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渌口老街的 传统点心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7-15

往事

张和平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最热闹的是鄢家弄子到李公庙,这里就是渌口老街的三总、四总。老街上有南杂、布匹、五金、农资等各种商店,每天早上,会取下一块块高高的铺面木板开始营业。卖副食品、烟酒酱油盐的三个南杂店,属于渌口区供销社,街坊们口中简称“区社”的国营门市部,分别在渌口完小、沙河里码头、李公庙码头的对面。南杂店高高的木铺柜台边,经常会有几个男人靠在那里,各自吊二两散酒,称点小花片、兰花豆等点心,边“打讲”(聊天)边过酒瘾。

儿时记忆中,小花片、兰花豆、鱼皮花生、麻圆坨,这是几款四季常有的食品;中秋节的生油月饼与药糖;过年时的雪枣、鸡蛋糕、麻花根与猫屎筒……这些点心,吃起来香、酥、脆,甜中带点咸,多年后仍觉齿颊留香。

“区社”加工厂的各类副食品点心,通过沙河里码头,运到湘江岸边的朱亭、淦田、三门、洲坪、雷打石等街上的南杂门市部,渌江岸边的漂沙井、周家埠、横江石等供销社的南货店。“区社”所属南杂店,营业员们会用淡黄色、比较厚的专用“黄林纸”,手工包成菱角、三角、方型等形状的纸包,再用一种柔韧的席草,十字交叉捆起,有的还要贴一条二指宽的红纸条,这是作为礼品送人的。因为点心大多比肉鱼贵,一般人家只有过年过节才会享用点心,有些人家会边躲避着小孩子,边将其转送给其他亲友。

母亲从镇工商联调到区供销社的南杂门市部上班。让我从小学起就有星期天和假期在加工厂打工挣学费的机会,我为小花片和月饼、雪枣配过料,包过苏式月饼,切过玉兰片(笋丝)等。

兰花豆制作中需将干蚕豆浸发后,要“插蚕豆”,就是每一粒蚕豆都要经过嵌在木板上的小刀片插两次成十字,我是可以双手盲插的。人到中年的熊师傅是长沙调来的点心师,总是对我们强调,没有插开的蚕豆,下油锅就会爆炸。他表扬我的双手拇指与食指用力均匀,手感好,插出来的蚕豆每粒四瓣,深浅合适。蚕豆晾干或者烘干后,下油锅炸熟,趁热洒点盐粉,固定蚕豆肉与皮的四瓣两层“兰花”,有些透亮,既好看又好吃。炸好后的兰花豆,又可以用糖、花椒、大茴香等特殊配方,裹成怪味豆,形状更漂亮,口感更好。

熊师傅有祖传的多种副食品制作秘方。小花片的制作也有诀窍,白色皮料是精粉加点盐,棕色芯料是用标准面粉,红糖、饴糖、熟芝麻等揉合,关键是小茴香由他亲自炒制并碾碎,皮和芯两种料刷些饴糖,贴好卷成为长长的筒状。几个师傅手工切片,切得如纸薄的小花片在操作台上飞扬,让我目瞪口呆。有我手掌大的大花片芯料也是他配置,揉合,贴上白的皮料卷好,切成较厚一片片下锅炸或烤制。口酥的制作,熊师傅会喊我洗洗手站在操作台边,一只只的将口酥原胚翻开扭花,他负责下锅油炸,再裹一层白糖。熊师傅告诉我,历史悠久的点心加工作坊,都忌讳“好吃鬼”,他偶尔会悄悄拿来一粒、一片给我试试味,月饼、雪枣、大花片这些大件点心则是不能品尝的。

过年前,加工厂会有约定的农民送来几土车子芋头,这是用来制作雪枣、麻圆坨和猫屎筒胚料的。熊师傅告诉我,他有芋头浆与糯米粉、面粉的最佳配置比例,一指宽的胚料油炸后,每只都可以变成三四指厚实,蓬松有嚼劲。

有了熊师傅极力引荐,11岁那年冬天,我参加了区社的茶话会。会上,门市部阿姨们表演空心菱角纸包与三角纸包比赛,没有实物的礼品包用席草扎好后棱角分明。大操作台上是师傅们专门制作的精致点心,熊师傅拉我坐在他身边,让我一一尝遍,大饱了口福。会上,我表演了歌舞《浏阳河》,得到了一个点心礼包,那天晚上,外婆与弟妹都开了一次渌口点心的大“洋荤”。

1965年秋,我被县一中学(原株洲市七中)录取,寒暑假,我仍然会到公司副食品加工厂做工挣点学费。

这些年,渌口老街自产的特色点心不多了。不过,近几年的中秋,我总会吃到一总的庙弄子侯家小作坊的生油月饼,有猪油渣、冰糖粒,有核桃、花生、芝麻,多层薄皮,咬一口,满是葱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