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大三元镜头发展史——24-70mm篇

 老牛ln 2020-07-20

之前我们给大家科普了长焦大三元镜头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风顺水的,各大品牌按当时的用户需求一点点拓展技能树,最终形成了现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的70-200mm F2.8镜头。今天的主角我们换成标准变焦镜头,24-70mm F2.8,标准变焦镜头由于使用范围和频率更加广泛,所以发展历程也非常的复杂,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从无到有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福伦达在1959-1960年时第一个推出了变焦镜头,但当时的镜头规格已经难以查到,而1962年福伦达推出的35mm画幅变焦镜头Zoomar 36-82mm F2.8应该可以算是标准变焦大三元镜头的鼻祖了。按照后续镜头演化的历史来看,这支镜头相当不可思议,在那个年代,F2.8的定焦镜头都算是大光圈镜头了,何况是一支变焦镜头。

不过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像福伦达那么激进,当时主流的恒定光圈标准变焦镜头和之前我们介绍的长焦变焦一样,光圈局限在了F3.5。比如尼康AI-S 35-70mm F3.5,美能达MD 35-70mm F3.5,佳能FD 35-105mm F3.5,宾得 SMC M 35-105mm F3.5还有康泰时T* 40-80mm F3.5。

二、从F3.5到F2.8的演化

与长焦变焦不同的是,在标准变焦领域首先有所突破的是佳能。佳能在1973年发布了一支35-70mm F2.8-3.5的非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尝试在广角端达到F2.8的大光圈。不过这样的尝试佳能也仅仅是浅尝则止,毕竟这不是恒定光圈变焦镜头。

另一家技术狂魔美能达则是更进一步,在70年代推出了一支摇动变焦镜头MC 40-80mm F2.8。这支镜头在镜身上做了个小方盒,用摇杆进行变焦,再转动整个大转盘来进行对焦,这样的设计在手动对焦镜头中也是极为罕见的,颇有收藏价值。这支镜头可能也是日系厂商中的第一支F2.8恒定光圈标准变焦镜头。

进入自动对焦时代后,尼康率先在标准变焦镜头上发力,先推出了AF 35-70mmF2.8后又为这支镜头升级到了能够传输距离信息功能的AF 35-70mm F2.8D。62mm的口径和665克的重量,放在如今也算是一支相对比较轻便的大光圈镜头了。

三、从35-70mm到28-70mm

在自动对焦时代更换了卡口的佳能,在标准变焦镜头领域率先进行了相当取巧的尝试,在1989年发布了EF 28-80mm F2.8-4L USM。注意哦,这支镜头又不是恒定F2.8光圈的镜头,所以佳能非常迅速的在1993年发布了EF 28-70mm F2.8L USM,这也算是佳能的第一支标准变焦大三元镜头。佳能EF 28-70mm F2.8L USM使用了一片非球面镜片纠正像差,使得这支镜头的锐度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当时1200万像素全画幅单反相机的需求了。

更早更换卡口进入自动对焦领域的美能达却对恒定F2.8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发力较晚。同样等到了1993年,美能达才发布了a口的首支标准变焦大三元AF Zoom 28-70mm F2.8 G。之后尼康宾得适马图丽先后推出了28-70mmF2.8标准变焦镜头,一时间28-70mm成了标准变焦大三元的“标准规格”。

不过也不是所有厂商都在推进28-70mm这个焦段,腾龙在1992年推出了SP AF 35-105mm F2.8,随后在1997年升级到了SP AF 28-105mm F2.8,虽然现在看起来28-105mm这个焦段明显更“香”一点,但在当时没能够成为主流。不过腾龙也没有放弃焦段的差异化,2002年腾龙发布了SP AF 28-75mm F2.8 XR Di LD,这支镜头创造了不错的销量。

除了腾龙之外,适马也在那个年代尝试过24-60mm F2.8的规格,也没有引起其他品牌的跟进。同一时期,徕卡在R口系统中发布了一款Vario-Elmarit R 35-70mm F2.8 ASPH手动对焦镜头,力图挽回R口系统的用户。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画质再好,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自动对焦系统(绝不是因为穷)。

四、从28-70mm到24-70mm

在28-70mm规格成为标准变焦大三元镜头的“统一规格”后,佳能再次尝试改变。于2002年推出了EF 24-70mm F2.8L USM,广角端从28mm提升至24mm的设计,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于是适马、尼康、索尼、宾得先后在2004年、2007年、2008年、2015年推出了24-70mm F2.8规格的大三元镜头。不过这一系列里我认为索尼的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具备最高的颜值,最符合我的审美观。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头,光学防抖对于标准变焦镜头来说有着巨大的提升,尤其是使用不具备机身防抖的佳能尼康单反用户们。所以在2012年腾龙率先推出了具备镜头防抖的SP 24-70mm F2.8 Di VC USD,2015年尼康也推出了具备VR减震与电磁光圈的AF-S 24-70mm F2.8E ED VR。后知后觉的适马也在2017年推出了DG 24-70mm F2.8 OS HSM Art,同一年腾龙把自家的24-70mm更新到了二代,与适马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单反镜头领域,也就只有佳能,要么选择F2.8但没防抖,要么选择F4有防抖还送个微距,无法既有F2.8也有镜头防抖。

五、无反时代

进入无反时代后,作为L卡口联盟成员的徕卡在2015年率先发布了VARIO-ELMARIT-SL 24-90mm F2.8-4ASPH,这也是标准变焦镜头中首支采用了双浮动对焦设计的镜头。虽然不是F2.8恒定光圈,但4万元的定价告诉了我们它真的就是大三元镜头。

2016年,索尼正式发布了FE24-70mm F2.8GM,正式宣布开始竞争高端全画幅镜头市场。随后加入进全画幅无反市场的尼康佳能松下适马也在第一时间推出了各家的24-70mm F2.8镜头,毕竟这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头,其中尼康和松下的24-70mmF2.8也具备双浮动对焦设计,显然是为了视频拍摄考虑的。有趣的是,因为无反时代大多数品牌的全画幅无反相机都具备五轴防抖功能,所以大家都选择去掉镜头防抖功能,反而没有机身防抖的佳能却在镜头中添加了IS光学防抖。

不过在无反时代也有不同规格的产出现。腾龙显然就选择了进行差异化竞争,在2018年推出了28-75mm F2.8 Di III RXD,具备小三元镜头的体积与价格,带来了F2.8的大光圈,在2018年成为了年度爆款,直到2019年才勉强不缺货。而佳能则尝试突破自我,推出了RF 28-70mm F2,放弃了体积重量和光学防抖,带来了难以置信的F2大光圈。不过佳能能不能做出一系列“超三元”镜头,我觉得可以等等看。

相对而言,24-70mm的重要程度要高于70-200mm,毕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变焦镜头,其历史也是有各大厂商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突破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接下来我们会聊一聊广角变焦镜头,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这一系列文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篇内容来自影像新势力原创,如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