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蒙学,既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古人十分注重少年儿童的早期教育。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文人学者都强调教育贵早,'以豫为先'。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原因便在于'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因此,国学启蒙教育就此兴起,并逐渐形成完善的启蒙教育体系。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蒙学善本有哪些? 常见的蒙学善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千家诗》、《弟子规》等,即所谓的 “三百千千弟子规”。大多数人都熟知这些读本,有人甚至能够倒背如流,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古代普及文化知识、弘扬道德品质的载体,蒙学善本的数量以及其中蕴含的正能量绝对超出人类的想象。 蒙学善本大都出经入史,集百家之精华,并参以人们从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人生哲学、处世方略等,易学易懂,琅琅上口。重读古代蒙学经典,对于提高当代未成年人的国学素养,促进其道德修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仍大有裨益。 蒙学诗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村烟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 诗的大意: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枝,三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课堂提问:从这首诗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一个民族能否永远屹立于世 ,就在于她有没有源远流长的精神文 化之泉。传统蒙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系统 ,决定了它的 属性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取向及其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之 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决定了传统蒙学教育的特质和基点 , 即 以天人合一的宏观意识 ,启迪尚处于混沌的蒙童学子们去认识天、 地、人这个整体 ,使其知上下纵横 ,从而知其如何做人。 |
|
来自: 智能人做超人 > 《2015善本古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