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涧镇穆澄源村:山青水秀的江南第一村 穆澄源村位于马涧镇政府驻地南6000米,汽车沿着自石渠至穆澄源村的山道上行驶,过了源口村,自右边的山道蜿蜒行进,便来到穆澄源村。 这是一个周末的雨天,我和同学胡志均、吴建刚和他的妻子一行四人来到了穆澄源村。 穆澄源村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地属山区,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336亩。有10个村民小组,542户,1711人。村民以种植业为主,杨梅、柿子、茶叶为特色产品。 穆澄源,村以余、胡二姓为主。据《穆澄源胡氏宗谱》,始祖为胡履悦,行重二,明洪武年间居兰溪。本支系邑城云山胡氏,系重二公五代孙,本居城皇庙边,因绝城市之繁华,爱山水之胜,胡仁三于明永乐间迁居穆澄源,光绪间又有一支衍分源口,马坞胡氏也属穆澄源衍分。宗族堂名:燕诒堂。排行字为:华、富、贵、会、重、季、仍、胜、淳、义、文、光、高、第、德、厚、启、元、亨、旻、天…… 查得马涧镇穆澄源村宗谱,该宗谱名为《兰溪余氏宗谱》,主修:余翁仁,宗族堂名:永泰堂。版本为民国丙戌年(1946年)永泰堂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世系修录至第四十八世,此为第七次修,世系修录至第三十三世,排行字为:美。共六卷,计六册,为线装本。 卷一:家宝、圣谕、诰命、阳基图、谱序、排行字母、家乘条款、勤修谱牒言、守功录、履历引、传赞引;卷二:世系;卷三至卷四:行谱;卷五:世系、填图引、后跋;卷六:世系。 始祖为余义礼,元代时由龙游迁居兰溪城南下余。 始迁祖:余华三,清初从兰溪城南门下余迁居本县石渠穆澄源。 排行字为:华富贵宗 文行忠信 敦厚隆礼 宽裕敏惠 纯祀恒启 韶常勳宰 守善循理 圣贤达孝 兴昌经纬 谟猷赞绪 恢承典偹 崇功济美 本谱共六部:穆澄源村藏余金良处。另外五部分藏于:余懋魁后代,余兴祖后代,马涧下杜余德虞后代,柏社乡柏树下村。 穆澄源维新桥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古建筑。 穆澄源村胡家威民居为清末古建筑。 穆澄源村,玉溪穿村而过,流入水库,流向山外,汇入兰江。“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村边溪旁,古樟随处可见,尽显山庄风韵,村内土屋灰瓦,透露岁月沧桑。玉壶溪上玉声桥连接两岸,桥旁大主石奇异横卧,似鳄似龟,桥下玉声瀑布飞流而下,“哗哗”有声似玑珠滚落,落入玉壶潭。翠竹绕潭,一潭清泉,捧泉品尝,尝到甘甜。 穆澄源,原名玉壶村,俗称小桃源,有诗云:“玉壶村,天生成,双凤朝阳,狮象守门。人烟稠密,可赛皇城,青山穆穆,绿水澄澄。丛山果木,百鸟啼春,童柴濯濯,落莹缤纷。源长数十里,三巅高入云,此处逍遥地,江南第一村”。据此诗意,更名穆澄源。村南的解石岩,相传是东晋黄初平修练圣地,现存棋盘石、丹井、丹灶、龟山等遗迹。1995年辟为旅游点,并建有“解石亭”、“大仙弈棋馆”。 村口矗立着一座古典精致的三层阁楼,楼底是一个高耸宽阔的圆形洞口,阁楼一面悬挂的匾额上书:玉壶胜境。底层书有楹联一副:穆穆青山势倚黄峰连北岭,澄澄碧涧归瀫水贯钱塘。阁楼另一面匾额上书:积贤为道。两旁则引用了清末学者俞樾的一首诗:层层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矮矮树,叮叮咚咚泉。仔细端详牌楼窗棂和立柱,褪色脱漆严重,牌楼年代久远,蕴藏神秘的历史故事,牌楼是穆澄源儒家文化重要景观,能嗅出耕读文化芳香。 