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工场 · 张玉岩: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人都难求自保,艺术家也不例外

 正午文化 2020-07-17

艺术是道,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场修炼的过程

如果不是因为采访有了深入接触的机会,你很难相信张玉岩会用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这些所谓的哲学问题。加上一眼看去就过目不忘的作品风格,甚至是足够艺术气的穿搭效果,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矛盾感受。当然,一旦进入到对话模式,你会快速忽略掉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惑,随她一起进入到解读作品的愉悦天地中去,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时不时被极具思辨意味的烧脑风暴打断,那种瞬间就从感性认识转换成理性思维的滋味,很刺激。

正午文化(以下简称“正午”)

张玉岩(以下简称“岩”)

正午:从你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一位创作者尤其是女性创作者的敏感与细腻,甚至会有一些少女心和置身梦境的复杂感受,很想知道你对自己的这些作品的定位是怎样的?

:首先说艺术无关乎性别、年龄、身份和题材,重要的是你要选择哪些作为载体来进行你意义的表达。我画女人,在某些意识形态里,她是一种观察、一种内省甚至是一种觉悟,我欣赏女人细腻而坚定的目光,在她们弱小的身体里常常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孕育、繁衍、滋养是女人天生的使命,这让她们变得无比坚韧与强大,即便是在男人面前示弱,那也只是女人的一种处世观罢了……所以我作品里的主人公必须是女性,也只能是女性!

《春天的信子》110x1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青涩之年》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流云》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清风掠过》180X150 布面油画 2013年

《心如莲花》80X80 布面油画 2013年

《空白日记》120X80 布面油画 2013年

《紫色祥云》143X95 布面油画 2013年

正午:那么说到创作特色和想要表达的重点,又在哪里?

:这个时代需要柔软来润燥,更需要强大来助势,阴柔之美从来都是世界的主流,最柔软的也是最坚强的。通过女人细腻的目光和柔软的肢体语言,营造出既真实可触,又虚幻迷离的氤氲氛围,在多变的世界里,这种觉悟化作锐利的审视,来述说世间瞬息万变的幻景下一切的真实语境。至于少女心,我想这是每个女人都不该丢舍的一部分,人本就活的是一种精神,老去的只是我们的身体,年轮只是我们在宇宙中行走过的痕迹,灵魂不死。

正午:梦境这个意向,在古今中外的无数艺术家那里都曾有过或多或少的体现,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梦的解析》,卡夫卡还有黑泽明,都曾有过这方面的作品。那么对你来说,梦意味着什么?你通过这些折射梦境的作品,想要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创作主旨?

:梦境是人类科学一直都无法攻破的一个未解之谜。人类从生到死,梦境就一直陪伴我们走完这一生。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我常想,一种现象跟随人们一生,然后它却没有任何意义,这完全不合乎逻辑。在我看来,梦境是上天赋予人类的用以认清现实中的虚假性的一种真实导语,梦境与现实也是对立统一的宇宙哲学,亦实亦虚,亦正亦反,亦黑亦白……梦境告诉我们,自然界有它的平衡法则,一旦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通常人们会认为梦境是假象,虚幻而不真实,而人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存在着的一切物象,比如生命、权势、物质、金钱、包括山川河流、大地,等等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没有一样是一成不变的,而唯有精神才是永恒不朽的。梦境诠释着现实,而现实归于虚无……事本空相!

《这一季的风》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时间的背后》布面油画 60cmX50cm 2013年

《清净观》145X95 布面油画 2013年

《密林深处》110x10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玫瑰花园》80X80 布面油画 2013年

《灵光》80X80 布面油画 2013年

《八月故事》100X80 布面油画 2013年

《圣山》 110x100xm 布面油画 2015年

正午:既然说到了梦,其中总是会有一些哲学意味隐含其中,那么,你本人是否也接触和研究过一些哲学作品?你本人的哲学观是怎样的?

