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火昏中 古之歲首

 弯刀d3f18kib6v 2020-07-17
古之歲首嘗在大火昏中之月,證據有三:
一、昭公十七年《左傳》
夏六月甲戌朔,周暦六月即夏暦四月,建巳之月。日有食之。
祝史請所用幣。用幣於社,以禳災也。
昭子曰:昭子,叔孫婼(chuò)“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不舉盛饌。伐鼓於社,伐,敲擊。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於朝,禮也。”
平子禦之。平子,季孫意如。禦,禁止。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慝,邪惡。作,起。日有食之,於是乎有伐鼓、用幣,禮也。其餘則否。”
tài史曰:“在此月也。杜預注:“正月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於周爲六月,於夏爲四月。”太史說,古之正月即夏曆四月,周曆六月,也就是現在這個月。日過分而未至,過春分而未夏至。三辰有災,三辰,日、月、星。於是乎百官降物,降物,素服。君不舉,辟移時。辟同避。樂奏鼓,樂,樂師。祝用幣。祝,巫祝。史用辭。故《夏書》曰:‘辰不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此月朔之謂也。當夏四月,是謂孟夏。”
二、《詩經·小雅·正月》毛傳鄭箋
詩云:“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毛傳:“正月,夏之四月。”
鄭箋:“四月,建巳之月。”
三、甲骨刻辭
殷代卜雨最多的月份是在殷曆的前五個月,其中尤以二月最多,在總共344條卜雨辭中,前五個月有201條,佔了全部卜雨辭的百分之五十八多,即佔了一多半。這一點提示我們,殷曆的歲首即一月絕不是在冬季,而應是在夏季。
 殷曆歲末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十三月,歲初的一月、二月、三月約半年多的時間處在響雷的季節……相當於夏曆的二月至八月,也即是仲春至仲秋之月。它也透露出殷曆歲末歲首的交替當在夏季。
卜辭記錄殷曆的十二月有虹……由記有月名的出虹卜辭知,殷曆的歲末歲首的交接應是在夏季。

 殷商武丁時期……大火昏中的時間約在“芒種”至“夏至”的時候……也即夏曆的四月和五月。帝乙、帝辛時期大火昏出、昏中的時間就更靠後一點。

庚戌卜,㱿貞:王立黍,受年。
貞:王勿立黍,弗其受年。
貞:王立黍,受年。一月。
[貞]:[王]勿立黍,弗其受年。
    ——《合集》9525正
庚辰卜,王:甫往黍,受年。一月。
    ——《合集》20649
貞:小臣令衆黍。一月。
——《合集》12

以上三版卜辭都記錄殷人種黍的時間是在殷曆的一月,即歲首之月。黍子是生長於我國北方的糧食作物,古代種黍在夏曆幾月呢?

《說文》曰:“黍,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段玉裁注說:“大,衍字也。《九穀考》曰:伏生《尚書大傳》、《淮南》、劉向《說苑》皆云大火中種黍……又《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種黍’。”

可知殷曆一月去種黍就是於夏曆五月去種黍;殷曆的“火今一月”即一月見到的大火,就是夏曆五月初昏在南中天見到的大火。因此,殷曆的一月相當於夏曆的五月。

月一正曰食麥(下記“甲子”至“癸巳”三十干支)。

二月父(下記“甲午”至“癸亥”三十干支)。

——《合集》24440

這是一版出組牛胛骨刻辭,沒有鑽鑿,不是卜辭。它記有連續兩個月的干支日,先說“月一正曰食麥”,下接甲子至癸巳三十個干支,接著說“二月父”,下接甲午至癸亥三十個干支。

“月一正曰食麥”是說一月即正月是吃麥子之月。……麥熟在夏季,前面論證殷曆一月即夏曆五月,正是在夏季;在我國中原地區,夏曆五月正是麥熟之月,所以“月一正曰食麥”是說一月麥子已熟,是吃到新麥之月。

換言之,殷曆的一月是收穫麥子之月。殷人以大火昏中爲歲首一月,此月旣是種黍之月,又是收割麥子之月。殷人以收穫新麥作爲一年的開始,與“年”字的本義是收穫也正相合。總之,“月一正曰食麥”的刻辭也證明殷曆一月相當於夏曆五月,即殷正建午。

以上內容摘錄常玉芝《殷商曆法研究》第五章第三節“殷曆的歲首”。

文中先據卜雨、卜雷、卜虹之辭考證殷曆月首在夏季,再據天文學推算證明大火昏中在夏曆四、五月,最後根據“立黍”、“食麥”卜辭及傳世文獻論證帝乙、帝辛時期歲首是大火昏中之月,相當於夏曆五月,真是考論精彩的一篇文字。文中論證武丁時期大火昏中的節氣約在“芒種”至“夏至”之間,即夏曆的四月至五月,到帝乙、帝辛時期大火昏中爲夏曆五月建午之月,是可以成立的。

不過殷商時期大約還沒有十二月建說,也沒有完善的二十四節氣說。當時負責曆法的人觀象授時,觀察大火昏中天象,確定此時爲一年之始,指定其月爲“一月”,亦即“正月”。
由於歲差的緣故,大火昏中對應的季節並不固定,它逐年漂移。這就意味著,殷人的大火昏中“一月”對應的季節也是逐年漂移的。
藉助天文軟件推算可知,公元前3000年6月19日20時18分大火昏中,節氣相當於後世所說“小滿”前後。公元前2100年6月21日20時26分大火昏中,節氣相當於後世所說“小滿”到“芒種”之間。公元前1600年6月23日20時32分大火昏中,節氣相當於後世所說“芒種”前後。公元前1300年6月24日20時34分大火昏中,節氣相當於後世所說“芒種”到“夏至”之間。
這些數據表明,上古大火昏中在後世所說“建巳”之月,商初大火昏中在後世所說“建巳”“建午”之交,晚商大火昏中在後世所說“建午”之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