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活得最通透的那个人,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有人不喜欢黛玉,说她“尖酸”“小心眼”“敏感”“自我”,但即便如此,不喜欢她的人也不能否认,黛玉从来不曾掩饰自己的性格。 她从来不装。 而宝钗一直在装。 诚然,“装”只是一个中性词,宝钗的圆滑端庄,是公认的大方,她在小事上时刻注意,是礼节,也是因为在意。 脂砚斋给黛玉的评语是:情情。 黛玉的人生很纯粹,只在乎在意的人,也只在乎在意的事。 她不曾被浮名所累,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走,完成了自己的夙愿,最终不悔。 是的,黛玉从来不后悔。 虽然高鹗续写的结局,是黛玉心碎而尽,可最初的判词,绛珠仙草还泪而来,最终无悔而去。 黛玉是不会怨的,因为她爱宝玉之所爱。 纯粹到极致的情,是不会怨的,因为黛玉一直是活得最通透的人。 01 人生充满遗憾在黛玉眼中,这个世界充满了遗憾。 花开时,她想得到花落的悲哀,于是扛着花锄,去埋葬那些落花,避免它们被人践踏。 荷花开败了,宝玉想让人除去那些残花败柳,黛玉却说“留得残荷听雨声”,保住了满池塘的荷叶。 很多人以为黛玉敏感多思,实则不懂黛玉对生命真正的珍惜。 花开,爱花的人爱花的鲜艳多姿,风采迷人,但黛玉能欣赏花开的美,也珍惜花败时分的凄惨的零落美。 黛玉看得到遗憾,还能看得到遗憾的美。 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诗兴大发,吟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绝美的句子,但这不是单纯的自怨自艾,而是真正欣赏这种寥落的美。 那日中秋,大家散去,唯有湘云和黛玉没睡。 看着皓月下的池塘,湘云叹息: “怎么得这会子上船吃酒才好!要是在我家里,我就立刻坐船了。” 而黛玉则说: “正是古人常说的:‘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何必偏要坐船。” 黛玉是懂得缺憾是人生常态,所以相比缺憾,她更害怕没有缺憾。 没有事事顺心的生活,人生有得必有失去。 黛玉从来不苛求完美,甚至她知道所要必然要付出代价,恰如她追求的是宝玉的真情实意,便不会过于关注名分上的事情。 02 幸福就是如人饮水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黛玉的生活,充满了“半”的智慧,只有在爱情上,才有了“求全之虞”。 但她本就是为了最纯粹的报恩而来,付出的也是最纯粹的感情。 人生中,处处都是半的智慧。 工作是一半努力一半收获;婚姻是一半付出一半随缘;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就是一半一半中,悄然过半。 黛玉的通透,恰似明白里装着糊涂,明明知道世间人人喜欢周全,却偏偏选择了随心,明明知道长辈的欢喜胜过丈夫的亲昵,却偏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黛玉的出身真的极好,祖上四代列侯,父亲前科探花,真正的书香之家。贾政叮嘱学堂老师一定要教的《四书》,林黛玉在六岁之前就学完了。 黛玉爱的人,也从不要求他完美。 人无完人,说着容易,做到就难。 可黛玉爱的,就是有缺点的宝玉。 世上只有一种勇敢,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在我心中,黛玉就是这样的女子。 她看得到贾府的危机,看得到宝玉的缺点,天生喜散不喜聚,知世故而不世故。 黛玉常常被人说傻,可实则她的傻里藏着她的执着。 明知道没有结果,也不妥协、不逃避,直面自己选择的后果。 她一直就是绛珠仙草,柔弱且坚韧,为爱下界,倾尽所有。 |
|
来自: 雅博学苑 >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