:所有的生活经验都是为哲学提供的思辨素材。用康德的话说;“一切知识始于经验”。

我们并非老庄的门徒,做不到完美的洁身自好,也不赞成消极的遁世之举。的确,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人都难求自保,艺术家也不例外。但如何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又不失其内在精神的独立性?这对艺术家来说,无疑是一场精神意志的考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内心变得越发焦虑,人的欲望如高山滚石一般,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先锋代表的艺术群体,除了觉醒自我灵魂以外,还肩负着唤醒沉睡灵魂的责任,独立与入世,是当下艺术家肩负的责任所在。

《云起-在心灵深处》系列 布面油画 60X50 2013年

正午:在创作过程中,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所谓灵感,可以说是一股来自神秘力量的牵引,还有对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神秘性的探索与追问,生活中各种可能性的体验感悟,发现除了人性、物性,甚至神性以外的超然意识,这些都跟对生活各种可能性的直接体验有关,一次体验,一次建立,然后打破、再体验再建立。

《发示-缠绕-1》150X120 布面油画 2010年

《发示-缠绕-2》150X120 布面油画 2011年

《发示-缠绕-4》 150x120 布面油画 2011年

《发示-巢-2》 110x1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发示-巢-3》110X95 布面油画 2011年

《发示-巢-4》 120x6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正午:如今的风格积淀是否也存在一个流变的痕迹?其中都发生过怎样的转折?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的作品在阶段中不断地变化着,从早期的“游离”系列,那时喜欢极度的夸张,喜欢将细微的观察扩大到极致。在接下来的《发示》系列里,我将“禁锢”、“缠绕”、“消逝”等一些关键词以多重构建的样式启动,质感细腻又不作惊涛骇浪式的的表达,只有真诚的传导,希望与同感者作一次心灵的碰撞。

这几年随着时间的沉淀,渐渐的打破符号式的框架构建,开始从内心寻找缺口,一切的原动力来自于内在的反省与观照,以最自在的方式呈现心灵与自然的对话。这让我越来越轻松,不再试图告诉观众我要表达什么,因为内容既是绘画本身,当你放下了一切束缚的外壳,你所有的表达皆是自在。

《发示-禁锢-1》145x95cm 布面油画 2011年

《发示-禁锢-2》 150x12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发示-境-4》150X70 布面油画 2011年

《发示-境-2》 120x6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发示-逝-1》100X80 布面油画 2009年

《发示-逝-2》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正午: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杜尚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艺术家可以创造两种作品,一种是有形的实体作品,一种是无形作品,即生活本身。在以往的作品中,多半是在静态下思辨的过程,直观内心,在寂静中寻求生命意义的出口,现在的状态相对会比较轻松自由。人都是有阶段性的,怎样的状态都是最好的状态,人只有在真实的状态下表现出最真诚的想法,且这种想法的构建能够跟现实产生共鸣,这才是艺术的意义所在。

我很少去规划和打算,喜欢一切以最自然的方式进行,因为未来有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做好当下即可。艺术是道,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场修炼的过程。我希望这个过程中我能获得更高的觉悟,并把这种觉悟利益给他人,如果可以,这将是一场曼妙的体验……



个展

2011年,《青胴纪》张玉岩油画个展,上海

2014年,《莲心释界》中国当代女画家张玉岩个人油画展,上海
联展
2009年,《同位 元素 放射性 并置》抽象作品展,上海
2009年,《非线性叙述》抽象作品展,上海
2009年,《此岸 · 彼岸》新生代中国艺术家群展,上海
2010年,《游离》系列油画联展,证大艺术馆,上海
2011年,《迈定》中国当代艺术展-费利尼画廊 ,上海
2011年, 参加行为艺术《轰炸》、《化》拍摄,上海
2011年,《上海浦东国际艺术邀请展》 (上海)中国
2012年, 宋庆龄基金会“爱的彩虹 点亮希望”大型义拍活动,作品《发示--逝--2》拍出,北京
2013年, 澳门-欧洲中国艺术家协会(澳门)开幕展,澳门
2013年, 上海松江区《盛世艺术华展》,上海
2013年,《百川入海-梦圆智地——当代国际艺术家邀请展》, 上海
2014年,《海峡两岸美术展》,上海
2014年,翔艺术馆《女色男彩 当代国际艺术展》,上海
2014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
2015年,台北新艺术博览会,台湾
2015年,《时代的脉搏》首届浦东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上海
2016年, 《“Art in Office”当代艺术群展 —上海》世界贸易大厦银来艺术中心 (上海)

2016年,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心灵的化身”年度巡礼展,北京

2017年,上海自由艺术家主题“海上新力量·喜迎十九大”艺术展,中华艺术宫,上海
2018年, 作品收录《中国当代艺术文2017》
2019年,北京艺展《序·视觉艺术展》(画苏文化),北京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赵二宝  李小树  刘婷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