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度过军转关的(6)

 蓝鹰书院 2020-07-18

06  视其所好 可以知其人焉

席慕容在她的诗歌里写道:所有的欢乐和自由都必须要有一个据点,要有一个岛在心里,在扬帆出发的时候,知道自己随时可以回来,那样的旅程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原来,自由的后面也要有一种不变的依恋,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

安置前的零碎时间里,我的据点是画画和弹吉他。一个无声一个有声,填充着那段略显焦虑的光阴。

画画与我,最早可能是缘于对奶奶的想念。

小时候,父母在外地工作,将我留在了陕西商南农村老家奶奶身边。我是70年代的留守儿童,算是留守儿童的早期代表之一。

奶奶把我养大。小学四年级,大概10岁时我去了远在山西的父母身边。

在奶奶身边时,我无拘无束。在农村野惯了,独惯了。猛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有太多的不适应。

那时没有电话、微信,写信也需要邮票钱,我身无分文。对奶奶的思念成了我难以表达的伤痛。

在老家上到四年级,我年年是三好学生。到了新的环境里,教学环境不一样,我跟不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奶奶温暖的鼓励。

有空就在本子上瞎画。画故乡的山山水水,画走兽飞禽。其实是在画故乡、画孤独,排解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那种心情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

慢慢的对画画有了兴趣。父亲知道我喜欢画画后,一次出差回来时还给我买了书。另一年的春节,我用攒下的压岁钱买了一个素描写生用的画夹子。

老家有山有水。山西的居住地也在山区。虽然没有家乡的美,但也有着山的峻朗。

于是,在心里不痛快时,我会一个人背着画夹子上山画画。在沙沙的笔与纸的摩擦声中倾诉对奶奶的衷肠。

最近,我写了一首回忆奶奶的诗。这首诗也是儿时那份思念的延续。

致奶奶

故乡商南县石垭子村

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象酒缸里装满水的火

总在不经意间灼伤我的思念

醉了我的灵魂

每日清晨

我兴冲冲离开屋场

踏过河上的青石

奔向学校

耳边飘荡的全是奶奶从背后传来的叮咛

放学后

远远望见的是村口奶奶远眺守侯的身影

当她确信我出现在她视野中

她的眸子里

只有我一个人的

身影

那时

我们相依为命

我是她怀里一支清晨的莲

她是我心底一首灸热的诗

她从末告诉我人生应该如何度过

沒有告诉我什么是坚强、勇敢、勤劳、乐观、善良、宽容和爱

却用裹足的小脚

丈量了山村每一寸土地

用那双粗糙的手种出了喷香的粮食

砍下并背回了生火做饭用的捆捆柴火

让我的童年中没有饥饿的惊惧

她把成熟的桃子挑到城里卖

然后用8分钱的巨款从街上买了一根冰棍

因为怕化捂在怀里

迈着小脚一路奔跑回家

那年我6岁

吃到了人生第一根冰棍

虽然化的只剩两口

但很甜很甜

那就是童年的滋味

因为有我需要照料

她制造了从没生过病的假象

当我明白这一道理

离开她的身边不需她养育时

在我参军入伍执行跳伞任务的那一刻

她去了天国

她一直挂念着我

着陆场盛开的片片油菜花是她朵朵的笑容

她欣慰地看到了我的忠诚与无畏

看到我获得优秀跳伞员的无上荣光

成年后

我已习惯把泪水中含有泥沙的部分藏在体内

但奶奶给予我的坚强、勇敢、勤劳、乐观、善良、宽容和爱的品质永生不忘

历久弥新

成为我及我组建家庭后全家人的共同信仰

她的重孙女每当星空闪耀时

会拉着我和爱人指着最亮的那一颗说

那是我的太奶奶

而她的重孙子也在牙牙学语

不久的将来

他也会一起看到星空中的太奶奶

听我们讲述她的故事

。。。。。。

上了初中,我成了年级芳草文学社的成员,用腊笔刻仿宋字,然后印刷成小报。也负责出墙报,既写又画。高中时期,只要涉及到出个板报,写写画画类的,老师同学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

