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话好好写

 昵称70926123 2020-07-21

随着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手机社交APP的时代一个接一个到来和离去,书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伴随着方式的变换,人们沟通中所用的文字形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书信沟通中的长句子,已经被如今手机社交APP上的短句、甚至短语所代替,甚至小朋友之间兴起了斗图这种完全不需要文字输入的沟通形式。那么,文字在沟通中还有作用吗?如果有,该怎么发挥?今天,本太白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希望对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我相信朋友们对于“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这个形式应该不会陌生。很多学校在孩子们成长的某个时间点,会安排学生写这么一封信,并且会告知家长也写一封给孩子的信。我还相信,很多家长朋友,和很多小朋友,都曾经被这种意外的、不常用的沟通方式所表达出来的真诚所深深打动,甚至会流泪。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书面沟通,尤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书面沟通,有这样几个好处:

1、既然是要落实到纸面上的,那么要说什么,怎么说,总要考虑清楚。跟口头沟通相比,书面沟通的思路一般更清晰,尤其是具备一定篇幅的书面沟通,有足够的容量把事情说清楚。把一件事情说清楚,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平时口头沟通涉及不到的情感、精神、专业等方面的话题,在书面沟通中一般都能得到良好的表达。如果书面沟通都表达不了这些,那么口头沟通就更难了。

2、书面沟通,对方是无法打断的。这在亲子沟通中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因为或者是家长,或者是孩子,因长期的相处模式已经比较固定,在口头沟通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言打断对方,这就使得沟通的顺畅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很多时候甚至会使沟通的主题打滑、走偏,演变成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东西。书面沟通则不同,已经原原本本写下来的文字,对方不能打断,从而能够更加顺畅、更加透彻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书面沟通,白纸黑字,是无法销毁的,不像口头沟通,说过再难听的话,时过境迁,都可以像没发生过那样当做过眼云烟。为什么很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写保证书?很简单,因为这东西是书面的,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也正因此,书面沟通中人们会下意识地对自己写下的东西进行过滤,过于负面的东西一般不会出现在书面沟通中,避免被别人抓住把柄。在亲子沟通中,尤其如此。

4、书面沟通,因为不必赶时间、即时回复,所以能够深入思考,反复斟酌,精心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够从更大的时间跨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更加深刻、更加不一样的结论。为什么说写文章能够帮助人整理思路,基本上也是这个道理。

5、书面沟通,能够说出很多当面、口头说不出的东西。比如“我爱你”,对于很多70后的父母来说不容易说出口,但在信件、邮件中写出来,这并不难。

我一向喜欢、并擅长使用书面沟通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并对此略有心得。比如我跟乐天的派(我儿子),就经常写邮件说事。当然并不是说有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写邮件、写信,但很多时候用文字方式去沟通,效果要比口头沟通好很多。

既然书面沟通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来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呢?

首先,我们应当树立“亲子之间应该充分沟通、深入沟通”的基本观念。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念,一切努力都将白费,亲子关系也很难走向更高的水平。

其次,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在沟通中给孩子充分的表达自由,不要以大人的好恶决定让步让孩子继续讲下去,从而充分了解孩子,为沟通做好准备。有时童言无忌,孩子讲的话题触碰到我们大人的传统禁忌区,比如孩子讲到“死亡”、“爆力”、“鞋饿”等,我们不少家长朋友就会打断孩子,“好了好了,不说这些”,而这事实上是不利于孩子的倾诉和表达的。长此以往,孩子跟大人的沟通渠道将遭到断绝。

只有让孩子有充分的表达自由,我们才能确保长期跟孩子保持顺畅沟通,并随时了解到孩子最新的思想动态,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再次,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书面沟通,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基本上,微信、QQ、邮件、手写的信件,都是书面形式。相比之下,微信、QQ的消息篇幅较短,我们需要打破惯例,适当加大消息的文字量,以此表明我们的慎重和投入。手写速度比较慢,不太符合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与工作,我不太推荐,最多只是在孩子的重大纪念日可以用一用,平时更多地还是建议朋友们用邮件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

最后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书面沟通的水平?

这个实在是一言难尽。我相信不少朋友可能会说,我现在文字水平不行,我得练练再跟孩子写邮件,不要我信件写得乱七八糟,把孩子看坏了。

基本上,我不这么想。跟孩子沟通,书面沟通,主要还是为了说清楚事情,明白表达感情,这两条,只要真实、坦诚,一般来说不难做到,文笔是其次的。吕叔湘曾经说,良好的书信,就是你怎么说,就怎么写。事实上,我们要下大力去克服的,更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心理障碍,比如什么什么不能写进去,而不是我们的文字水平“问题”。这不是问题!只要多写写,多反复看看,多看看别人怎么写,自然就提高了。

当然,也不是说就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比如丰富自己的朋友圈文字就是很好的一个办法。这里我也截个图给大家看看:

我要声明:我绝不是要炫耀自己的什么“文笔”,事实上这段文字也没有什么“文笔”可言。我只是告诉大家,发朋友圈的时候如果能略微想一想,把文字说明写得更详细一些,时间一长,就能把自己的笔头练得更熟一些,然后,就是“熟能生巧”了嘛。

然后,建议多看看自己发的朋友圈,想想文字是不是还有修改的余地。不瞒大家说,我经常这么干,拿起手机看看自己的朋友圈,一看就是个把小时。真的很管用的!

当然,多看看别人发的朋友圈、特别是配文较多的朋友圈,体会一下他们的文字运用,也能够给自己不少启发。这样的朋友圈不会很多,毕竟愿意多写的人并不是很多。如果能多看书、多学习,那就更好了。

最后,如果能逐步建立一个亲子双方都觉得能够接受的定期交流机制,那是最好,毕竟要做到“熟能生巧”,是需要一定的实践量的,大人往往比较忙,如果没有定期的机制,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

总的来说,亲子沟通中的书面交流,非常有意义,能解决许多口头沟通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从中大大受益的过来人,我向大家强烈推荐这种方式——

有话好好写!

------------------------

原创不易,期待得到您的赞赏和支持。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