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书院丨远东之恋(一)

 茉语清澜 2020-07-17

远东之恋

(一)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敖然朗读音频

  

文 | 李正开

满山红叶的时节,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火车站前,有一个非常显眼的摊位。一个中国小伙子经营着一个中国特色的小食品——冰糖葫芦。树上的红叶衬托着树下的冰糖葫芦,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景观。

在小伙子的摊位前,当地的俄罗斯人,还有外地游客纷纷排起了长队,等待着现场制作的冰糖葫芦。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每天都来排队,她叫尤莉娅是附近的居民,也是小伙子的铁杆粉丝。

小伙子的绰号叫东子,今年28岁。家住中国东北石油城,大学毕业后,赶上不包分配。他在一家私企抽油机厂打工,由于国际油价下跌,抽油机厂效益连年下滑,企业经常拖欠工资。东子在大学时学了多年的俄语,一点都用不上。他想趁着年轻,响应当下“全民创业”的号召,出去闯一闯。

东子有个表哥在俄罗斯做小买卖,每次回来都挺风光的。他多次劝东子跟他一起到俄罗斯干买卖。那年,他背着父母办了出国手续。临走时,才把出国的事儿告诉老妈妈。

老妈一听,当时就炸庙了,告诉他,去,就别回来。东子铁了心,眼含热泪,跪地上给老妈磕了三个响头。背起行囊,掉头就走了。

踏上东去的列车,告别了美丽的石油城,原野上一排排熟悉的抽油机在青草间缓缓地摇动着臂膀。一群群野鸭子在湿地芦苇荡间嬉戏畅游。列车轰鸣着一路向东奔驰,渐渐地消失在夜幕里。

到了俄罗斯,刚开始还不错,跟着表哥倒腾服装。虽然辛苦,但也算赚钱。可是好景不长,就黄摊儿了。进货的服装店着了一把火,表哥一气之下回了中国的老家。东子也没了信心,想打道回府。可又一琢磨,离家的时候,整得那么绝。如今若是灰头土脸地回去,太没有颜面了,硬着头皮也得挺下去。于是,他老哥一个,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逛荡上了。

起先,他找了家中餐馆,当起了小伙计。勉勉强强,混口饭吃。到了年底,他又混不下去了。老妈也一个劲儿地打电话,往回催他。

就在这工夫,东子认识了一位俄罗斯的老大哥。这位大哥,过去总来餐馆吃饭。一来二去,跟东子成了朋友。一次,俩人闲聊。老大哥说,他女儿最爱吃中国的糖葫芦。每次去中国哈尔滨,都得给女儿带点回来。接着他问东子,会做不?

一语点醒梦中人。东子小时候,跟父亲穿过糖葫芦。糖咋熬,签子咋串,他“门儿清”。他忽然觉得,这是个商机。就把想法跟老大哥说了。老大哥别的没说,告诉东子,他要弄的话,自己帮他揽客。

青年人说干就干。第二天,东子就辞了餐馆的工作。兜里的钱,划拉划拉,全部投资了冰糖葫芦。

在俄罗斯,其实也能吃到冰糖葫芦,也都是中国人倒腾过去的。可在当地,现做现卖,还没有一家。东子买了简单的设备,进了材料,准备大干一场。做之前,他给老爹打电话取经。老爹在电话里说,这东西,技术上没啥太大的难度,主要把糖稀熬好,再掌握好蘸的火候,签子插得准,基本完活儿。

很快,第一锅冰糖葫芦出锅了。东子自己尝尝,味儿还不错。就打好包装,找个地方摆起了摊儿。俄语里没有冰糖葫芦这个词儿,东子弄了个广告牌,上面用俄语写着“中国小吃”,下面用汉字写上“冰糖葫芦”。

一串冰糖葫芦,30卢布。相当人民币5块多钱。有苹果味的,有山楂味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路边有专门的地方,给小贩儿摆摊。冰糖葫芦往那一放,把跟前做买卖的人都吸引住了。有人吃过冰糖葫芦,知道这玩意味儿好。纷纷掏钱,尝鲜。不到一上午,80串冰糖葫芦,卖出去一半。东子心里乐开了花儿。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头两天,顺风顺水。一天百八十串冰糖葫芦,卖得很轻松。第三天,摊事儿了。他的摊刚一支上,过来两个俄罗斯小混子。上来也不问价,拿起冰糖葫芦就开“造”。东子以为,他俩吃完就能给钱。哪承想,他们吃完手里的,又拿了不少,转身就走。

