指的是一种姿态,在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比如:

拉二胡者,其坐姿配合气息来推弓拉弦,按音揉韵;

歌唱者、吹奏者,靠的是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的妙法;

书画家运笔走势亦是如此;

甚至骑自行车、摩托车者乃至举重者的起势,无不是含胸拔背的见证。

所以要读懂含胸拔背,理会其中深意,不仅要在日常生活的练习中去摸索、领悟、感觉、意会,还要去联想、想象、体会。一切真谛来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更源于一心付出。

双手撑抱在身前,参天大树立荒原。

间架得当似弓满,大形充盈见浑圆。

精神提起复坦然,周身鼓荡乱回环。

其中“不空”两个字,万两黄金不轻传。

下篇文章讲解站桩松腰坐胯,下盘的核心秘密!关注老廖不迷路,健康养生带你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