我就读的是山西省文水县第一中学,该校曾受过贺龙元帅的教诲,办学历史悠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吕梁市的重点高中,吕梁市名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示范高中。

班主任韩老师看到我有这个特长。某一天,他骑着二八横梁自行车,我座在横梁上,带我去县文化馆拜访一位画画老师,希望能给我以指点。

韩老师抽烟很厉害,混身的烟草味。我被他环在怀里,分明能闻见他身上散发出的烟草味。这个味道现在依然还能记起。

那位老师看了我带过去的素描类的画。夸我的构图和造型能力不错。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精神矍烁的长者就是山西著名的画家孟养玉。

孟老师擅国画。孟子69代嫡裔。1935年出生于山西文水。为国家正高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吕梁地区美协主席、黄河书画院副院长。

92年底入伍后,在新兵连,连里统计特长人员。我在表格里庄重的填上了:画画。

自此,连队的板报我包了。不几天,我被调到连部当文书。直接服务于连首长。

上军校后,我是板报组的核心成员。两年的时光,参加过学院组织的多次全院性比赛,获得过靠前的名次。

断断续续,这份爱好就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我业余时间的精神寄托。

如福尔摩斯办案间隙拉起的小提琴,如帕瓦罗蒂演唱时手中的白手绢,平衡着起伏不定的心。

2015年被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协会吸收为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空军报曾用近半个版的篇幅介绍了我的创作经验。

如今转业待安置了,忙中偷闲,还是可以画几笔的。

中国画讲究格调,看重的是“古意”和“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与我们现实的日常生活有着一定的审美距离。

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珍贵且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

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作品《荷香清韵》(240×90厘米,装裱后330×180厘米),有幸被高总收藏,悬挂于高总豪华独栋别墅中堂之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在画中,我在努力的寻求着这样的美感和境界。夜深人静时,爱人和孩子已入睡。我的思想随着画笔在宣纸上游走,仿佛回到了儿时,在故乡的山水间徜徉。

除了画画,还有音乐。又一次锻炼了我的学习力。

2016年春节,在制定自己的年度计划时,我给宝贝闺女说。我计划学吉他,将来能够我弹你唱。

对一个没有纤长手指,五音不全不说,从来没有接触过吉他和音乐的人来讲。我这一计划太吓人。没人相信。

两年过去了,效果如何?(时间真快哈)

昨天早晨跑完步,拿起吉他,弹了一首赵雷的《成都》和李健的《贝加尔湖》,然后上班去。

虽然连惯性差了点,手法还有点生硬,还没有达到上台表演的水准。但基本的曲子都可以弹。

引以为豪的是在学习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硬是把F合弦给拿下来了。不久的将来,我会向闺女兑现我的承诺。

学习吉他的想法起于2015年夏天单位搞的一次露天晚会。大操场上的阅兵台上,由战士组成的蓝电乐队,在台上吉他弹唱嗨翻了全场。

音乐,能点燃激情。

而激情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我为什么不试试呢?这颗种子就这么不小心埋下了。

搜寻自己的记忆。这不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吉他。早在1993年新兵刚下连,我被抽调到师新训骨干培训班参训,当时的班长会弹吉他。

训练之余,弹唱《水手》《星星点灯》。让我们在艰苦的训练之余有了较于其他班排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训练劲头更足了。

当我的挑战计划进入实施阶段,专门去连队找蓝电乐队的裴老师请教了两次。后来买来书和光盘自学。

有次中秋节,在天津乡下小区小住。一天晚上,清风朗月,在门前台阶上练琴。琴声吸引来一对年轻的夫妻。

一看就有明星范。一问才知道,男的叫虞笙。现任摇滚乐队铁风筝主唱,吉他手。1999年成为“唐朝乐队”的第三任吉他手。

让进屋内,他弹唱了一曲原创作品《简单生活》,如涓涓细流,极是好听。这次的体验让我和我的家人记忆犹新,觉得生活真的不可以离开音乐。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我相信。

