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若敏:汉字五千年

 妙趣横生 2020-07-17

刘若敏:汉字五千年

汉字五千年

  除夕那天,邓范让老师来电话告诉我:中央四套节目正月初三开始播放纪录片《汉字五千年》,让我用摄像机给录下来,反复观看。恰好这几天我没安排户外旅行,就痛快地答应下来。

  我与邓老师友谊深厚,他对我的书法基础练习操了不少心。市里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书法展览,通知我参加。在准备送展作品时,我得到了邓范让老师的支持。他已年过耄耋,还起早贪黑帮助我谋篇布局。我尝试写了十多幅作品,最后才由他从中选出一张楷书作品参展。内容是列宁的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展览开幕那天,邓老师看了我的作品十分高兴,还把自己一套心爱书法典籍赠送给我,让我在练习书法的时候经常翻阅,仔细阅读。那是唐书同主编的四卷本《中国书法全集》,

  是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邓老师说,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这套书中选取了古今书法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其中当代的书法家,有许多是健在的,读来既有沧桑感,又感到离自己很近。

  邓老师然我录制节目,义不容辞。所以,我每天收录两集,每集近五十分钟,一直录到昨天才结束。《汉字五千年》用讲故事的方式,借助三十二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以及历史,绘成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全片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其他文字命运的对比,凸显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古老的语言若没有演化,没跟上时代,没有传承,就会淹没在历史的黄沙中。

  《汉字五千年》的表现手法和《大国崛起》、《晋商》等纪录片接近。汉字博大精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国力不强的时候,汉语也曾经面临破产。汉语的复兴背后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再次崛起。这是值得欣喜和兴奋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看到,汉语的时代才刚刚来临,其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还会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外国学者对于汉字的认识比我们还要深刻。美国学者说:汉字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

  拍这部片,只在中国就可以完成,竟然去了十二个国家,其实,可能是拍大国崛起的时候,顺便也拍了这部片,大国崛起确实需要出国。

  我感觉此片在拍摄手法上没有创新,几乎与《大国崛起》雷同。关于汉字,许多观点都是老生常谈了,没有拿出什么新的东西,对解决当前汉字面临的实际难题,没有什么帮助。

  本来,邓老师让我录制完了想要克隆一批发给会员学习的。看完之后他的想法变了,觉得本片坚持阐明一种自负的观点,给人的感觉就是汉字是“完美无缺的”文字,是具有无所不能的绝对神圣的文字,是无需再发展创新的文字。初看此片,大概是会自豪一下的。但是,一接触到现实心就凉了。学者向国际学术论坛上发表论文,不翻译成英文就没人看懂,从产品说明书没有英文没有人能看懂。火车都在提速,汉字的改革还在原地踏步。不是崇洋媚外,是不会英语如哑巴和瞎子一样。此时,对该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010年春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