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师生情——怀念宋德良老师

 大美洛宁 2020-07-21

在我的印象里,宋德良老师一直是一个高个头、身体偏瘦、戴着眼镜的人。他爱讲故事,被当时的学生称他为“故事班主任”。那时我的母校实行的是班主任随班制,宋老师成了我们的随班班主任。记得他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先向我们强调了“纪律”!

他说,战争年代的共产党队伍,纪律严明,军令如山!当冲锋号吹响,队伍须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谁若后退,就是逃兵。只要不喊停止前进,前面纵有刀山火海、万丈悬崖,也要如履平地、继续前进!随后,他又向我们讲了一个笑话,顿时使教室里笑声一片,同学们精神倍增,腰板挺得更直了!然后,宋老师才拿出课本,开始语文教材讲第一课……同学们专心致志的听,还不时的提出问题。由于宋老师的独特授课法,全班学生的语文成绩整体不错,宋老师也受到了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的点名表扬!

我那时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不好好学习。当时男女同学,都在一块玩,平时“照抄”作业是常有的事。下课了,我带了几个随身“保镖”,把几个女同学追得滿校园乱跑。女同学跑不动、摔倒了,我就骑在她身上,拽着她的头发。女同学连说“不敢了”,并大喊“毛主席万岁”。我一听到“毛主席”三个字,紧抓的手不由自主的松开了。那时候,同学、伙伴们在一起扭打,只要一方喊“毛主席万岁”,另一方就会松手,可见当时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威望!

还有一次,我背不会课文,在放学路上,竟把语文书埋到槐树根,用家里“偷”来的火柴点着烧,然后用湿土覆盖,然后压上石头……

我到现在还在质疑那时我幼稚天真、不可思议的举动、笑话自己的无知!

后来,宋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很生气,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狠狠的训斥了一番……那时不懂事的我,为此事,怀“恨”在心!等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的溜进校园,朝正在伏案工作的窗户上的“影子”扔了一块土坷垃,也算是出了一口“气”。回家以后,我感到有些后悔,不该对宋老师那样……

记得那是夏天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还淅沥着小雨。我们全家人正在屋里说笑,只听“扑通”一声响,我吓了一跳,开门一看,原来是宋老师。只见他从地上爬起来,在到处找东西的样子。雨帽也丢到了一边,经问,才知是找眼镜的镜片。雨天来我家“家访”,竟摔了一跤!我边说着“宋老师,小心点”,边把他扶到了屋里。我家当时住的是土坯房,屋里简陋不堪……妈妈一见是宋老师,慌忙站起来,问摔得怎么样?宋老师不好意思、满脸通红。

我心里在偷笑,但不敢出声……只听宋老师对妈妈说:

“小超在班上表现不错,成绩还可以”。

妈妈问:

“成绩到底怎么样”?

宋老师面无表情的说:

“可以说,“七窍”已通了“六窍”!

我心中窃喜,在琢磨着宋老师的“表扬”,妈妈更是高兴,只知道“七窍”已通了“六窍”,却不知那是“一窍不通”,因为妈妈当时也没上几年学,只听见父亲在一旁“哈哈大笑”。

后来,我也懂得了“一窍不通”之意,并知道那是宋老师为维护我当时幼小的自尊心,违心的“表扬”了我。

宋老师临出门时,还小心翼翼的从蓝上衣口袋里摸出两块钱,给我父亲说,孩子没书读了,用这两块钱到新华书店买语文书吧。我知道,那时的两元钱,抵住现在的几十块钱!来之不易啊,那时候,学校民师的工资每月才十几块钱……

宋老师为了让我遵守纪律、专心学习,他特地在全班的同学面前,提名我为“纪律班长”。他说,当纪律班长,首先用纪律来约束自己,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我当了纪律班长,犹如领了“尚方宝剑”,班上谁不遵守纪律了,我就让他站出来,再让和他一排的同学们都出来“批斗”他,并让他写下“保证书”。

转眼到五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同学的关系一下子“疏远”了。男跟男的玩,女跟女的玩,这与三年前的校园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大相径庭……就这样,我也比以前更努力了,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初中!

我上了初中,宋老师还不忘关心我的学习;待我考上县重点高中时,宋老师还用书信方式鼓励我、督促我……

  曾记得,那一年教师节,我重返母校。当我走进校园听到一段音乐后,有个录音:“下课时间到了,老师,您辛苦了”!

下课了,只见一个瘦而高、两鬓如霜、头发稀少的老师走出教室。“宋老师”,我心里喊着,迎上前去握住宋老师的手说:

“宋老师,我是小超啊,您不记得我了”?

宋老师愣怔一下,摘下眼镜,用手擦拭了镜片,重新戴上。仔细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然后如梦初醒,大喊:还真是小超!接着,他又滔滔不绝的叙说着我在小学时的“精彩”表现……我边听边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副新眼镜,送给宋老师,“宋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了,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我在县城买了一副眼镜送给你,也算了却了我幼时的心愿……”

宋老师微笑着接过“礼物”,并连声说谢谢!

宋老师向我透露,他去年已退休,受学校聘请,又回到学校代课,反正回家也不踏实,还是和学生们一起,心里高兴!

宋老师,这就是您的奉献!您似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自己所有的光和热释放给教育事业、温馨的社会!

  如今,你已不“在”了。带着对校园的眷恋、带着对亲人的挂念,“走”了!我忘不了你走时,为您送行的队伍站满了街道……迄今这三十三个教师节,您仅度过了整整二十个!在以后的每年教师节,我都要低头默默的为宋老师祈福,但愿宋老师在“那边”过得更好!宋老师,您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将化作悠悠师生情,将伴随我,直到永远!


作者简介:宋武超,笔名“舞潮”,洛宁县赵村镇人,文学爱好者,擅长创作诗歌、散文等,现在某网站做兼职编辑,已在网站发表作品二十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