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樟榆原创诗词 2020-07-15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近日读罢《〖名家风采〗刘洪洋:物我两忘,见天地之大,人心之广。》一文,其中有关于艺术学习阶段的一个探讨,颇以为是,刘先生高论乃真知灼见,让人获益匪浅。今就此写一读后感,结合篆刻谈一谈篆刻艺术学习的几个阶段。

01 师法古人

师法古人即是刘先生所言之“追”。

一曰“追”,仰慕前贤,立足传统,亦步亦趋;

但凡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都讲究一个临摹学习的过程。书法有“入帖”之说,旨在临摹前人佳作,体悟其表现技法,用心之妙。

要想学好书法,必然要深入地精确地临摹过一些帖子,要想写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就得先放下自我,虚心地向学习前人的表现技法,解决掉技术上的问题,而后再说自我面目。

否则,写一辈子也可能只是浅层次的重复,千百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未入门而已,其作品也是不入流的。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所以,虚心,反思很重要,前人比你聪明且比你努力的多了去了,人家一辈子才闯出的境界,你凭什么觉得你能比人家高明!

篆刻史上有名的大家都绕不过师法前人这一关,即便是自视甚高、睥睨一切的赵之谦亦是如此。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作为浙皖横站的大家,初学篆刻之时也是从浙派丁敬一路入手,后又增益与皖派,而后参悟到刀法并非篆刻之究竟,从而上溯秦汉,心摹手追,体悟到“汉铜印之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刀法终究只是气息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后,他又沿秦玺汉印顺流而下,向秦权、诏版、汉碑篆额、钱币、镜铭、瓦当、封泥取法,开创出一条“印外求印”,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这一路走来,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前提就是他广泛的学习历程,向前人学习,向古物学习,得其气息。

此阶段即是要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

02 认识背后的逻辑

任何一门事物,都有其规律和逻辑,书法篆刻的逻辑就是学习古人,师古不泥古,入古能出新。也即是刘先生所言之“理”。

二曰“理”,在对前人艺术心摹手追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艺术本体的规律,从理性的高度认识艺术创作;

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对第一阶段的由临摹学习古人的深化,进而了解到一门艺术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从大量的临摹学习中,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来。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在篆刻学习中,前一阶段,你可能知道“印从书从”,“印外求印”等等专业词汇,但是理解得并不深入,这一阶段呢,就要有一个更深层的体悟和认识了。

03 表达性创作

从更高的层面上来看,艺术其实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主题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而作为一门表达性的艺术,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体色彩则是不可避免的,而真正能够打动人的艺术往往也是因为表达出了主体的情感。

三曰“情”,在掌握了规律之后就必须倾注个人的情感,在表达艺术载体的特性中进行选择,形成个人面目;

书法中,《兰亭序》是王羲之宇宙万物和人生的感悟,《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愤然和慨然。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篆刻中,“明月前身”是吴昌硕对亡妻的深深思念。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是王福庵借杜甫的诗句表达的自己的人生困局。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这些作品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主观情感,配合自己的性情,有了个人独特的作品风格和面目。


以上三阶段的完成,艺术道路基本上就是初见效果了,很多人可能到了这一步也就止步,实际上,历史上因为自满和早亡止步于此的艺术家比比皆是。

也就是说,你苦苦追求的形成个人面目和风格,仅仅是艺术初具规模的开端而已。

中国人讲究的是“盖棺定论”,一个人的成就要等到他去世的那一天才会有定论,甚至是去世多年以后由历史给予公正的评价。想想看,后人评价你的作品时,会因为你临摹得好而给予高度的评价吗?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的,对你的评价更大程度是基于你自己独创的作品的水平和层次。所以啊,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往后,越不能自我满足。

因此也就相应的有了第四阶段。

04 持之以恒致广大

一个门派开创之后,往往需要更多的作品来巩固和强化,比如黄易之于丁敬开创的浙派,吴让之之于邓石如。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四曰“志”,此后又必须具有极其强大的专注力和意志力,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进,不能沾沾自喜于小小成就而固步自封;

而作为个人而言呢,不论是吴昌硕还是齐白石,人生不同阶段的作品风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吴昌硕一生临写石鼓文,笔耕不辍,到晚年方至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之境。齐白石勇猛开拓,衰年变法,开创自家面目,都是有志于道的证明。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草创时期需要一往无前,守成之时更加需要勇猛精进。

05 人书俱老的“通会”之际

曾听老师说,一个人能在篆刻这门艺术上取得多高的成就,第一看谁天赋高,第二看谁活得长。虽是戏谑之言,细思起来,却是自有一番道理的。然而很多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地步。

五曰“通”,《书谱》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艺术实现个人思想和精神的高度自由,这是艺术给予创作者最大的恩赐,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最高级的享受。

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这个时候,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我就是我的艺术作品,我的作品也就是我的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并且自然地与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相契合。

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需要艺术家对具象手段的深入探索、抽象要素的深刻理解和意象思维的不断开拓,最终达到圆融无碍之艺术至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