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国新首富:象牌啤酒老板苏旭明

 苏氏信息平台 2020-07-18


福布斯2016年3月1日公布了新一期全球富豪榜单,在泰国上榜的富豪中,象牌啤酒老板苏旭明超过前富豪谢国民,位列泰国第一。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新首富苏旭明祖籍广东汕头,从酒厂的送货员开始做起,经过50多年打拼,成为掌管300多家企业的超级富豪,2016年以107亿美元成为泰国首富。图为苏旭明与其夫人。

  令人惊叹的是,新首富苏旭明和刚刚让位的首富谢国民,不但是潮汕老乡,还是澄海小同乡。谢国民泰国正大国际集团董事长,国内知名的卜蜂莲花超市,正大饲料都是他的产业。图为谢国民。

  再说回苏旭明。华裔企业家苏旭明在泰国被称为“酿酒大王”,1944年出生于泰国曼谷。据《云南信息报》报道,苏旭明因家境贫寒,15岁时为了生计开始打工谋生,最先担任酒厂的送货员,转而成为酒厂经销商。之后,善于谋略的苏旭明决定自立门户。图为苏旭明及家人。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苏旭明那时候便发现,酒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消费品,不管是富人或穷人,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消费群体。尤其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酒的消费量也会随之增多。不仅如此,他还了解到酿酒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并不高,专业门槛相对较低。图为2005年9月,据《云南日报》报道,时任云南省长徐荣凯在昆明震庄宾馆会见了泰国TCC集团董事局主席苏旭明一行人。

  通过权衡和分析,苏旭明决定以酒类为自己发展的目标。1960年,他办起一家水酒厂,一边潜心钻研酿酒技术一边踏实经营,所酿的水酒很快打开了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也是他日后组建TCC集团(泰乍仑)的起点。

  经过二十多年苦心经营,资本日渐雄厚的苏旭明开始谋求更大发展。1988年,他果断并购红牛酿酒厂,不仅完善了酒类品种,而且大幅提高了产量。

  此后,为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苏旭明与对手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但价格战的结局是两败俱伤,为此他与对手进行了谈判,最终定鼎大众市场。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消费者口味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苏旭明又及时地将经营品种调整到啤酒生产上,并先后取得两大酿酒厂商的信任。图为TCC集团生产的大象牌啤酒。

  1991年,苏旭明与丹麦啤酒厂商“嘉士伯”合资成立“嘉士伯饮料(泰国)有限公司”,生产嘉士伯牌啤酒供应泰国国内市场,一时风行泰国。图为嘉士伯总部。

  1994年,苏旭明又利用合资工厂过剩的产能与嘉士伯合作推出大象牌啤酒,推出仅一年便大获成功。

  2003年,他将集团的63家饮料生产企业和相关公司组建成泰国饮料大众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5月30日在新加坡成功上市。经过不断的发展,苏旭明的TCC集团占据着泰国80%以上的酒业市场份额,成为泰国一代“酒王”。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苏旭明也曾经历了多次危机。1997年,经济危机席卷亚洲,苏旭明以此为契机,通过并购进入地产、金融、糖厂等诸多产业,为TCC集团多元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苏旭明开始将融资及投资目标提升到全球层面。TCC集团在新加坡上市后筹集资金高达18亿元,苏旭明则借助这些海外融资大举进行海外收购行动。

  早在2002年底,TCC集团就斥资8500万元收购了中国昆明的华狮啤酒。图为华狮啤酒厂门口。

  2005年9月,苏旭明逐渐从啤酒转向白酒,以5500万元整体收购云南玉林泉酒业,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图为云南玉林泉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的酿酒车间。被收购后,云南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走上了国际化经营之路。

  除此之外,酒店行业是苏旭明在中国开启的另一个板块。2006年8月,TCC以1625万美元全资收购了云南昆明樱花酒店,同年9月又以2亿多元人民币购得昆明邦克饭店。

  2010年6月,TCC引入洲际集团旗下假日和皇冠品牌,对樱花酒店和昆明邦克酒店进行改造,其中将樱花酒店改造成国际化管理的四星级假日酒店,将邦克饭店打造成国际性高端会议型皇冠假日酒店(五星级)。图为2014年,据《云南日报》报道,代省长陈豪在昆明会见了泰国TCC集团主席苏旭明一行人。

