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世界善待半俗不雅的人

 魔弹文化 2020-07-15

这些天压力很大,看清了一些事情,也患了轻微的抑郁。偶尔情绪实在控制不住时,找不到人来诉说,便只能在灭顶的绝望之下,在朋友圈发一些悲伤的文字,其目的我也不知道,也许是向世界强调自己的存在。

我一向是个笑脸对人的人,也有人说我有讨好型人格,白白的对人家好,也不求什么,只是怕被讨厌。说话小心翼翼的,从不逾矩。

1

但这一次,只是这一次,我实在成了情绪的奴隶,愁得抓耳挠腮,却不知向谁说起,便在朋友圈发了几句娇柔造作的词句,从未奢求什么。

但还是有人埋怨我的矫揉造作,说我故弄玄虚。我打开聊天框之后,愣了愣神,尽量以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

我没有告诉他我经历了什么,我只在朋友圈发了一堆充满感情色彩的文字。可能让人觉得:这个人为什么非要在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圈独树一帜,是不是想引人关注?

想到这里,我明白了。可是当我想要解释什么的时候,那个朋友已经将我删掉了。

我忽然觉得很委屈,又不知道能怪谁。

2

没有人有责任承担你的苦难;同样没有人有责任分享你的绝望。

这是我不敢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的原因;也是别人不接受朋友圈里出现负能量的原因。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一段关系会如此脆弱。在通讯工具普遍的当下,我们可以因为任何事情加微信加QQ,列表里存了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多到当某一个人和你聊天时,你看着他备注的名字却不知道他是谁,为了何事而添加的。

但你应该肯定,当时你添加好友的目的大多和对方一样:多一个“朋友”,就在未来有难的时候多一份力。

可毕竟有福同享之人多,有难同当之人少。

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在难过的时候,一个人捧着手机,明明有着满格的WiFi和电量,在人数众多的通讯录里翻翻找找,却不知道要将自己的满腹心事告诉谁,如何以一个有趣的形式告诉他。偶尔点开一个人,又在想上次是不是已经找过他,又怀疑他会不会告诉别人……归根究底,是个飘零已久的俗人。

《三重门》里说,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

一语成截。

3

我是一个半俗不雅的人。难过的时候,不想把别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告诉别人引起冤冤相报,却又做不到大度地看开,悲悲切切地守着娇柔造作的难过,兀自伤怀反而最痛苦。

伤得最深的,莫不过连自己都不愿意回想,欲盖弥彰地忘记逃避;或者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让伤痛难以留疤,在心口兀自糜烂,从此明白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才好受,放下立世为人的原则成为一个伤害报复的小人;或者接受自己的无力,自此一蹶不振。

半俗不雅的痛苦也体现在方方面面。

4

我喜欢写文章,什么时候都喜欢。

小时候看得不透彻,以为笑着的人都是善良的,恶都是极致的,离生活很远。

可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傲气,过着衣食无忧,只顾学习的日子,却情不自禁地扛起笔,妄想像杜甫一样,扛起家国天下。

于是笔尖直指那些出现在新闻上的卑劣之人和苟且之事,有时也眷恋地表白自己的梦想,盼望着远方纯粹的流浪。

也许那个时候才是大雅,没有生活所迫,做一个善良正义的人如此简单,写出的文章也真挚而纯粹,几乎是一气呵成,满意得不能再满意,许久之后读起它来仍有些澎湃。

而现在,虽说没有沦落成大俗,但终究染了一些烟火气。知晓了金钱的来之不易,甚至理解了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恶人。

我再也无法坦荡地写出“不是人间富贵花”,也无法写出铿锵有力富于情怀的话。那些令人为之激荡的言情小说失去了魅力,少年曾经许诺为写作加冕,手中的王冠却蹉跎着没有放下,直到昨是今非,没有了国王般的骄傲,也没了加冕的权利。

换下校服之后,越向社会靠近,越明白自己的渺小。很多事情,你越恼怒,越想蚍蜉撼大树。

5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我的表嫂是一个明智而向往自由的女人,甚至我和她接触时,每每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就很惋惜,这样一个特立独行充满魅力的人,为何会甘愿走向婚姻,成为一个收入颇高但工作规矩的白领,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

