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享生活 · 只有自律才能真正自由,只有书写才能疗愈自我,这是我在世界上相遇的最深刻的事

 正午文化 2020-07-17


有一个很犀利的说法,想放飞自我得先看看有没有资本,杨菲朵无疑是具备的。在创立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之前,她分别在《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和《华夏地理》供职十多年,担任过美术编辑和摄影总监。2008年,菲朵辞掉工作,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北京,移居广州,而她和儿子的暑期是在大理度过的。

真正接触到杨菲朵,是在她“女性的意识“第五季60天疗愈书写工作坊结束的时候,之前我一直是她微博里一枚安静潜伏的粉丝,偷偷窥视着她特立独行的生活,艳羡着她如飞鸟般自由自在的状态。菲朵说,她是拿自律换自由,这话带着让人无法辩驳的精准杀伤度,而这也是我一直喜欢她的理由,她就像终日徘徊在时尚海报上的摩登女郎,用撩人的身姿把餐桌旁埋头大吃的人努力拉走。我知道自己必须在写作营的空档期抓住她,因为时间一到,她又要返回到那个必须努力高飞才能碰触的精神国度,遥远而静谧。


移居后,菲朵成为女性心理专栏撰稿人,过着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谈起生活上的转变,菲朵说:“就是不需要再为谁而工作了,一切依靠自律,再用自律换取自由。”与此同时,菲朵也一直用摄影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这也成为了她后来成立摄影工作室的契机。

当儿子满了1岁之后,菲朵正式成立“子曰影像工作室”,开启了职业摄影师的生涯。得益于上学时学过的美术、设计、编辑等专业知识和之前在工作中累积下来的深厚经验,菲朵在工作室的运营过程中顺风顺水,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任何困难。


在菲朵众多优秀作品中,有一个摄影品牌犹为值得一提,那就是“你的样子”。这个摄影品牌的被拍摄对象大多是一些在大理独自旅行的女孩子。这个名字是鼓励大家接受自己本真的样子,而不是刻意而为。不同于其他摄影师的大量运用后期处理技术,“你的样子”的系列照片都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只为呈现原本最真实的样子。


杨菲朵摄影作品

杨菲朵亲手打造出的很多东西,都是细腻而阴性的,是女性视角的产物,比如禾田书房。2013年,她从摄影跨界到书店,成为广州禾田书房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她总说“不勉强,顺其自然”,其实是强调一种自然的能量,不过多修饰和隐藏痕迹的设计理念是她的美学观,一如书房中棉麻质地的窗帘,厚重的实木旋梯,原始的钨丝灯泡,古朴的粗犷质感的阶砖地板,还有那面墙,旋梯旁的一整面尤加利叶墙,它是书房的“店草”,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杨菲朵说就像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应该要像大地,经历了日晒风霜后,才开出娇美的花朵,而不是一开始就把自己当作是一朵花。”

禾田书房,它集咖啡馆、书店、花房、亲子中心等功能于一身,这些其实都是一个女人日常生活或理想中想拥有的东西。作为一位注重生活品质的女生,用美食来点缀生活,用花来美化环境,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满足了这些之后,人们还有精神需求。作为一个有孩子的女性,杨菲朵知道一个人的时间有多宝贵,于是他们在二楼做了独立书店。把孩子送到楼上亲子中心后,一个妈妈就可以得到几小时的独处时间,喝杯咖啡、翻几本书、或是到花房里看看花,这些平时看起来很奢侈的东西,其实都是生活的必需品,生活本来就应该这样。

经常在禾田书房门口,看到一些小心翼翼的男孩子,他们甚至进店前先问:“男生能进这家店吗?”哭笑不得的杨菲朵不得不强调,这家店是她正在做的内省探索和实体化的呈现,并不是什么某某主义的标杆和抗争。

杨菲朵说:“每天都应该留出一小段时间,离开人群和娱乐活动,让自己与人群疏离,闭上嘴,去感受身边那些看似无生命的东西。这些事物将会是你最好的老师。这不是建议,而是一种规则。小小的意志力帮不到我们,小小的用力也无法坚持。在书写的过程中,只需要在意自己的体验,用尽所有的敏感,与当下的春天、雾霾、春雨、盛开的花朵、咖啡壶、珐琅锅共处。”


于是她开始带领40人的团队,在微信群里用“疗愈书写”的方式一起写作,用写作来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期60天,就这样一日复一日的达到了第五期的末尾。凌晨12点,整个世界都入睡的时刻,菲朵开始写作,花上2个小时与内在的自我交流。

在她的写作营里,没有什么话题是刻意回避的,关于堕胎,受排斥的经历,遗书,深度自我反省……唯一的要求是真实,菲朵把自己放在组织者的位置,从来不会对上交来的任何一份作业进行评判,她只要求每个书写者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练习书写,主要是学习相信自己的内心,找回内在最真实的部分。培养自己的耐性、承受力和不具侵略性的态度。书写当然不会改变我们的人生际遇,但它可以让人们觉得自己不再那么无助与焦虑”。

“疗愈书写”是她常年来修复自我的方式,如今她把更多的人带进这种积极、安静、力量强大的治疗方案中。“每个生命都那么美,都要走自己的路,要爬自己的山,我能做的也不过是努力爬上属于自己的山头,在暗夜里举起一把火焰。”

参加过写作营的学员这样记录这段经历

“书写对我而言并不陌生,也不困难,我成长路上的每一次重要的心境转折和感悟,都通过文字记录和分享。但连续六十天这样密集地进行心灵挖掘和书写,还是头一次。是非常珍贵又难忘的体验……”

“印象最深的课题是遗书。在成都到重庆的高铁上完成,全程泪落不止。想象这个课题,和真的动手去写感受完全是不一样的。也是在假象的死亡面前,我感受到最大限度的诚实,我可以全然诚实地去表达我的爱,也可以全然诚实地表达我的遗憾,再也没有自欺和遮掩,再也没有软弱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

“不是看数字,真没意识到离疗愈书写结束已经进入十天倒计时了。因为还需要半夜喂奶,所以习惯凌晨看菲朵布置每天的题目,然后完成。没拖延,因为我在24小时面对两个孩子后迫切需要一个独处的时间,需要一个可以倾述的地方。每天按时完成,很从容,又附带一种成就感……”

·

·

·

END


杨菲朵 

“你的样子”私摄影文化品牌 创始人

子曰影像工作室 创始人
广州禾田书房 联合创始人之一
曾供职于媒体,分别在《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

《华夏地理》任美术编辑和摄影总监;

使用“治愈书写”作为自我探索的方式已有十余年,

开设了“治愈书写”网络团体,

目前带领了50位女性坚持每天的书写练习。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