  图为当时电视台等媒体对此事的报道。

  从一个打工仔到泰国首富,明确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是苏旭明成功的主要诀窍。如今,他一手创建的TCC集团已发展成巨型企业集团,下辖企业300多家,经营领域广泛,以酿酒业为主体,囊括酒店、保险、金融、制造、房地产、农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市场和产业遍布世界各地。图为泰国富豪住宅区,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TCC拥有60000多员工,每年上缴泰国政府的税收高达600亿泰铢(约合120亿人民币),占每年政府财政预算的5%左右。苏旭明对泰国社会所作的突出贡献,让他多次荣获泰王御赐勋章以及奖励荣衔。

  他说: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所应考虑的问题,决不应是仅仅多赚几个钱,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企业家本人、整个企业乃至社会的声誉和信誉。)

泰国酿酒大亨苏旭明遭遇流年


泰国经济1997年遭遇危机,酿酒业大亨苏旭明(Charoen Sirivadhanabhakdi)的生意却稳如磐石。他没有外债拖累,还散钱为朋友和生意伙伴纾困,并力挽陷入泥沼的房地产业于狂澜。即便自1999年起威士忌贸易部分自由化,也拦不住这位昔日街头小吃摊主登上泰国财富金字塔巅峰的步伐。

 时间快进到2013年,商业帝国早已今非昔比。1月份,苏旭明历经千难万苦,以1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新加坡酿酒业和地产巨头星狮集团(Fraser & Neave)。此次收购主要是靠急于涉足亚洲的国际信贷市场来提供资金。考虑到此次收购杠杆较高,穆迪(Moody's)和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两大评级机构迅速调低了苏旭明在新加坡上市的旗舰公司泰国酿酒公司(Thai Beverage Public)和母公司TCC资产公司(TCC Assets)的评级。泰国酿酒与TCC共持有星狮集团的九成股份。而这次评级下调导致苏旭明的家族财富受到影响。

随着全球市场预备迎接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在泰国经济放缓背景下,借款人是否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像泰国酿酒这样的公司已然是弱不禁风: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4亿美元,净利润减少13%。泰国农民嗜饮廉价酒,享受政府高额农业补贴的他们,驱动泰国酿酒2012年利润翻番,此种背景下,上半年净利润的下滑显得更为惹眼。尽管今年该公司威士忌业务的利润势头保持良好,但是啤酒和汽水饮料业务出现亏损,而且在今年8月份酒精饮料的消费税提高前就已然如此。

国内销售低迷,影响了苏旭明挖掘星狮集团饮料板块及体量更大的房产板块价值的步伐。最重要的尝试将是,把房地产资产剥离出来,然后将饮料资产注入泰国酿酒公司的内部重组,但上述计划已经受到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反对。对此持乐观看法的人士认为,苏旭明的杠杆收购,最终将建成从威士忌到汽水的多元饮料集团。“将会带来显著的收入联动效应”,在新加坡的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分析师Nirgunan Tiruchelvam预测。渣打银行为苏旭明提供了融资服务。

11月,经股东批准,星狮集团将以“以股代息”的形式,把拥有账面价值64亿美元的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星狮地产(Frasers Centerpoint)上市。泰国酿酒公司将以每一股星狮集团股票,获派发两股星狮地产股票。上述行动要靠前期赎回星狮集团6.5亿美元。“对地产资产的分拆对于泰国酿酒公司来说是积极正面的。对酿酒公司接触[星狮]的饮料资产能力是一种清理。”在香港的穆迪公司高级分析师安娜丽莎·迪奇亚拉(Annalisa Di Chiara)指出。

对苏旭明来说,收购星狮集团是他走出泰国,迈向东南亚更广阔及日益开放的大市场的重要一步。泰国国立法政大学(Thammasat University)研究泰国跨国公司的商学教授帕维达·帕纳诺(Pavida Pananond)指出,其他泰国大亨也在积极转型。“国内商机十分有限。公司要想发展,唯一出路就是把眼光投向泰国国外,”她说道。

