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动民兵打正规军,聪明一世的商鞅为何发动这样“秀逗”的叛乱

 思明居士 2020-07-16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新君赢驷(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回封地不久后造反,秦军平乱,在黾池将商鞅杀死,尸体运回咸阳后被车裂。

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每次读秦国历史,读到商鞅造反这段都感觉特别不可思议。

如果商鞅早有造反的图谋,秦孝公死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机,为什么要拖延到秦惠王坐上王位之后?而且商鞅是秦国的大良造,在军政界都是一把手,有精锐军队不用,只发动邑兵(民兵和预备役)造反,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商鞅走投无路,不得不反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偌大天下,二十余诸侯,以他的能力,哪里不能去?为什么只是在魏国碰壁之后,就返回封地造反了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重读《史记·商君列传》,仔细梳理每一个与商鞅相关的故事,将自己代入到商鞅的角色,在他人生的每个重大时刻,尝试替他做出选择。我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只是造反这件事让人迷惑,他人生的每个重大决定都异于常人。在这种巨大反差之下,商鞅的形象越发的清晰,我想我读懂了他。

四线国家容不下灵魂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鞅出身高贵,是卫国的宗室,是卫国国君的庶子,或者是卫国的庶出公孙。名号虽然响亮,但实际上卫国只是一个小诸侯而已。国家财政支撑不住庞大子孙群体锦衣玉食的生活,商鞅能享有的权力也只是衣食无忧,读书学习。

发动民兵打正规军,聪明一世的商鞅为何发动这样“秀逗”的叛乱

“钱多活少离家近”是无数想着混吃等死人的梦想,但商鞅明显不是此类咸鱼。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他离开母国,到了一线大国魏国的首都大梁,成为了一名“梁漂”。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一线国家容不下肉体

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魏漂”商鞅在丞相公叔痤的府上一直做幕僚,有一天忽然听公叔痤劝他逃走。原来公叔痤举荐商鞅为丞相接班人,魏君不听。公叔痤便又向魏君建议,不用商鞅就杀掉商鞅,以避免被别国所用,魏君答应了。商鞅听后,竟然很淡定的说,不听用我之言,肯定也不会听杀我之言。所以就没急着离开。

发动民兵打正规军,聪明一世的商鞅为何发动这样“秀逗”的叛乱

公叔痤,图片来自《大秦帝国之裂变》

杀与不杀是魏君一念之间的事情,商鞅为什么能那么笃定魏君不会杀他?

答案是商鞅不能确定,但商鞅敢,赌的是魏君听重用他的意见,还是听杀掉他的意见,赌注是他的生命。此时的商鞅已经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魏漂”,还在国家机关里做基层工作,前途晦暗无光,当听到有那么一丝丝的希望被重用的时候,商鞅押上了自己的生命。

吃相难看怎么了?能掌握权力就行!

公叔痤死活,商鞅离开一线国家,来到了二线国家——秦国,为了能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走了秦孝公宠臣景监的路子。

(商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发动民兵打正规军,聪明一世的商鞅为何发动这样“秀逗”的叛乱

景监,图片来自《大秦帝国之裂变》

魏国的经历使得商鞅变的无比现实,必须能跟君主搭上话才能混出头,至于是正大光明的得到任用,还是走的宠臣后门,都无关紧要,能拿到机会就行,脸皮?脸皮值几个钱?!

第一次接见,商鞅用帝道来劝说秦孝公做尧舜那样的人,秦孝公听的昏昏欲睡,回头就把景监骂了一顿。

第二次接见,商鞅用王道来劝说秦孝公做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人,秦孝公回头又把景监一顿骂。

第三次接见,商鞅用霸道来劝说秦孝公做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人,秦孝公决定对商鞅进行进一步考察。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发动民兵打正规军,聪明一世的商鞅为何发动这样“秀逗”的叛乱

秦孝公,图片来自《大秦帝国之裂变》

经过这三次试探之后,商鞅明白该跟秦孝公喜欢听什么,在下一次接见的时候,与秦孝公谈强国之术,大得孝公的欢心。

商鞅四见秦孝公获得重用,可以说他有智慧,也可以说他很圆滑。但假设一下,如果与秦孝公第一次谈帝道的时候,秦孝公就想重用商鞅,那还会有后来的商鞅变法吗?不会有,商鞅是个没有坚守的人,国君喜欢什么,他就提供什么。能掌握权力就行,节操?节操有什么用?!

朋友,就是用来卖的

秦孝公喜欢听强国之术的目的就是想从魏国手中收复河西地。能不能打败河西的魏军主力,收复失地,是对商鞅变法成果的一次检验。

秦孝公让商鞅领军攻河西,魏军派公子昂迎战。商鞅写信给公子昂说:“咱们俩是老相识了,现在领军相互攻打,不忍心啊,不如咱们见个面,定个盟约,唱支歌跳支舞,完事洗洗回家睡!”

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发动民兵打正规军,聪明一世的商鞅为何发动这样“秀逗”的叛乱

公子昂,图片来自《大秦帝国之裂变》

公子昂信以为真,去了之后就被商鞅扣留,商鞅趁魏军群龙无首且戒备松弛,大破魏军。秦孝公为酬谢商鞅破魏有功,封为商君,封地十五邑。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鞅为了自己的显贵,出卖了朋友,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商鞅能坐稳大良造(秦国丞相)的位子,靠的是秦国中魏党的支持,能与魏国外交,靠的是当年在魏国攒下的人脉。这次出卖,造成了商鞅与魏国人脉的离心离德。

放弃高官富贵,门和窗都没有!

秦孝公病重,有个叫赵良的人去劝商鞅,卸掉丞相之位,退还封地,隐居让贤,这样还可以保全性命,若不这样做,就等死吧!商鞅不听。

孝公死,新君赢驷继位,商鞅在朝堂上赖了一段时间,发现不受赢驷待见,嗅到危险气息的商鞅终于放弃了大良造的位子,告病回封地。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战国策·秦策》

秦国的风声越来越紧,商鞅想起了他在魏国的人脉,因为之前把人给得罪惨了,魏国不接纳。

商鞅成年之后,都是在秦国魏国耕耘自己的事业,现在秦国魏国不接纳,就等于让商鞅失去了执掌大权的机会。

虽然他能回母国卫国,也能去其它各国,甚至可以像老朋友尸子一样跑到蜀国这种蛮夷国家,不仅可以活命,还可以衣食无忧。

发动民兵打正规军,聪明一世的商鞅为何发动这样“秀逗”的叛乱

老年商鞅,图片来自《大秦帝国之裂变》

但站在这个时刻,回望商鞅的一生就知道,他绝对不会逃走。

如果仅求衣食无忧,何必离开卫国到大梁去做“梁漂”?

如果仅想活命,在魏国有杀身之祸时为何死撑不走?

如果爱惜名声,何必求宠臣走后门?

如果有节操,坚持自己的政见就可以了,为何要揣测君主想法?

如果讲道义,跟魏国堂堂正正打一仗就行了,何必用欺诈手段?

既然啥都不讲,造反就是理所当然的,商鞅又一次在赌桌上押上了自己的性命,成,则独掌秦国大权,败,则不得好死。不幸的是,这次他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