穆澄源村,是一个山凹里的村庄、沿溪而设,走进山源我安稳踏实,我听到了大山的呢喃和泥土的呼吸,我听到了竹林的私语和溪流的欢笑。 明代诗人方太古游此赋诗一首:双凤朝阳,四象宋门,青山穆穆,绿水澄澄。据《光绪兰溪县志》载:“东源之东山上有棋盘石,世俗传为赤松子(黄初平)弈棋之所。西源之表,有巨石高二丈余,中有锯迹者三,俗传为仙人锯石岩。”同时还有“青霞馆、丹井、丹灶之胜”,传说穆澄源内为黄初平兄弟在金华山修道炼丹的又一憩息场所。明隐逸诗人方太古,曾隐居源内之解石山。 初入山门,仿佛置身仙境。山涧细泉缓流,青青石山层层相叠,顺着蜿蜒的山径拾级而上,林木蓊翳,枝蔓横生,山路愈行愈陡峭,愈是艰难。赤松观一侧的两口仙井,井口如圆桌般大小,井内泉水清冽。 附近有灵霄宝殿、紫宵宫、赤松观、解石宫和仙奕馆,各有特色。仙奕馆在岚田之巅,馆外守候着四只石羊。石羊四肢蜷曲,安详跪卧,低首收颔,面目温顺。想来是受到黄大仙仙气感召,早已得道成仙。馆内坐立着黄大仙本尊的石像,正上方横匾上书:道范仙风,左右两边则有一副楹联,上联:仙锅解石香烟绕九天,下联:神居奕馆瑞气盈四海。难。极目远望,穆澄源村红瓦一线,掩映在苍翠碧绿的山涧中。 梅江镇钱宅村:钱宅为钱遹后裔聚居地 钱宅村位于梅江镇驻地北1300米,村民委员会驻钱宅自然村得名。地处山区,区域面积1.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3亩、山地2792亩。下辖钱宅和道安丘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43户,416人。村民大多以植桑养蚕为业。 钱宅自然村世居钱姓,南宋嘉定年间自迪塘迁入,为宋工部尚书钱遹后裔的聚居地,村以姓氏得名。有4个村民小组,135户,395人,耕地175亩。 道安丘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北面200米。世居周姓,旧时村中高坡建有一道院而得名。有村民8户,21人,耕地18亩。 钱宅余庆堂位于钱宅行政村钱宅自然村中部,为清朝晚期古建筑。 钱宅村钱忠伟民居,位于钱宅行政村钱宅自然村,为民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钱宅村钱氏始祖为钱镠,字具美,吴越王,唐五代时居杭州;北宋初,钱昭(钱镠四世孙)由杭州迁居金华;钱隐之(钱昭至子),字舜逸,宋景德年间(1004-1007)从金华迁到浦阳县通化乡湖塘,今兰溪墩头湖塘。钱逵,宋神宗时由湖塘分迁白沙乡迪塘钱村,南宋嘉定年间自迪塘迁入。 钱宅村钱氏名人有钱镠、钱遹。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 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钱遹(yù),北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任洪、信、常、真等州地方官,兴利除害,严正不阿。每遇疑狱,敢与上司严辞争辩,定要求个水落石出才罢休。原越州州吏阿承太守旨意,延宕案件,从中渔利,积案常至数百件。钱遹任越州通判仅数日,疑狱判断一空。不久升任太守,奸吏敛迹。升校书郎,擢殿中侍御史。继出为提举湖北常平。崇宁元年(1102),为都官员外郎,上书弹劾曾布“援元祐奸党,挤绍圣忠贤”,升任侍御史,两月后进御史中丞;又上书论元符末年大臣乞复孟后而废刘后之事不当,均获奏准。二年,升工部尚书兼侍读。被劾出知滁、宣、秀、越等州。久之,复工部尚书,改述古殿直学士。大观四年(1110)升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家居10余年,倡导修建东湖塘、椒湖塘和西湖塘,可溉田15里。