地区扩张战略,暗合了苏旭明将五位子女及其配偶安排公司要职的接班安排。现年38岁的长子苏华荣出任泰国酿酒公司首席执行官,经常陪同身居董事长的苏旭明出席公共活动,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仍掌握在苏旭明和他颇具影响力的妻子周美满手中。

但是,不是一切都称心如意。苏旭明竞购过程中,星狮集团持有的亚太酿酒公司(Asia Pacific Breweries)的股份被售给公司长期的酿酒业伙伴喜力公司(Heineken)。喜力公司拒绝收购星狮集团持有的缅甸酿酒公司(Myanmar Brewery)的股份。而缅甸酿酒是星狮集团与缅军方背景的缅甸经济控股公司(Myanmar Economic Holdings Lt)组建的合资公司,所以缅甸酿酒55%的股份最后落到新东家苏旭明手中,这也是该集团剩下的最后一块酒精饮料资产。

合资企业陷入争端漩涡之中:缅甸经济控股公司对外宣布要在新加坡提起仲裁,以合同违约为由解散合资企业。“走仲裁程序展示出我们坚持通过公正合理司法程序解决问题的决心,”缅甸经济控股公司对外如此表态。泰国酿酒公司的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分析师表示,缅甸经济控股公司希望夺回拥有87%市场份额及最大纳税大户美名的缅甸酿酒公司的控制权。分析师Tiruchelvam指出,缅甸酿酒为星狮集团贡献7%的利润,目前东南亚地区缅甸人均啤酒消费量最低,此事将成为影响泰国酿酒公司啤酒事业未来拓展走向的“关键因素”。“泰国酿酒公司啤酒业务的发展,将倚重这家合资企业,”他说道。泰国酿酒公司高管也期望向泰国销售缅甸产啤酒,因为泰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缅甸移民。

近一个世纪前,苏旭明的父母循着类似的路子,自中国南方来到曼谷街头。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就是在这里靠威士忌起家,并组建了TCC集团。TCC获许酿造一种由糖蜜和糯米发酵而成的威士忌,这款威士忌起名湄公(Mekong)。上世纪80年代,TCC获政府许可,新建了12家酿造厂,厂址遍布泰国全国。

1999年特许权到期后,苏旭明凭借非凡的融资能力将潜在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以相当于两年供货量的威士忌存货为抵押品发行债券。苏旭明还推出了象牌啤酒(Chang)。单看官方将象牌啤酒认定为泰国行业代表品牌,象牌啤酒便领先竞争对手胜狮啤酒(Singha)一步。这意味着相对较低的消费税,外加上TCC集团卓越的分销策略,促成象牌啤酒成为最畅销啤酒品牌。

2003年,苏旭明将资产重组入泰国酿酒公司,以备上市。2006年,由于佛教团体批评酒类股票公开上市有违道德,从而迫使该公司改道新加坡上市。两年后,苏旭明通过购买绿茶生产厂商味集团(Oishi)的股票,开始多样化经营。新推出“est”品牌的汽水和瓶装水产品,直接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竞争。这些扩张全都是靠公司的威士忌业务利润来支撑,而且将债务控制在很低水平。“他们在杠杆融资方面十分保守,”迪奇亚拉指出。

但是,味集团与该创始人陈永明(Tan Passakornnatee)打造的另一个绿茶品牌Ichitan之间的价格战,极大地影响到了利润。而且在与胜狮啤酒竞争过程中,象牌啤酒也开始有点力不从心。这也许就叫做一报还一报。

有些人将此归咎于泰国酿酒以牺牲颇受欢迎的廉价酒类产品为代价,力推高端产品的战略,例如Chang Export。有消息透露,首席执行官苏华荣决意要提高象牌啤酒和湄公威士忌的知名度:泰国航空公司(Thai Airways )将在航班头等舱供应湄公威士忌,这里一度是尊尼获加(Johnny Walker)的天下。话说回来,即便上述尝试以失败告终,苏旭明仍然紧握工薪阶层酒类的一手好牌。

只不过,他需要让资金流维持下去。

译 郭延航 校 李其奇

----大粤网/福布斯中文网/综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