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笔者介绍王阳明的一生轨迹,并根据轨迹整理了一份王阳明以及王学的游历路线。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王阳明和江西的交集特别多。由于古代官场为防止在位官员与其乡土官员过度交往及避免不当利益往来等,所有官员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异省异府任职。如看过苏东坡和陆游传记,可看到出生于四川的苏东坡一生未在家乡任职,为避免政治争议,甚至死后归葬河南;陆游也是起起伏伏辗转在江西、四川、陕西等地任职。王阳明因而也未能在浙江任职,但多次任职江西也是机缘巧合。除任职巧合外,王阳明和江西还有婚姻、师承、学术等诸多巧合。 一是和江西的婚姻缘分。 因王阳明青年时期即表现出聪明过人且个性异于常人,且传统讲究成家立业,状元父亲王华命王阳明17岁前往江西南昌,与故交诸养和的女儿诸氏成婚,传诸养和也为余姚老乡,幼时就已定下娃娃亲,定亲时诸养和已进入官场,王华则尚未高中状元。待诸养和在江西为官多年时,王华已经状元及第官途如鸿。王阳明据说迎娶诸氏新婚当夜,倍感无聊独自一人偶然到南昌铁柱宫和老道探讨养生之道,令诸家上下惊慌。以王阳明17岁年纪和独特个性,此类故事或有几分为真。诸氏在南昌应生活多年(未查到诸养和资料),且阳明迎娶在南昌,此为阳明和江西第一次缘分,也许注定后续和江西难解的缘分。 二是和江西的任职缘分。 王阳明三次在江西任职。其中,第一次江西任职是阳明39岁时,在贬谪龙场期满,转任江西庐陵(今吉安)知县。第二次任职是在其45岁时,在兵部尚书王琼推荐下,拔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剿灭江西与福建、湖南、广东三省交界的流寇,并新设和平、平和、崇义三县。第三次任职是在平定宁王叛乱之后授命巡抚江西。(巡抚制度始于明朝,最初并非正式官衔,只是临时职务,后续才逐渐成为正式官衔,成为一方诸侯。) 三是和江西的治学缘分。 18岁时,王阳明携带新婚妻子回浙江老家,途径江西广信(今上饶),拜谒名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王阳明当时欲穷圣人之学,对各种学派都进行研究。受娄谅启发,他遍读理学大家朱熹著作,思考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学说。为实践朱熹“格物致知”,他曾决心“格”七天七夜竹子,最终没有收获。从此对“格物”学说产生怀疑,史称“守仁格竹”。 王阳明在庐陵任职时,主政只有七个多月,但短短时间里做两件大事:一是制定亲民、治心的治政方法,二是大力宣传悟道后的心学思想,期间招收大量门生。任职南赣时在通天岩向弟子讲学时首提“致良知”学说,有观点认为致良知是阳明心学核心精华所在;致良知之说之所以诞生在南赣,这也和王阳明在赣南剿匪实践不无关系。赣南的匪患此前屡剿屡灭、屡灭屡剿,王阳明意识到“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着重从改造流民心性着手,致良知思想日渐成熟。在江西留下众多王门子弟。其平叛南昌后,也是迅速开展讲学,推广良知之学。 还有一个学术渊源,一般并称陆王心学,王阳明并非心学开创者。宋朝儒学主要代表,一是朱熹为代表的的闽派,二是吕祖谦为代表的浙派,三是陆九渊为代表的的赣派,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犹如华山剑法的剑宗和气宗,吕祖谦浙派实用融合两派,才有历史著名的鹅湖论道。说到此处,令狐冲似乎可称为华山派剑宗和气宗的融合大成者(当然气并非来自紫霞秘籍)。心学前辈陆九渊是江西抚州金溪人,这也算是阳明与江西的特殊缘分。 四是人生最后的足迹终止于江西。 因王阳明一生起伏,早年得罪刘瑾,蒙受昭狱,逃生于杖责四十,又在贬谪路上屡次逃脱追杀,贬谪到龙场荒野之地,后又辗转江西、广西为官剿匪,身体透支严重,迫不得已去广西剿匪前身体已有如风中残烛,待田州、大藤峡平叛剿匪完毕,已感天命号召。其向朝廷奏请致仕还乡,朝廷还有人想让他去攻打交址(越南)。王阳明自知命不久矣,未待朝廷批复即自行启程返家,果然还未到家,(1529年1月9日8时)就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赣南大余县)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军民穿麻衣哭送守仁。 上述和江西的众多因缘,今日给江西各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随着对阳明心学的研究,对阳明心学解放性情、追求良知、积极知行精神的挖掘,王阳明在江西的点点滴滴将日渐成为一笔无尽的宝藏。 |
|
来自: 江南一鱼6jvvqc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