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明正:《姓名的故事》----曾国藩

 李明正A 2020-07-18

曾国藩----家国天下,樊篱屏藩

曾国藩:曾姓,名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毛泽东: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姓名诠释

“曾”的甲骨文字形为:蒸锅之屉冒着热气。它的本义为:蒸煮食物。

《说文》曾,词之舒也。《广韵》曾,经也。尝也。《诗·大雅》曰:曾莫惠我师。经典相承也。

“曾”的寓意为:蒸煮江湖。它的义涵为:曾莫惠我(曾子),经典相承。

“国”的甲骨文字形为:一座用戈守护的城池。它的本义为:邦。

《说文》国,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國为九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

“国”的寓意为:家国天下。它的义涵为:中兴景运,大任仰公。

“藩”的篆书字形为:艸字部+潘,为樊的分化字。它的本义为:篱笆。

《尔雅·释言》藩,樊篱也。《疏》樊圃之藩也。《韵会》藩,屏也。尝也。《诗·大雅》曰:价人维藩。

“藩”的寓意为:樊篱屏藩。它的义涵为:蜿蜒盘旋,曲折回环。

“国藩”的寓意为:家国天下,樊篱屏藩。它的义涵为:中兴景运,大任仰公,蜿蜒盘旋,宛若长城。

伯(白)

  “伯”在甲骨文通“白”,“白”的甲骨文字形为:白米粒,中间一横为芽胚。它的本义为:丰收。

《說文》白,长也。《释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周礼·春官》曰:宗伯之职,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九命作伯。又:爵之三等曰伯。

“伯”的寓意为:九命作伯。它的义涵为:运筹帷幄,把持国策。

“伯”的金文字形为:河流旁边的湿地。它的本义为:水泽。

《说文》涵,水泽多也。《扬子·方言》涵,沉也。又容也。

“涵”的寓意为:沉毅涵容。它的义涵为:光芒内敛,城府高深。

“伯涵”的寓意为:九命作伯,沉毅涵容。它的义涵为:运筹帷幄,把持国策;光芒内敛,城府高深。

“涤”的篆书字形为:(水,清洗)+(条,树枝,木棒)。它的本义为:用木棒捣衣洗刷。

《说文》涤,洒也。。《正义》曰:洗器谓之涤。又旱气也。《诗·大雅》曰:涤涤山川。  

“涤”的寓意为:涤荡乾坤。它的义涵为:疾驰万马,横扫千军。

“生”的甲骨文字形为:植物从地上长出。它的本义为:草木滋长。

《说文》生,进也。《玉篇》生,起也,育也。《晋书·谢安传》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注》苍生,民也。

“生”的寓意为:恩庇苍生。它的义涵为:内安外攘,文治武功。

“涤生”的寓意为:涤荡乾坤,恩庇苍生。它的义涵为:疾驰万马,横扫千军;内安外攘,文治武功。

姓名解读

“曾国藩”最直白的解读为:家国藩篱。

曾国藩终其一生的所作所为,是一道名符其实的“家国藩篱”。但是,他这道藩篱涤荡了太多生命(涤生),特别是他那个“曾剃头”的绰号,听起来真教人直哆嗦。然而,“涤”也罢、“剃”也罢,他只是在守为官的本分,尽人臣的责任,要成为家国之藩篱而已。

曾国藩所处的时期,正值大清帝国的多事之秋,外忧内患,兵祸连年。仅凭国藩其名与涤生其号,皆杀伐太重,怕是难保善终。好在曾国藩还有一个“九命作伯,沉毅涵容”的表字“伯涵”在护着他,这实在是太幸运了。

文正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哪们人臣的。

曾五任总督的林则徐谥的是“文忠”,而曾国藩却谥“文正”,这是大清王朝对汉人官员的最高谥号了。曾国藩虽然统帅湘军平定了江南,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是一介书生,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是“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事业。

谥号文正,堪称完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