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这个“项目学习”的故事,是我从小学读的数学课外书中借鉴过来的,项目名称是《连9个圈转3个弯》。它看似简单,但是你试了之后会发现并不简单! 那时的小学生对数学课外读物,没有什么概念,一是因为家里拮据,根本没有钱去买这样的书,二是因为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这样的书(当时的小人书倒是不少)。但是,当时我们的数学老师丛雪梅老师本领可不小,竟然为同学们弄到两本数学课外读物,名字现在还是记得很清楚:一本是《算得快》,一本是《趣味数学100题》。 她介绍数学读物的方法也比较特别,总是找一些精彩的篇章或其中的趣题在课堂上读一读或说一说,但只会“说一半”却要“留一半”,于是吊起我们这些小机灵的胃口,我们这些小伙伴要说许多好话,让丛老师把这两本书借给我们读。但要读到丛老师的书,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你必须考到一次100分才行,而且给你的阅读时间也只有一个星期,到时候就收回。 于是,同学们都拼命努力争取考100分,再花上一个星期,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两本书。如果读不完,只能下次努力再考100分,再读完,或再读第二遍、第三遍……那段时光,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不再贪玩,不再吵闹,静静地躲在一角,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这跟小人书带给我的乐趣是截然不同的! 扯远了,现在就来说《趣味数学100题》中的一个好玩的故事吧。它叫《4.聪明的园丁》,公园中心有九棵小树排成整齐的三行三列。一个园丁每天要推车到树边浇水,而他的车子拐弯和后退都不灵活,只有前进才轻便。所以,行车路线要尽量减少拐弯次数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后来,他琢磨出一个巧妙的路线,车子只要拐三次弯就可以浇一遍水。那么,他到底是怎样走的呢?(提示:不要总是想在有树的位置转弯。) 我现在把它改编为“连9个圈,转3个弯”,这样更加便于孩子的探究了。 我们很快会发现,把等距离的9个圈联结,是需要转4个弯才行。如下面的两图是不符合“项目学习”的挑战要求的。 朋友,如果你不看下面的答案,你能否成功呢? 其实求解不得的原因是:一般人考虑这个问题时都着眼于9个圈的内部,而未想到在9个圈之外用线联结,也就是说思维被“圈住”了。正确的画法如下图。 其实,这个“项目”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都可以进行尝试探索,业已成为我指导“项目学习”的“保留节目”了,甚至我在给老师或家长的培训讲座上,也会时不时用上这个“探究项目”,老师和家长们都会拿起自己的纸笔不由自主地探索起来,思考起来,欲罢不能…… 怎么样,有趣吧?! 老师们,建议你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之余,也带领你的孩子们一试。通过孩子们进行“项目学习”,老师们你们一定会发现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在这一“项目学习”中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是认为这个题目太简单了,但是等到静下心来细细研究的时候,他们觉得并不是十分简单。 而我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策略是“不给他们答案”。即便有人(特别是高年级个别人)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答案),我也是神秘地对他们耳语,不给其他人知晓。同时对孩子们说:“你们愿意其他人给你看答案呢,还是愿意自己挑战一下呢?”其实,孩子们也是喜欢自己挑战的,他们的探究热情是巨大的,重要是看你有没有给他“项目学习”的机会。 如果还不信的话,你一定要去试一试!一定要自己先试,再让学生试! 从这个“项目学习”引申出去,因为我给同学们讲了我小时候数学学习的故事,特别是喜欢读课外书的事情,这也激发了孩子们和家长刚买数学课外书的欲望:老师,现在还可以买到这本书吗?还有其他好玩的数学课外书吗? 于是,我顺水推舟,把“项目学习”与“读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跳出课本学数学”,学生的买书与读书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了,静静读书、静静思考的多了,追逐打闹、嬉戏喧哗的少了。 最后,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与思考:为什么大人和孩子都喜欢这个“项目”? 我想,第一是这个项目学习的要求十分简单,容易上手,“项目学习”是完整可控的、有始有终的,使人产生掌控感,又能激发挑战欲,还有起伏感、挫折感、节奏感,最后才是多次尝试后的成就感。 第二是它有一种思维的突破在里面。也许是基于一种惰性,在思维活动中,人们往往本能地容易形成一种单一的,可成为“模式”的思维线路,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轻车熟路”,但常常使我们头脑僵化,使我们的视野趋于狭窄,影响了我们突破原有思路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当恍然大悟后,就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