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设计 · 漆器的母国怎甘屈居人后?他要用一生重拾一种独门绝艺

 正午文化 2020-07-17

有恒心,才会有不失传的漆器工艺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会场里

第一次出现了犀皮漆器——

这种失传已久的完美工艺品。

如果进一步了解这些瓶瓶罐罐

背后的故事,

或许你的感叹

就不仅仅限于精美的花纹

和细致的做工了。


在远离喧嚣和浮华的黄山屯溪黎阳老街,

古朴与雅致之风透露出浓浓禅意。

这些犀皮漆器的作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漆艺大师甘而可的工作室

就坐落于此。

 

1979年,24岁的甘而可

在屯溪市工艺厂成为一名学徒工,

师从俞金海学习漆器工艺。

这个学过木匠,

血液里流淌着工匠基因的年轻人,

在厚重的徽州文化滋养下,

默默地跟着师傅

从最基础的工艺学起,

勾图画稿、制作木模、刻漆、雕刻砚台。

只要是工艺厂需要的技艺,

他都去尝试着学习。


1985年,作为优秀人才

被选拔到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的他,

终于得到机会

去深入探索刻砚、刻漆、脱胎漆及髹饰技艺。

1988年,身怀多门技艺的甘而可辞职下海,

成立屯溪旅游工艺开发研究所,

同时在屯溪老街

开了家集雅斋文房四宝店。



随着恩师俞金海的离世,

徽州犀皮漆、漆砂砚这门工艺

眼看就面临后继无人的失传状态。

此时市场上的漆器工艺,

大多制作粗糙,

漆料多用腰果漆或树脂漆,

大漆十分罕见。

这对从小就学习漆艺的甘而可

产生了很深的触动。

为了做出最好的漆器,

也为了能复兴犀皮漆器的辉煌,

已经45岁的他

关掉了原本收入颇丰的古董店,

转身投入到犀皮漆工艺的研究与制作上。

事实上,做出这个决定

并不能为他带来什么收益,

相反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财力。

为重拾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

甘而可倾尽全力,

反复研究了从日本寻回的《髹饰录》。

这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本漆工专著,

里面详细记载了漆器的制造方式。

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改进,

最终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精美作品。

这些纹路清晰、表面光滑无痕的漆器,

无不倾注了这位年过半百的工匠的心血。

2009年,甘而可被评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这是对他选择这条路的肯定,

也坚定了他继续为犀皮漆工艺奋斗的决心。

在经历了30多年的工匠生涯后,

他的作品《红金菠萝漆大圆盒》

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说到漆器,

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

都是日本的工艺。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

日本的作品都是公认的上乘。

可是在甘而可心中,

中国作为漆器的发源地,

作为漆器的母国,

漆器工艺本应该博大精深,

成品造型也更为大气精美。

然而犀皮漆器在工艺手段上的失传,

让中国的漆器始终难以居于世界首位,

这绝对是严峻的问题。

“必须要一代一代人,

向日本的工艺师一样去做这件事。

我要做漆器,

就要做最好的漆器。”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