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具有“硬汉”标签的美国实力派演员、导演兼制片人,其于1995年执导并主演的影片《廊桥遗梦》可谓是这位电影大师别具一格的代表作。 原著小说与影片同名,是这二十年来美国最畅销的邂逅类爱情故事。而在电影上映后,《廊桥遗梦》更是掀起了所谓的“廊桥”热,并且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时光荏苒,历经二十余载,关于这部经典爱情电影的讨论从未停止…… 邂逅爱情的廊桥与回归责任的十字路口古往今来,桥似乎都是发生爱情的特定场所,《魂断蓝桥》中的罗伊与马拉邂逅于伦敦滑铁卢大桥,家喻户晓的《白蛇传》中许仙与白素贞于西湖断桥上相遇……这些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在影片中,廊桥这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地方,出现了多次。 从最初男女主角在这座桥上擦出爱情的火花,到他们的感情再度升温直至定情的那一刻,廊桥都是作为二人爱情的媒介出现。 故事始于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一辆外地来的卡车驶进了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家门口,一位风度翩翩的摄影师悄然走入这位朴实的家庭妇女的视线。影片之后借用流畅的叙述和细节的勾勒,呈现了这段水到渠成的爱情故事。 在罗伯特的车上,他躬身拿烟的手触碰到了她穿着裙子裸露出的大腿,她的心开始颤抖,为这来自外面世界的新鲜感。同他的交谈让她感到非常的愉快,在那座夏日暑气氤氲的廊桥上,她突然不知为何开了一个“这花有毒”的玩笑,让他不知所措地丢掉了手里本来打算送给她的花,她开怀大笑,捂着脸,笑得奔放又含蓄,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可以说,罗伯特的到来唤醒了已经凋零的弗朗西斯卡,她回想起了她的少女时代,那时她梦想的东西并非眼前的柴米油盐和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而这些事,她除了刚认识的罗伯特,无法像周围任何人倾诉。影片通过罗伯特与弗朗西斯卡的一段交谈,向我们勾勒出一个困于现实,被岁月磨灭理想,对生活失去盼头的家庭妇女的形象。罗伯特不仅是她感情的寄托,更是她追求理想的出口,她渴望被人倾听。 如果说桥是象征爱情开始的地方,那么雨中的十字路口,便代表着弗朗西斯卡在责任与爱情之间的艰难挣扎。与罗伯特分开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她那因为激情而重新焕发的活力又悄然消失,面对一如往日的枯燥生活,那四天的热烈缠绵就像一场梦境,而直到与罗伯特再次相遇,思念又如潮水般袭来,润湿了她的眼眶。 大雨下的十字路口,弗朗西斯卡透过车窗,看到对面的罗伯特立在雨中,对她温柔地笑着。电影的特写镜头在两人之间不断切换,悲伤的配乐是爱而不得的注解。而当她看到罗伯特将她送的十字项链挂在车上,请求她和他一起离开时,特写镜头又转到那个开与不开的车门把手上,她的内心受着煎熬。直至罗伯特的车开走,弗朗西斯卡都没有打开那道门,在爱情与责任面前,她选择了后者。 前人所刻画的爱情故事中,有许多这样爱而不得的故事。有野心但却出身平凡的女子,将未来寄托于婚姻,弗朗西斯卡信了美国大兵许下的诺言,同他结了婚,试图改变命运,却不曾想到会是这般生活。她虽然已经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内心深处却有着意大利女郎不羁的灵魂。为了家庭与责任,她放弃了错过或许就无法再拥有的爱情与机会,其实同罗伯特的这段邂逅,即使或走或留,都不一定能谱写出好的结局。 故事的处理手法既迎合大众又呈现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影片借用罗伯特的口吻表明:“有的人一生只能遇见一次,有的人甚至没法遇到。这样确切的爱,一辈子只有一次。”因为这是一生只能遇到一次的爱情,所以珍贵,因为有缺憾,所以美丽。遗憾的爱情往往比有始有终来得更让人唏嘘。 情景与心境的美妙融合所谓爱情电影,一旦提到,便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那如画的风景、美妙的爱情与撩拨心弦的悸动心理。