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梦(129)~精准

 艺品文化 2020-07-20

总是听说“精准扶贫攻坚”这个词,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我也要做点什么。

最近我的数学课一直在搞一个课前小测活动,分别由刘子澄和慈媛两位同学帮我组织,小测的内容基本上是四道计算类的题目,我会把满分的同学统计下来,由王未禹和李开心两位同学帮我做统计工作。本来我的意图是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希望那些没得满分的同学能够重视出错的地方,积极主动地改错,但是事实并不像我愿望的那样,积极改错的现象并不乐观。

所以,前几天我曾在上课的时候和同学们有一个口头约定,我说,当你没有得满分时,你要主动地改错,并拿给我判一下。每天的小测都在继续,但是来找我改错的同学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我想,这种大面上的要求指向不明确,再加上每个人天生的懒惰心理在做怪,所以造成了不理想的局面。

抱怨是毫无意义的,方法总比困难多。借助“精准扶贫”理念的提醒,我决心要打一声精准帮扶攻坚战,我把那些没得满分的同学的测试卡拿在手中,一个一个的把同学叫到办公室,同学到来后,大致的语言就是:“王一鸣,帮我把这道题改一下,拿给我看,同时把罗云浩龙叫过来!”就这样,看似好多出错的同学,一般情况下,两个短短的课间就可以搞定所有的改错了!也许,你们会说,这样多累呀,麻不麻烦呀!其实不是,我们最累的是自己费了好大的劲,同学们却没有反应,只要同学们爱学习,喜欢提问,当老师的是不怕麻烦不怕累的,而且感觉不到累。

我自认为上面的做法就有点像精准帮扶了,而且效果也比笼统的要求要强多了。为了让精准帮扶的效果更好一些,我又开发了一个新的项目,就是随机性很强的见到谁就叫谁,比如我今天把孙雨轩同学叫过来了,给她布置了四道题,我说你尽快做,完成后给我看一下,她愉快的答应了。人的心理也很神奇,要是我统一在班上布置的任务,积极完成的只有少数同学,但是你单独给同学布置的任务,往往会得到更大的重视。孙雨轩同学很快的完成了,她给我拿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帮着改错的同学们,所以我说先放在我这儿吧。

等上课后,我拿过来孙雨轩同学做的四道题,结果做对了一道,另外三道都是错的,其实这四道题考查的知识是平方差公式,后面三道出错的题目只要会一道,就都没问题了。下一个课间,我叫来孙雨轩,没有急着给她讲,我说你先改一下,下午的时候实在不行,我再给你讲。到了下午的时候,孙雨轩同学再拿来题目,我一看都做对了,很高兴。孙雨轩同学对我说,她请彭子铭同学帮她讲明白了,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听也也的汇报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同学之间因为数学题的互动,彭子铭同学不仅帮助了孙雨轩,也帮助了我,减轻了我的辅导任务,其实也在帮助她自己。因为有这样的种理念,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会别人,如果你能把一道题教会别人,你一定对题目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孙雨轩同学的这个案例鼓舞了我,我决心继续我的行动。放学的时候,恰逢付祎韬同学背着书包回家,我叫住了他,他高兴地来到我身边,可他哪里知道,三道大题等着他呢。不过,他还是很愉快地答应了,我等着明天早晨他给我的答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