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土保持(五十四):沙尘暴与引水拉沙

 gymrlwu78v8b0h 2020-07-19

秉着“为水保,做贡献”的想法,和大家说说水土保持的故事,欢迎交流,欢迎讨论!

今天说一说:沙尘暴与引水拉沙

01

沙尘暴

沙尘暴(sand and dust storm)  沙尘天气中的一种气象学中,一般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3个等级浮尘系指在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但水平能见度达到10km的天气现象。浮游的尘土和细沙多为远地沙尘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沉降的沙尘。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km~10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则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强烈的沙尘暴(瞬时风速大于25m/s,风力10级以上)可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低于50m破坏力极大,俗称黑风

世界各国对沙尘暴的叫法较多,如风沙尘暴、沙风暴、沙暴等。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黄风黑风而其他国家则多称之为尘暴(dust storm)或沙暴(sand storms)

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地表具有丰富、松散、干燥的细沙或尘土,以及不稳定气流。一般强冷空气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

关于沙尘暴天气的标准尚不太统一,下表为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强度划分标准。

就世界范围而言,沙尘暴共有四个高活动区,即中亚北美中非澳大利亚同时这些地区也是荒漠化严重地区。中国沙尘暴高活动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为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中国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沙地、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特别是春季土壤回暖、解冻,地表裸露,多细沙、尘土,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地带,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作为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有。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使沙尘暴形成的频率和强度有所提高和增强。根据对海底岩心和冰盖沉积物的测定,早在白垩纪末,也就是距今7000万年以前,就有沙尘暴发生。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尘暴显示出周期性变化,这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和地面尘沙物质的消长有关。在气候暖湿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对地面沙尘物质起保护作用,而沙尘物质本身结构也较好,即使动力、热力条件相同,也不容易产生沙尘暴;而在气候干燥时期,当风、沙尘、气流条件具备时,则很容易产生沙尘暴。但在远古地质时期,不管沙尘暴的强弱如何、破坏力多大,也只不过是自然力对自然物的破坏,是地球上地质作用的一部分,谈不上灾害;而进入人类历史时期以后,由于沙尘暴的巨大破坏力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危害,它的发生就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灾害

02

引水拉沙

引水拉沙(water diversion for flushing sand dune)  在风沙地区,利用水流冲拉沙丘,把起伏不平的荒沙削高填低,形成平地,降低风蚀危害,改良土壤,开发利用沙丘的重要工程措施。在中国陕西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安西、宁夏中卫等地应用较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规划设计  引水拉沙需有两个条件:水源充足,可从河沟、沙中湖泊(海子)自流引水或机械抽水,一般拉造1h平地需用水3m3~4.5m3沙的粒径不宜太大,一般小于0.25mm。施工前,根据水源水量、地形和沙丘分布进行统一规划,划区拉沙,按区确定冲拉的先后顺序。工程内容包括引水渠,上连水源,下接蓄水池,渠道坡降约0.5%~1.0%取水流量应不小于20L/s蓄水池,宜修在较高的沙湾或洼地,以提高水位,加大水流冲刷力。冲沙壕,挖在计划冲拉的沙丘上,从蓄水池放出的水流通过冲沙壕把沙丘削平,冲淤到低洼部位。围埂,用沙筑坡,拦截冲入的水沙。围埂是将来拉成农田的地边埂,应根据农田规划进行布设。排水口,控制着淤沙地面的高低,按地面的设计高度确定,一般用草皮或草帘等铺成。水沙进入围埂后先进行粗平,淤沙达到设计高度后便可停止进水,再将多余的水通过排水口排入其他沙湾或洼地。

拉沙方法  根据水源位置、水量大小和沙丘形状等确定拉沙方法,主要有3种:拉沙顶。水位高于沙丘时,冲沙壕开挖在沙丘或沙丘链的顶部,水流位能高,冲力大,左右开壕冲拉,由远而近,从高到低,依次逐层拉平沙丘。冲沙腰。水位较低时,在沙丘腰部开挖冲沙壕,逐步向沙丘深腹冲淘,将沙丘齐腰拉平。拉沙畔。水位低时,冲沙壕开挖在沙丘坡脚,用树梢扎捆或木板等控制水流方向,由外及里,逐层劈沙放水,逐步拉平沙丘。如果水源充足,流量大,也可在大沙丘两侧或几个小沙丘同时冲拉。

沙地利用  拉出的粗坯沙地还要进行平整,如有条件,尽量争取利用附近坡面、沟道洪水淤漫新拉沙地,改善沙地土壤结构。通常在新沙地上先种植沙打旺,草木樨、柠条、紫穂槐等豆科草灌或压绿肥,利用拉沙水源进行灌溉,培肥地力,改良沙质土壤。然后种植水稻、马铃薯、谷子等作物,适当增施肥料,逐步将其变为良田。沙丘改成农地后,平均每年少流失沙土4.5t/h~30t/h,生产粮食3000kg/h-3750kg/h㎡,经营好的老拉沙水地的产量多在7500kg/h㎡左右,有些拉沙地可辟为苗圃、果园、林地或草地,发展多种经营。拉沙排除的积水和灌溉渗出的细流,浸润着附近沙地,草木生长茂盛,农田周边郁郁葱葱,彻底改变了沙丘地貌及生态环境。

~~~~~~

来源:《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