世界上每年出产的爱情影片那么多,被奉为经典的却凤毛麟角,在这段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构造起来的廊桥爱情中,除去其本身具有争议性的故事设定之外,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恰到好处的运镜对于这部经典爱情电影的诞生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要描写出爱情的细腻与这部作品主题的深刻性并非易事,电影在广范围取景的同时,又从特写镜头中窥见匠心。在故事产生戏剧性转折之前,罗伯特与弗朗西斯卡的爱情似乎都笼罩在夏日的燥热氛围与令人意乱情迷的配乐中,廊桥上细碎而热辣的阳光、夜间沉静而清爽的风以及威廉·叶芝的诗歌里描写的“银苹果”一般的月亮,都使人沉醉。电影惯用的蒙太奇手法和剪辑流畅的画面语言也使得这两人的感情呈现出一种如胶似漆又委婉抗拒的状态。 如果弗朗西斯卡当初选择了跟随罗伯特离开,故事很可能会流于俗套,也不会有后来大雨中那经典的一幕戏。正因为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坚守家庭责任,本身只流于表面的爱情故事便又升华到对人性的探讨的高度。 从影片前面埋下的伏笔也不难看出弗朗西斯卡并非一般的市井妇女,她熟读叶芝的诗,她渴望和外界沟通,她也曾有过少女的梦想。罗伯特的出现,使得这个只能将理想埋葬在过去的女人又重新找到了自我,他理解她的痛苦,她渴望通过他找到理想的出口。正是这种与心灵相交的爱情,才会让后面的戏剧冲突显得更加深刻。 除了大氛围的烘托,影片出色的细节刻画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夏天的温度似乎使得体内的荷尔蒙也不断分泌,在微妙的触碰和情感的刺激之下,弗朗西斯卡产生了对于罗伯特肉体的渴望。这种渴望是作为一个情感已经沉寂太久的中年妇女的觉醒,她意识到自己已近干涸的身体又涌起了滚滚热流。 影片仅通过几个特写镜头就将这种热烈又拘束的情感表现得很到位。例如,在罗伯特两次淋浴时,镜头都特写了罗伯特那结实而充满诱惑力的脊背;在弗朗西斯卡躺在浴缸时,她一遍又一遍抚摸着自己的嘴唇,幻想着与罗伯特的爱情;在两人共舞时,那种情到深处却又因为道德感的约束而想吻却不能吻的状态。若说爱情是心灵的碰撞和触电,那么性爱便是灵与肉的结合。灵肉交融使得这段感情更加刻骨铭心。 罗伯特去世后,在寄给弗朗西斯卡的信里写道:“你的气息,你夏天一般的味道,你紧贴我身上的皮肤的手感还有在我爱着你时你说悄悄话的声音,我样样都记得。”四天的感情,要用整个余生来怀念。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无疑都是忠诚的,哪怕在遇到真正的爱情时,早已不再年轻。种种细节,更阐述了这段爱情的可贵。 故事剧情共出现了几次大的转折,除去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分别,还有罗伯特的去世以及弗朗西斯卡的子女们看法的改观。当孩子们都成人离家,丈夫也去世后,弗朗西斯卡曾尝试去找过罗伯特,却没想等来的是一箱遗物,这样生离死别的痛,让头发早已斑白的弗朗西斯卡再次痛哭流涕。 另一条平行叙事线中,身为子女的迈克尔和卡洛琳发现了罗伯特的照片和他留给母亲的遗产。起初子女们觉得荒谬且不理解的事,在读过母亲的日记后,一切的谜团都解开了,一切的偏见也都释然了。若非这段为人所不齿的婚外恋如此令人动容,或许儿女们也不会被打动,无法对母亲的挣扎与痛苦感同身受。 本来人到中年,遭遇婚姻危机的迈克尔和卡洛琳,在了解到母亲的故事后,决定和自己的爱人和解,发誓要更好地生活。遵照遗嘱,弗朗西斯卡的骨灰最终也被撒在了罗斯曼大桥上。她作为一位母亲和妻子,是成功的,在责任面前,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将自己的生命完整地奉献给了家庭。当她的骨灰飘向远方时,这被家庭束缚的一生才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这部影片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在于它本身娓娓动人的爱情故事,还在于它拥有不同于一般爱情电影的深度。在婚外恋故事包裹着的内核下,是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影片一经上映即引发的轰动,不得不说是顺应时代的产物。 直至今天,仍有人在对这个故事加以剖析,也足以说明,这样的主题和矛盾其实贯穿着现代社会的始终。爱情与面包,理想与现实,无数人曾提出过质疑,却无人能给出真正的答案。举凡经典之作,必定能引发人的深度思考,给人以启迪。即便尘封二十余年,这部具有开创性题材的电影仍在岁月的洗礼中熠熠生辉。 |
|
来自: 昵称GYL89 > 《hzc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