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十五忆观灯

 大美洛宁 2020-07-21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街买东西,看到很多店铺门前挂了一串串精致的红灯笼,这才意识元宵节又到了。只是近年来明显感觉节日气氛越来越淡,城里的人们早已不再照灯笼,加上今年县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更觉这节没啥意思了,以致于都记不起这些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去年倒是在洛阳王城公园看了灯,虽然各种式样的灯流光溢彩,绚丽多姿,令人眼花缭乱。但终是走马观花总觉和自己关系不大,回来不久也就忘记了。因此总是让人怀念小时候的元宵节。

在农村老家,春节的假期是很长的,过了年还不算,要过了元宵节才算完。等五天年过完,热闹劲儿还没消退,我便又盼望着正月十五的灯笼了(那时农村条件差是吃不上元宵的)。经历了一年的辛劳,人们总要在这几天好好释放一下。日子刚到正月十三,人们便按捺不住了,元宵节的各种民俗表演陆续开始露面,至正月十五、十六达到鼎盛。印象中有大鼓、秧歌、踩高跷、舞龙灯、跑竹马等。小时候常听母亲给我们讲兴华老街跑竹马的热闹场景。但由于那时年龄小,路途遥远,所以我看的并不多。印象最深的倒是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我和姐姐弟弟们打着纸做的灯笼,从村子寨外的家里走到寨里的奶奶家玩儿的情景。灯笼是几毛钱在村头的小铺里买来的,外带几根红色的小蜡烛。没有现在的大公鸡啦、小狗啦等各种形象,只是一种直筒状的可折叠的简易灯笼,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底部中间是三根小铁片,用来固定蜡烛,上端是一弯细铁丝,用小木棍挑着拉开就是一个带褶的筒状灯笼。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上面还会有一些花鸟虫鱼之类的图案,倒也很好看。晚上各家小孩都提了灯笼走村串户来比比看谁的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只流萤在村里穿梭。有时候一不小心碰撞了什么,灯笼轰隆一下着火了(因此而引起火灾的也有),于是哪家的小孩便扯着嗓子大哭起来。

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我们提了灯笼去奶奶家玩儿。走到奶奶家大门口的时候,发现那里围了很多人在看一个很大的灯笼。我们也赶紧走过去一看,只见一个精美的棱形大灯笼悬挂在门楼前的木檐上。令人惊奇的是,那灯笼里面居然还有几匹马驼着人在里面转圈奔跑,一上一下,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我不禁啧啧称奇,围观的人们也都纷纷叫好,我们在那里看了好久才回去。后来才知道那叫走马灯,是村里一个姓段的老人做的。老人的手很巧,他用木条和高粱杆做一个宫灯的外形。然后在底板上插一根竖轴,在竖轴上交插固定几根铁丝,铁丝的顶端粘上人和马的剪纸。并且在轴的上端有一个用硬纸板做的简易叶轮。等点燃下端的蜡烛后,热气升腾,催动叶轮旋转,纸人纸马便也随着转动起来。那人和马的剪纸投影在外面的灯屏上,便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情景,煞是好看!

据说走马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而它和现代的燃气涡轮技术如出一辙。我们不能不为古人的智慧而赞叹不已。可惜现在已很难看到这种传统手法制作的走马灯,村里那位手工巧妙的老人也早已作古了。但至今想起那时观灯的情景仍是历历在目,套用欧阳修的词句正是“今年元夜时,月与圆依旧。不见幼时灯,怎把元宵候!”

作者简介:洛水之阳,永宁人氏,教书匠一个,爱文字,慕文学,结文友。偶尔信手涂鸦,自娱自乐,贻笑大方。(微信号:lnlszy1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