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午沙龙 · 回望千年,丝绸之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正午文化 2020-07-17

在正午沙龙,我们随学者武斌共走“丝绸之路”。

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地理意义上的一条交通要道?

还是一张用商贸与文化织就的大网?

有过如何值得书写的过往?

如今能否再度迎来曾经的辉煌?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

那条曾被无数前人走出去也迎进来的老路,

还将开出怎样绚烂至极的文明之花?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都成为这场沙龙活动的议题。

没有粉丝见面会上的鲜花与尖叫,

甚至掌声也应者寥寥,

但这种来自思想深处的交锋,

才是一场高端座谈应有的模样。

来自专家、媒体、在校大学生

尤其是国内一流作家萨仁图娅的提问,

一次次将座谈会带向高潮。

这种来自知识与学养间的互通有无,

宛如高手过招,

有时候可能只有只言片语,

却能唤醒智慧,激发无穷的想象

《丝绸之路全史》荣获2018年度中国30本好书,并入选国家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一部《丝绸之路全史》,

洋洋洒洒那180万字,

倾注了学者武斌近30年的心血与兴奋点。

他将其称为“文化人的命运”,

从15岁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

到今天已近古稀之年,

近百部著作,上千万字累积,

都出自他对“表达”的一种责任感,

他将《丝绸之路全史》的创作视为使命。

我们的对话也以这部新作为原点,

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一、《丝绸之路全史》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在武斌看来,

从一个学术话题

发展成为一个公共话题,

《丝绸之路全史》的意义在于

它为当下对“一带一路”的理解

给出了一种历史维度的解读,

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一个载体。

二、这部作品的版本问题

之所以会推出不同的版本,

从史料性更为权威的学术版

到通识读本再到更为大众化的社科读物,

其中的转变只是为了面向不同的读者,

让更多人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也为当下提供一个

更具现实意义的参照体系。

三、在未来的写作方式上的转变

之所以要变,

是因为学术性的作品面貌

会多多少少限制思想的深入,

所以未来会更多采用随笔的创作方式,

让更灵活的文体来承载更多的话题,

完成从历史文化领域

到当下问题的思考。

对堪称恢弘的这部《丝绸之路全史》,

沙龙活动中嘉宾与观众纷纷畅所欲言,

让人感叹于这一场关乎智慧的交流

竟然可以在历史与文化的维度外,

为观者打开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去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

以及理解问题的切入角度。

作为本书的责编,

辽宁教育出版社编辑赵姝玲

可能是对作品理解得最为深刻

也最受震撼的“第一个读者”。

“它(《丝绸之路全史》)太恢弘了!

应该是目前对丝绸之路最全面

也最完整的一次总结了。

它为当下我们共建一个经济命运共同体

提供了一个文化上最强有力的支撑!”

沈阳行政学院教授孙政

是武斌在南开大学的校友。

南开历史学博士毕业的她

身兼法学教授、律师、诗人等多重身份,

会在开玩笑时戏称自己是“杂家”。

对曾经如此辉煌的丝绸之路,

以及当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她同样有着自己的理解。

“物质是最基础的原始动力,

而人类关于商贸文化的交流,

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丝绸之路是中国的,

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当时就是这样,

现在同样如此。

我们在构建新的世界文明,

‘一带一路’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样的观点,

也得到了辽宁社会科学院

《文化学刊》杂志社社长、总编

张献和的认同。

“丝绸之路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

尤其在当下,

更是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担当。

选择在这时候推出这部作品,

对了解历史、展望未来

以及解决当下遇到的各类问题,

显然都有更为现实的助益。”

对座谈会上观众提出的

关于历史研究与现实问题间

是否存在无法完全对接的现象,

辽宁社会科学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

毕德利认为

完全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心。

造成问题的原因,

只是源于浮躁的心态作祟。

“很多人只是想着

应该怎样去贴近‘一带一路’的热点,

却意识不到一个根本问题,

那就是只有足够了解历史,

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走向,

二者之间完全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比如菠菜是从哪儿来的?

那就是波斯的菜嘛!

可古代的菠菜和今天的一样吗?

想知道这个问题,

就得多读一些历史!”

“真的能够实现这种对接

当然是好的,

但身为一个文化人,

我觉得,

还是要有自己的初心。”

已经在这一领域“沉浸”了30年的武斌,

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一天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

产生任何的现实关联。

“做学术要有一点赤子情怀,

像个孩子一样单纯的出发点,

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