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深情的大文豪,不一样的苏东坡

 少读红楼 2020-07-19

宝玉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深情的代表,而在历史文坛上还有一位大文豪亦是情深意重——他就是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以及“宋四家”之一,苏轼的文学与书法造诣早已深入人心,为后人津津乐道,而当苏轼脱下光辉靓丽的才子外衣,他亦是一位浪漫的深情者,下面我们就以“情”字为核心来谈谈苏轼。

多变的政治格局造成苏轼一生坎坷,但无论被贬黄州、惠州还是儋州,他始终能够回归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境界,何耶?

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天性乐观豁达;另一方面,唯有其“深情”是命运扯不断的长线,一针一针密密地穿进生活与作品里,将心灵的空洞缝补。

一、思乡情深

自古文人乡情浓,而苏轼一生只因服丧两次归乡,此后便再没能回到蜀地。“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我这位天涯游子何时才能回到遥远的故乡呢?苏轼一遍遍问自己,却终究也寻不出答案,只好频繁地把眉山写入诗词里,用笔墨来触摸回忆。

“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涛汉漾。”“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峨嵋雪浪,锦江春色。”“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苏轼的思乡诗中反复提到故乡的位置,可见他念念不忘的不仅是“故乡”这一个可以寄托情思的抽象语词,更是具体的眉山之景、眉山之人。

然而也正是云水萦绕、幽伴童年的故乡一次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与梦境里,成为苏轼疲惫心灵深处最富温情的栖息地,给予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慰藉。

二、手足情深

苏轼与弟弟苏辙患难与共的手足之情至今令人动容,这份情谊也成为了苏轼毕生吟咏的一大题材。

兄弟二人自幼一同长大,即使在考取功名后聚少离多,他们也时常牵挂彼此,留下了大量诗词唱和的名作,例如苏辙曾提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给苏轼: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往昔共同进京赶考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转眼却又相别两地,怎能不令人感伤悲切!于是苏轼就和了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给弟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直言人生旅程中的足迹本就像飞鸿一般无常又易逝,旧迹也早就难以寻觅,那何不顺其自然,以坦然豁达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的离别呢?

苏轼像一位师长般语重心长地宽慰弟弟,为他排解怀旧的感伤和别离的苦恼,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饱含苏轼对弟弟的鼓舞与祝愿。

除了以书信的方式互诉深情,苏轼还在杭州通判任满时主动要求调去密州,仅仅为了离弟弟更近一些;而当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入狱时,苏辙甚至连上十几封奏折,请求革官来为哥哥赎罪。

当苏轼被贬后几度弃笔、不敢再言时,也只有最信任的弟弟能让他将创作“由公转私”,继续用文字来寻找一个思想与情绪的出口……无论顺境或逆境,两人总是在互相理解与扶持中同行,是兄弟,更是无话不谈的最佳知己。

三、爱妻情深

曹公在《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中说道:“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古人以琴瑟来比喻夫妻,故丧妻称为“断弦”,再娶为“续弦”,在一夫多妻制的古代,确实男子能牢记亡妻就能称得上情深了。

而苏轼在迎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后,不仅没有忘记结发亡妻王弗,还为了悼念她写下了字字血泪的《江城子》,开创了悼亡词的先河,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惊世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震铄古今的爱情绝唱,将苏轼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展现得淋漓尽致,自然、真诚又深刻,唯有用情至深才能“不思量,自难忘”,我想宝玉对黛玉的情感亦是如此真挚深切。只要爱着,心中就永远留有一席温暖,时光就不会轻易老去。

四、爱民情深

封建时代欺压百姓的官吏数不胜数,而苏轼可谓最没有“官架子”的官员之一,就像宝玉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观念下却毫无贵公子的架子一样,实属难能可贵。

周纲在《苏轼九章》中评价:“四十年,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凡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爱戴感念,时代相继。”

苏轼在徐州任官时洪水泛滥,他在《《九日黄楼作》中记叙了当时的危机情景:“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于是他亲自参加抗洪抢险,带领徐州军民筑堤防洪、开流分洪,还提到自己“日暮归来洗靴袜”,颇有诙谐之趣。

在密州任官时蝗虫灾祸严重,“飞蝗来时半天黑”面对乌云般席卷而来的蝗虫,他也毫不退缩,亲自捕蝗,扶危济困,造福一方。

在杭州任官时他发现西湖淤泥阻塞,就开展了规模浩大的西湖疏淘工程来美化城市,强调“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杭州人民为纪念苏轼将湖堤命名为“苏堤”,从此“苏堤春晓”名扬中外,此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

身为官员却如平民般随和,林语堂曾经评价他有“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着实形象贴切。

五、自嘲多情

另外很有趣的一点是,情感丰富的苏轼还时常调侃自己的多情,让人忍俊不禁,例如这首《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苏轼欣然静听着行道围墙里传出的少女笑声,而随着笑声渐渐隐去,他便惘然若失地叹道“多情却被无情恼”。仅仅是记叙一件真实的日常小事(也有学者认为少女的离开象征其仕途的失意)都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情趣。

我喜欢苏轼已有多年,可谓始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才,敬于“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品格,陷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一往情深深几许,追慕东坡一生情。

作者:对棋人,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