她说,她曾经和我一样,甚至比我还倔强。想要一个人过,想要去远方。

可是家长会担心啊。父母愁眉不展的面容和他们孜孜不倦的劝说时,永远不会停止,直到她再也闹不动了。

她的观念仍没有变。

她向往自由。

可她还是结婚了。

像一根树,笔直地被连根拔起——她尊重自己的理想,但还是归降于父母的期望。

6

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和她一样,听从父母之命,或者誓死捍卫自己的理想。

但我知道,哪怕是个硬汉,在生活的磨砺之下,也会略微折腰。

有的人直接就跪下了,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走私,贩毒,出卖自己,解开了拴住自己的道德线,在深不可测的红尘里,起起伏伏,大笑大闹着……但终究这样的人还是少的。

更多的人听信了业界前辈的鬼话,他们告诉你,职场本该是这样的。于是你也学会了送礼,学会笑脸迎人,走走停停盼望着机遇,彳彳亍亍地不敢贸然出手。被家人说成“不懂事”的愧疚感、碰壁带来的迷茫感,磨平了你的棱角,让人半梦半醒地活着。醉了,是游曳于黄粱的蝴蝶;醒了,便只看得到脚底的六便士。

7

大家都是半俗半雅的人,可大家都不说。

那些游曳于黑白之间的交易终究搬不上台面,可冠冕堂皇的说了又让人笑话,人心与人心的揣测便成了复杂的囚徒博弈。

在这些成年人中,没有人敢掀开这些自欺欺人的假象,也没有人甘愿沉沦,坦诚地当一个坏人。

适度就好。

认真你就输了。

所以,平淡的交流隐含着深思熟虑的揣摩。

平淡的日子底下是声波暗涌的崩溃。

成年人的崩溃,应该是没有声息的。发出一点声音,就怕惊扰了别人小心翼翼的伪装,到头来惹一身腥。

所以,职场的新人进来时,最先学会察言观色,然后与之同化。

8

走入社会,对着形形色色的朋友说形形色色的话。

慢慢的,你发现自己没有那么重要。向往的旅行被时间搁浅,向往的自由被婚姻替代,下一代孩子还在诉说梦想,可你已经接受了负担不起梦想的庸庸碌碌。

同样的,你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在夜里辗转反侧的时候,不知向谁说起打不开的心结——因为这个心结与其他任何人都无关。

这是你自己的事。

你想起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你忽然承受不起任何人的背叛。

你害怕无人可信的孤独感。

你为成为现在的自己而感到无力。

可这些和项目无关,和合作无关,也不是一些能凸显你正能量的鸡汤,能让人成群结队地商业互捧——所以你的话说出来,无人问津,甚至引起反感:谁还没有个发愁的事呢?怎么只有你说出来?说好了交友不交心的。

9

所以,有些话虽然实实在在,但往往不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

就像有人问我,你怎么了?

我没理由说出口。

孩子问大人,你怎么了?

大人懂得多了,只剩沉默。

偶尔,大人也问问自己,你怎么了?

然后又忙忙碌碌地生活。

但我们知道,我们都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半俗不雅的人。

不愿当大俗,不能当大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我们成熟的起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我们成熟的过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才是成熟的结果——从简单归于简单,从大雅归于大雅。

愿每个半俗不雅的人,其虔诚的守候皆有价值。

愿每个老人在白发之前先找回青春。

- 作者 -

郭伟婷

不太擅长给自己下定义,只敢说自己是个女生。未来也许会放弃写作,但现在仍热爱着。(如果非要问有什么相爱的证据,那在《中国青年作家报》发表的《致十七岁的你》等三篇文章也许可以胜任?但不太希望用这介绍全部的自己……)

编后语

有的善良之人,愿意惩治邪恶;有的善良之人,愿意反思自我。反思自我,是一种胸襟,在反思过程追求坚持;惩治邪恶,也是一种胸襟,愿意为正能量痛快发声。

善良呀,是我们一辈子的坚持,也是一辈子在红尘中追逐。

一切的懂得,是为了让自己释怀,而后开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