东子过去,拽住其中一个,跟他要钱。没想到,不要还好,这一要,把对方惹“毛”了。上来冲东子就是一个“电炮”。谁也没料到,他能来这手。东子的脸上,结结实实挨了一拳。挺了半天,才缓过劲儿来。想过去追,旁边一个卖面包的俄罗斯老大娘,把他拽住了。大娘摆摆手,让他别去追。大娘说,这俩人是当地的“小混混”。不少人都吃过他们的亏,大娘好顿嘱咐东子,以后躲着点。每个月,最好给他们点钱。

东子从小到大,没受过这气。一米八的个头,将近170斤的体重。一般人见他都有点发憷。没想到,竟让俩小流氓给欺负住了。东子心里这个憋气。他知道,这俩家伙肯定还得来。下次来,说啥也不能惯着他们。大不了,冰糖葫芦不卖了,回老家。

第三天,那俩个家伙果然又来了。往摊前一站,开始示威,并放话:以后每个月,得给他们交保护费,否则别想在这儿摆摊。

东子乐呵呵地拿了一串冰糖葫芦,凑了过去。他们还以为是来孝敬他们的,哪承想,到了近前,东子就动起了武把抄。三拳两脚,把他们打趴下了。最后,俩个小混混连滚带爬地溜走了。

东子心想,那俩家伙,肯定还会来报复。可过了好几天,都没啥动静。半个月后,他们才露面。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两瓶酒。原来他们想跟东子交朋友,请他喝酒。难道这是“鸿门宴”?去了,挺危险,不去吧,自己就成了缩头乌龟。心一横,东子跟他们走了。让东子没想到的是,酒喝到最后,也相安无事。那俩人告诉他,以后放心在这儿干,要是受了欺负,就告诉他们。

后来,东子才明白,很多俄罗斯人,就这性格。要么你比他能打,要么你比他能喝。反正,只要你比他强,他就服你。

东子的冰糖葫芦,越做越精。名气,也越来越大。一天一百来串冰糖葫芦根本不够卖。多数买家,都是回头客。其中,也有当地的大人物。

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来买冰糖葫芦,路过的地方,很多人都跟他打招呼。男子面带微笑,跟大伙点头。他这里儿,买了两串冰糖葫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旁边的老大娘,过来告诉东子,这是市长。

刚开始,东子还没反应过来。仔细一瞧,看出来了。在报纸上,好像见过这个人。原来,眼前的人,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副市长。东子本打算不收钱,可对方的钱,已经放到了摊上,转身走人了。

东子这个后悔,咋能要他的钱呢!市长走了,事儿也就过去了。哪想,第二天当地报纸上,出了一条新闻。大概意思是,副市长爱上中国美食。记者还特意观察一下,市长付了钱。东子的照片也登在了报纸上。

打那以后,东子的生意,像坐了火箭一样。来买冰糖葫芦的,得排队。更让东子没想到的是,这个报道,不仅给他带来了财运,还带来了艳遇。

傍晚,有个漂亮的俄罗斯姑娘,来到东子的摊位前。不错眼珠地甜甜地看着他,趁着没有顾客的时候,主动凑到东子跟前说:报纸上的他太帅了,想跟他交个朋友。东子忙得脚打后脑勺,也没工夫跟她闲聊。女孩儿就在一边,耐心地等着他收摊。后来,还帮他忙上活儿。东子收钱,她“付货”。糖葫芦卖光了,女孩也不走。她自我介绍说,我叫尤莉娅。她问东子,有没有老婆孩子,没有的话,她想跟他交朋友。

-作者-

李正开 黑龙江省大庆人,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铁人文学社理事。发表过代表作,中篇小说《奔》短篇小说《透支》《梦在非洲》《远东之恋》等。微信:15145999863

-主播-

敖然 一个声音的热爱者和追求者。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