吉他,让我除了画画之外,又多了一个调适身心的频道。

写到这里,进入今天这一章的主题。(今天的饺子皮太厚,快咬到手了才见馅哈)

就是建议即将军转的朋友们,要利用好安置前的时间,挖掘和培养点文体爱好。如果你有好的爱好,那请你坚持。

在这个期间,由于时间较宽松,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将宝贵的闲暇时光用在了虚拟的网络。也容易因为追剧看片,在别人故事里打着自己的哈欠。或者打牌钓鱼,乐此不疲,耗走了光阴。等等。

健康向上的文体爱好,能够增强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同时,多了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方法,为让他人了解自己,自己融入新的集体提供了便利。

这是我们到未来工作岗位上必备的能力素质。也是你在面试时,能够被发现和打高分的一个亮点。用人单位通过你的爱好特长,也能倒推出你业余时间的大致去向。

如果你有好的文体爱好,就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好的印象。很容易进入他们的视野。

人类的本性喜好两件事。一是听故事。二是做游戏。

故事是文化,游戏是体育。

从国家外交层面上讲,一些矛盾隔阂的消融和改善,往往是从文化和体育开始的。

比如,本月21日,朝鲜向韩国派出由三池渊管弦乐团团长玄松月率领的7人先遣队,对在平昌冬奥会期间在韩演出的场地事先踩点。这为朝鲜半岛紧张的气氛带来了一丝光明。

再比如, 1971年中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不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也加速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被称为“乒乓外交”。

有的朋友说,那我没有爱好,怎么办?都这把年纪了,重新练也学不会呀。

回答这个问题,我已经用实际行动进行了说明。画画我不是专业出身,但可以挤身这个行列。弹吉他我没有丝毫优势,但我依然拿下了大横指(F合弦)。

我的体会是,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生命只有一次,不创造点或大或小的奇迹,年迈时拿什么慰藉苍老的灵魂?

迟暮之年,大家都一百多岁。靠在城墙根晒太阳,没点出彩的事都没老太太找你聊天。

你主动找人家聊,人家说不准还嫌弃你。

大妹子,聊会儿呗。

聊啥?    

煤气咋又涨价了呢?

问12345市民服务电话呗。

奥,你说儿子两星期没回来看我了,怎么办?

同志,我不是孩子她妈,我也管不了。那边老刘正在讲他收复钓鱼岛的事呢,我得过去了。你先晒着吧您呐。

……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觉我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哈?有这么多爱好,可不把工作耽搁了?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还真没有。不光没有,一正一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能看我文字的许多朋友都是我原来部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假话是不能说的。

我曾经干过的岗位不少,主业很多。远的不说,转业前几年,我主要从事的是组织工作和保卫工作。

组织工作期间,写过无数的材料,组织过一些大项活动。那是白加黑、五加二。我一年主办制发的带正式公文号的文件最多的一年有30多个(五多策源地哈)。报告、通知、计划方案那可不是像现在这样瞎写着玩的,那需要公文语言,严谨细致,滴水不漏。

保卫工作期间,查办的一些线索问题和案件,也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要处理好工作与爱好的关系,必须分清主次,对时间有高度的统筹能力。同时,提高工作质量效益。

如果把过多精力投入到爱好中,甚至大量占用工作时间,就是本末倒置,工作中难免状态低迷、状况频发。

不把爱好当主业,躬行常思尽职责,理顺厘清工作和兴趣的关系,方能陶冶情操,推动工作。

愿你能够把整个世界包容在自己心中,同时也能挑选其中自己喜爱的那一部分,投身其中。

不管贫富,内心充盈。

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作者微信号:c549186858

(未完待续。转载请注明出处:斜杠尖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