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是“微”处见功夫

 四地闲夫 2020-07-15

来源:教师报 作者:张海朋

  现阶段,上微型课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是各级各类赛教评教、职评资考等重要活动时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方法。上好微型课,既是一线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有力助推,又是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适时转变和现实需求。笔者结合自己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的赛教评教经历以及担任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官经历等,就上微型课与提升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谈几点浅陋之识。

  一、我眼中的微型课

  (一)简

  相对于常规课,微型课一般只有15—20分钟,时间“简短”。上课学生人数少或者根本没有学生,倘若没有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就只有执教者对学情反馈的预设展示,没有课堂生成,过程“简单”。课堂容量有限,往往只是几个甚至一个知识点、重难点的突破,内容“简要”。

  (二)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课再小,但也是一节课,所以整个课堂的环节流程务必齐备俱全,应该具备一节完整的课堂所应有的“导入、授新、练习、拓展、小结”等基本的教学环节。固然,各个环节的时间可能短了,设置的问题可能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可能少了,但课堂的环节是完整的,从这一点看,一节微型课应该是一节“浓缩版”的常规课。

  (三)精

  浓缩的才是精华。虽然微型课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流程简洁,但至简之行蕴含至深之法,因此各方面的挑战性更强,要出彩反而更难。要求执教者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去粗取精,在课堂重点的提炼上精挑细选,在环节问题的设置上精心遴选。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切不可患得患失,倘若面面俱到,必然“蜻蜓点水”式的顾及各方,课堂反而没有特色亮点。

  (四)巧

  有了简洁凝练的教学内容,但课堂并不等于就能出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快速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问题的设计形式与呈现方式一定要巧妙,务必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思维度和参与度。

  二、上好微型课,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简短、容量受限,但还要环节完备、内容精巧。看似冲突矛盾的背后,考验的其实是执教者的教学能力、专业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那么,拥有怎样的教学能力、专业素质以及人文素养,才能上好一节微型课呢?

  (一)琢玉的技术。有限的课堂时间和课堂容量,甚至有限的备课时间,决定了不允许在教学内容上面面俱到。这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专业智慧,迅速取舍教学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设切入点。就像镌璞琢玉,需要教师做一名技术精湛的琢玉师,只有去粗取精,方能尽显璞玉之光华。因此,要上好微型课,教师务必不断提升自身的教材分析与发掘能力、提炼与整合能力、创造与表现能力等学科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

  (二)演戏的技艺。从某个角度讲,“微型课七分靠实力,三分靠演技”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上微型课,特别是上没有学生的微型课,教师就像在演独角戏,“场下无观众”,但务必“心中有学生”。就像一名演技精湛、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即使是在最简单的舞台上,也能全身心地呈现出最精彩的表演,即使台下只有一名观众甚至没有观众,也能倾情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化用一档节目的口号“演员一秒钟入戏”,微型课各个环节容不得有过多的渲染与铺垫,教师也必须“一秒钟入戏”:情感到位、语言流畅、动作恰当……因此,要上好微型课,教师务必坚持练习好扎实的朗诵、口语、粉笔字等教育教学基本功。

  (三)练字的功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中一个简简单单的“之”字有21种写法,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显示了书法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样,教师要上好微型课,广阔的知识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教学素养是基础和保障。如何拥有两者?长期的实践历练应该是不二法门。坚持勤读书开阔知识视野、坚持多参加各级各类评教赛教活动丰富阅历,努力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因此,上好微型课,其实也是对教师的专业愿景和教育理想的考验。

  显而易见,微型课与教师的专业素养之间相互促进、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每上好一节微型课,就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一场大考验、一次大提升,因为它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而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快速提升,必将促使其在之后的微型课这片“小天地”,绽放出更多的“大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