宣和三年(1121),因避乱至兰溪,被方腊义军所杀。诏赠大中大夫。平生博通众学,晚年尤精于历算;著有《钱述古遗文》80卷。 横溪镇溪口周村:溪口周村取名有来历 溪口周村,位于横溪镇政府驻地西偏南300米。村民委员会驻溪口周自然村,村里驻地得名,自然村中世居周姓,南宋时由横溪衍分迁入定居,地处下马源溪与梅溪交汇口,故村名溪口周,地处半山区,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5亩,山地1457亩。有8个村民小组,226户,694人。村民大多植桑养蚕和种植水稻为业,并代加工绗缝被。 据溪口周《镇溪周氏宗谱》,宗族堂名为太极堂。版本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太极堂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此为第十一次修,世系修录至,第二十六世,排行为:瑞。共31卷,计31册,线装本。卷一,渊源考;卷二至卷七:谱序、像图,赞序,传,议约,坟图;卷八至卷十三,世系图;卷十四至卷三十一:行传。始祖为北宋周敦颐,周缊,字继文,行赐四,任县丞,宋建炎年间(1127——1130),由义乌迁居浦江横溪,今兰溪横溪。 始迁祖周宝,行千一,明代由兰溪横溪,迁居本县墩头溪口周村。排行字为:赐宜千万,文生名子,信贤升和,连杰澄清,纯俊茂兴,洪昭德显,昌瑞祥祯。 珍贵史料有:宋濂《周氏世系》,朱熹《周濂溪先生谱像》等。 溪口周村环境优美,周氏宗祠面对梅溪,为三进三间两明堂建筑,马头墙,建筑规模较大。 梅江镇溪口周村周氏是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的后裔。 相传,周敦颐玄孙周宝从湖南迁居到溪口周。因周敦颐号濂溪,所以当时命名该地为“镇溪”。在周氏宗祠有一楹联,上联是“自濂溪到镇溪一溪相联”,下联是“从宋代至清代万代磬馨”。 那么,为什么现在少有人叫镇溪而都叫溪口周呢?其实,叫溪口周的时间并不很长。在清代光绪年间,周氏家族有个秀才名叫周仁谟,他是周氏族长,家中富裕,为人慷慨豪爽,在民间常常做一些善事。 本村及相邻的祝宅、东塘、白枣铺等村的村民,要到北垅十五里以外的寺新岭一带去砍柴,途中没有休息的地方,周仁谟便在这中途买了一块土地,盖了一个凉亭,还雇了附近村庄的人,泡上茶水,放在亭中,供路人休息喝茶。 本地人去浦江县办事要经过五麓岭,上岭下岭都是泥泞路,周仁谟就花钱铺上石板,方便村民行走。周仁谟家中开有中药店,穷苦人来看病、抓药,概不收钱。 有一次年关收账,周仁谟到西塘下一户欠债的村民家。这个村民说:“老板,今年收成不好,连年夜饭都还没着落,到明年加利奉还。”周仁谟说:“好,让我看一下你家灶头”。掀开锅盖,果然空空如也。周仁谟随手从袋中拿出五块银元,放在锅里,盖上锅盖后对这债户说,“我明年再来,你们可要加倍奉还噢。”就到别的地方去了。 周仁谟还办了昆腔戏班,戏班名为“周春聚”,重金聘请名角,行头簇簇新,下到江山及本八婺城区演出。演出的地方只需供应食宿,不收戏金,该戏班红极一时。 周氏准备扩建宗祠,周仁谟出资建造其中一进。当时浦江县县府送来旌表大匾,上书“德重乡间”黑底金字悬挂在宗祠中进。周仁谟在宗祠完工典礼上对来宾和乡亲们说:“我村村名来自湖南,我根据本村的地理环境,再取个名字。我们居住在梅溪和镇溪两条溪流的出口之处,溪口之处是我周姓的生活地方,取名溪口周比较合适,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大家异口同声:“好!好!”就这样,溪口周便一直叫下来了。 如今,兰溪行政村撤扩并后,将溪口周村与下马桥头村合并,取名“镇溪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