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阙

 昼三夜二205 2020-07-19

《针灸穴名解》:

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
又神为一身主宰,应变无穷,即变化无极之意也,人苟无神,则全身无主,而成不知不觉之呆物矣。本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凡属挥霍撩乱,有干神明之外感急症,本穴主之,但以灸熨为佳。
按摩者,转运此穴,可以通畅矢气,消化水谷。《道藏》谓;“脐为后天之气舍。”故又名本穴为“气舍”。因足阳明一经更有气舍,故本穴只称神阙而不称气舍。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任脉

《针灸大成》主治

主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败脏腑,泄利不止,水肿鼓胀,肠鸣状如流水声,腹痛绕脐,小儿奶利不绝,脱肛,风痫,角弓反张。
徐平仲中风不苏。桃源簿为灸脐中百壮始苏;不起,再灸百壮。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当脐中。

《中国针灸学》

脐窝正中。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仰卧或正坐位。肚脐所在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神阙
【别名】脐中(《甲乙》);环谷(《太素》);气舍(《外台》);维会(《循经考穴编》)。
【位置】在脐中。(《甲乙》)
【取法】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局部解剖】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配伍举例】《资生》泄泻宜先灸脐中,次灸关元等穴。又:人中满、唇肿及水肿,脐 中、石门百壮。
《大成》肠鸣而泄:神阙、水分、三间。
《集成》脱肛:脐中、百会、膀胱俞。
【刺灸法】禁刺;可灸。
《甲乙》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文献选摘】《肘后备急方》治卒霍乱诸急方,若烦闷凑满者,以盐内脐中上灸二七壮。救卒中恶两,灸脐中百壮。(临床一般多用隔姜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