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制作:康平法库微同城 (ID:ddaqian200012) 网络图片 来虎屯的传说 康平县城东30多里有个村子叫来虎屯,隶属于郝官屯镇。村子道旁有两个半截石虎:这边是石虎的脑袋、脖子和前腰,那边是石虎的大腿、屁股和尾巴。关于石虎,这里曾流传一段故事。有只石虎从遥远的南方奔跑到沙坨子里,又饥又渴,沙坨子里无水,只好到村里找水喝。摸黑跑到村中一家豆腐作坊,这时主人正起早做豆腐,忙得挺欢。石虎不敢冒失,就在门外偷偷瞅着。过一会儿,豆腐匠回身到屋里去取东西,石虎趁这功夫一跃蹿进屋里,趴到豆腐锅台就咕嘟咕嘟喝起来。豆腐匠回来一看,这是什么东西吃呀,比大狗还大,抡起扁担就打。石虎撒腿就跑,豆腐匠从后面紧追不放,直追到街头,眼看追上,豆腐匠照石虎狠狠一扁担打下去,把石虎从腰部齐刷刷地打为两截。豆腐匠低头一看,这东西怎么变成石头了?当下他一吵嚷,人们灯笼火把来了一大群,其中一位外来的客人见多识广,一看就说:这是老户啊《怎么变成石头了?人们一听,就嚷嚷开了:我们村里来虎了。一传十,十传百,这村后来就被叫成“来虎屯了”。 后建的万庆宫 齐家屯“观塔”的来历和传说 康平县城东南二千米,有一个屯落叫齐家屯,隶属于郝官镇。屯东山长满轻松翠柏,山顶上矗立着一座观塔,名为万寿塔。说起此塔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时,将公主固伦兴平永雍公主许配给蒙王,以结秦晋之好。公主下嫁时率从人从盛京北下,经法库门走到齐家屯,转过山弯,走累了,便吩咐停下銮驾,准备休息片刻再上路。公主走下轿来,看见山坡上轻松吐翠,鸟语花香,听见附近辽河水涛阵阵,向西前行几步,见有一古刹,黄墙青瓦,门额牌匾上书“万庆宫”三个大字,笔力遒劲。观内香烟袅袅,诵经之声不时传来。公主心情为之一振,心想在这荒蛮旷野之地竟有这样一个幽雅清静所在,一路上的疲惫和郁结之情为之一扫。当下命从人拿出陪嫁的香资施舍给观主,又派人去燕京(今北京)请来数十尊金佛和数卷阳明真人所著的经文,一并赠与观上。从此万庆宫香火日盛,诵经、唱道、鼓乐之声不绝,成为远近文明的道观。万庆宫主持王老道,俗名王守绪,为人乐善好施,讨要上门的除了供足饭食,还给些零用钱,接济遮寒衣物。逢灾害之年,在道观前搭建粥棚,以助度过艰难时日。乡人都称王老道为好老道、大善人。 有一年,一风水先生路经齐家屯,见齐家屯山水结佳,风景秀丽,确系一方风水宝地,便对路人说:“这里风水好,将来要出正宫娘娘”。这话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竟传到皇后的耳里。皇后密请高僧商讨对策,不管用啥法子绝不能让齐家屯那里出娘娘。高声对皇后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有道之人的尸骨葬在村东的山顶上,修塔盛尸骨于内,就能破坏风水,再不会出什么正宫娘娘了。 恰在这时,在万庆宫当了十多年主持的王道人羽化了(旧时称僧道逝去),死时坐姿,一如生前面相,面色红润。那天齐家屯有一人从蒙古府做买卖归来,途中,见王老道骑着一头黑毛白蹄的毛驴,手拿着蝇甩子往西疾行。便上前问道:“这不是王道首吗?你上哪去呀?",王老道告诉他:“我去西天灵鹫峰赴会去了。”说罢急辞而去。 买卖人到家天已黑了下来,心想:这王老道平时不出远门,怎么会去那么远的西天赴会呢?第二天一大早,就着急忙慌地来到万庆宫,一看山门前挂满白幡,观内哀乐悲怆。便问小道士:“观里发生什么事了”小道士告诉他:“王道首仙逝了。”买卖人又问:“这是啥时候的事呀?”小道士告诉他:“王道首逝去三天了”。买卖人惊呆了,说:“这可真奇怪了,我前天回家路上,还碰到他了,我俩还唠嗑了呢,我问他干啥去,他告诉我去西天赴会去了。”买卖人当众这么一说,人们都说:“王老道成仙得道了!” 这话传开后,很快传到了京城。皇后正为寻找有道之人的尸骨犯愁呢,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奏请皇帝,清赏银两派人监修观塔,塔建在齐家屯山顶上,人们将王老道尸体坐着盛殓在塔里。塔高三丈有余,共七层,匾额上书“万寿塔”三个大字。人们此塔称为观塔(人们习惯把道士修炼之地称为观)把齐家屯东山称为观山,很少有人称塔为万寿塔。 观塔建成了,齐家屯也就真没出过什么正宫娘娘。可惜,万寿观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万庆宫也没有了香火,只存三间正殿。这座三百余年的道观,都成了供销社的仓库。 康平清末县衙模型 冯知县与新发街 在辽宁省康平县康平镇东北20千米处,有个500多人口的自然屯——新发街(海州乡)。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有冯殿玉等三户人家最早从海城迁徙这里定居,而后又有很多人移居于此、遂成聚落。当时此地域为蒙古族游牧区。扎根落土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繁衍生息,都被招佃开垦,每年得向蒙古博王交纳地租地饷。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加之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年年歉收,人们的生活终年不得温饱。当博王的管账先生“辖禄”在年底来征收地租时,各户都交不起,连续多年都是如此,气得“辖禄”先生嚷到:真是个“穷棒子街”。从此以后该村的名称人们就这样叫开了。 光绪十年(1884年)冯殿玉在外地读书成名,回康平任后补知县。他感到自己家乡的名称不雅,于是他回到村里,把方圆各村的知名人士招在一起商议,将“穷棒子街”更名为“新发街”,冯的意见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赞同,并当即决定,将县城里的戏班子请到村里,为乡亲们义演皮影戏几日,以示庆贺正名。 在演戏那个当天,演前,冯走上台来对观众宣布“穷棒子街”更名“新发街”。戏间,当地群众杀猪宰羊,大摆宴席,以示庆贺。但“新发街”的百姓们并没有因更名而过上幸福生活。知道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发街的村民,真的像街名那样富起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