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世瞩目,元青花,彰显华彩

 博搜艺术 2020-07-15

  元青花虽产自中国,但由于大部分作为外销瓷外销,留存国内之整器少之又少,长期不为人所知。而元青花瓷瓷片相较于整瓷数量存世丰富且价格低廉,所以元青花瓷片对于研究元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及学术价值实则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元青花瓷瓷片的视角,多方位阐述元青花瓷瓷片对于研究元青花瓷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元青花生产中的施釉方法,分别是沾釉、淋釉、刷釉和荡釉。小器一般是单手沾釉,中、大器双手沾釉,然后口部以淋釉的办法补釉,特大器则完全择用淋釉或刷釉。元器罐瓶等物的内部分不单独施釉,多是利用沾釉时进去的釉浆,荡一下釉就完事,因此里釉多严重不匀,甚至大面积无釉。

  元青花均使用进口钴料,高铁低锰,大件器物青花发色多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斑点会出现“锡光”,手摸有凹凸感,由于钴料的好坏不同及胎釉不同,器物烧成后青花发色也不同,有的呈灰蓝色,蓝黑色,浅灰色等,通常小件器物的青花发色蓝中偏灰。

  元青花在市场中一直以来的成 交价都比其他瓷器的价格要高。就像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 一号,从而震撼了国内学术界、艺术品收藏界和投资市场,至今仍是研究和爱好中国瓷器者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截止到90年代,中国大陆见于著作的元代青花瓷器只有1 00余件,而流失到海外的元青花数量非常可观。有人估计,中国元青花流散在海外约200多件。菲律宾、印尼、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或多或少出土有元青花瓷器残片。

  我们说不同地区窑口所采用的原料有所不同,烧制的元青花瓷器在绘画工艺和制瓷粗细程度上多有差别。一般来说,做为中 心窑口的景德镇诸窑烧制精品大器为多,而其它窑口因生产条件和原料的不同,生产民用普品多些,有的也有精美大器的生产。也就是说,元代生产青花瓷的窑口很多,数量当然不会少。

  元青花的一大谜团是,它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