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建筑工程101号图集
2020-07-21 | 阅:  转:  |  分享 
  




















工程结构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平法施工制图规则03G101-1P12

这里我们只讲如何识图。



剪力墙平法施工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系在剪力墙平法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列表注写方式

为表达清楚简便剪力墙可视为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部分构件构成。

列表注写方式,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03GP19203.2.6a3.2.6b)



①墙柱编号:见03GP123.2.2a

②墙身编号:由墙身代号、序号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表达形式为:QXX(X排)

③墙梁编号,由墙梁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表达形式应符合表3.2.2b规定(P13)

2、截面注写方式

①原位注写方式,系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以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P213.3.3)

②选用适当比例原位放大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其中对墙柱绘制配筋截面图;对所有墙柱、墙身、墙梁分别按第3.2.2条一二三款规定进行编号(前面我们所讲的①②③)并分别在相应同编号墙柱、墙身、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柱、一道墙身、一根墙梁进行注写。

3、剪力墙洞口表示方法

无论采用列表注写方式还是截面注写方式,剪力墙上洞口均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原位表达。(如图3.2.6a和图3.3.3)

洞口的具体表示方法

①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中心位置的平面定位尺寸。

②在洞口中心位置标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四项内容

关于洞口补强构造在后面在详细讲述。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及搭接长度llE见03G图集P34

HPB235钢筋为受拉时,端头必须做180°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3d,圆弧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即≥2.5d,当为受压时,末端可不做弯钩。(135°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不小于75mm圆弧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4倍;90°弯折弯弧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详见09G901-2P7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锚固长度从保护层开始算,柱边有部分小棒,一般为100-200mm,应从该部位开始算起,也就是从入洞口就开始算。



钢筋保护层

1)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其砼保护层厚度c(钢筋外边缘至砼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规定

2)梁、柱中箍筋、构造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板、墙中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为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在任何情况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纵向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 板、墙 梁 柱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 a - 20 20 - 30 30 - 30 30 b - 25 20 - 35 30 - 35 30 三 - 30 25 - 40 35 - 40 35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1、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见03G101-1P47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搭接长度为1.2laE,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交错搭接,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不可以在阳角处搭接,要在暗柱以外位置进行搭接。08G101-11P31



因为暗柱或者端柱箍筋都设置加密,当剪力墙较薄时,此处钢筋比较密集,剪力墙的水平筋在阳角出搭接,暗柱处的钢筋会更密集,是砼与钢筋之间不能更好的形成“握裹力”,握裹力的不足使两种材料不能共同工作,致使该处的承载能力下降,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收到影响。外侧的水平筋在暗柱以外搭接会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但是对结构整体安全是有好处的。当剪力墙较厚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可以在阳角处搭接。(这里所说的暗柱和以后的暗柱都是指剪力墙边缘构件,即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与墙宽相同的称为暗柱)



2、锚固构造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与暗柱,端柱锚固构造,一般伸至暗柱远端竖向钢筋内侧弯折,弯折后水平长度15d,洞边暗柱根据墙厚取10d~15d。



(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内无满足锚固长度要求,只是剪力墙与暗柱的连接构造要求)

08G101-11P333.5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分部筋在暗柱中应如何摆放?水平分布钢筋是否要在暗柱中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的规定,剪力墙端部及洞口两侧均要设置边缘构件,暗柱仅是边缘构件的一种。剪力墙边缘构件可分为两种,即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与墙宽相同的成为暗柱。边缘构件是剪力墙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保证剪力墙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的构件,正确的按要求施工确保构件合理,是剪力墙能正常工作,方能达到建筑整体结构安全的目的。剪力墙的端部暗柱是剪力墙的一部分。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端柱内锚固,直线锚固长度满足laE时,水平分布筋的端部可不设弯折。采用弯折锚固时,分布钢筋弯折以前的水平段应满足≥0.4laE时且伸到竖向钢筋内侧在做水平弯折,弯折后水平段为15d。(08GP34)



3、墙体水平分布筋起步钢筋,起步钢筋距基础及板顶距离不大于5cm。

(06G901-1P55小注第二条)

剪力墙层高范围最下一排水平分布筋距底部板顶50mm,最上一排水平分布筋距板顶不大于10mm。当层顶位置设有宽度大于剪力墙厚度的边框梁时,最上一排水平分布筋距顶部边框梁底100mm(并加设拉筋),边框梁内部不设置水平分布筋

(08G图集P30距离不大于100mm)

08G图集三十页第四条

4)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排布,要求距楼板的上下结构面或基础顶面不大于100mm,也可以从基础顶面开始连续排布水平分布筋。注意楼板负筋位置宜布置剪力墙内水平筋,以确保楼板负筋的正确位置。



4、连梁水平分布筋构造:



当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当设计单独设置连梁侧面纵筋时,侧面纵筋深入洞口以外支座范围的锚固长度为laE(la)且≥600mm;端部洞口单独设置的连梁侧面纵筋,在剪力墙端部边缘构件内的锚固要求与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相同。(06G901-1P60注2)



注意: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mm;当跨高比≤2.5时,侧面构造纵筋的面积配筋率应≥0.3%。



当强身水平分布筋不能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侧面构造纵筋要求时,应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注写时,以大写字母G大头,接续写直径和间距。



KL

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方向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大于200。钢筋不少于2根二级直径12钢筋。



区别:侧面纵向构造钢筋G(腰筋)与受扭纵向钢筋N(见03G101-1P24)

侧面构造钢筋搭接锚固长度为15d;受扭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为ll(非抗震)或llE(抗震),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二、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



1、竖向分布筋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03G101-1P48)



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搭接长度1.2laE

搭接位置应该在楼板以上,不能在楼板内搭接。

当出现不同直径钢筋绑扎搭接时,搭接长度按较小直径计算。



一级二级抗震搭接接头相邻错开500mm,机械接头错开35d且不小于500mm。HPB235钢筋端头加180°弯钩。



三四级抗震,剪力墙竖向钢筋可以在同一部位连接。HPB235钢筋加5d直钩(06G图集已经取消这个做法)



注: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或者以实际设计值为准。



小墙肢概念:小墙肢即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3倍的剪力墙03G101-1P41

小墙肢为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03GP48注第2条

由于剪力墙开洞,部分剪力墙形成了小墙肢,小墙肢系指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4(08GP363.10)



2、剪力墙竖向分布筋起步筋设置。(08GP30)



06G图集标注,剪力墙竖向分布筋起步筋距暗柱为一个设计间距。08G图集P303.2,在剪力墙端部或者洞口边都设有边缘构件,当边缘构件是暗柱或者翼墙柱时,他们是剪力墙的一部分,不能作为单独构件来考虑。剪力墙中第一根竖向分布钢筋的设置位置应根据间距整体安排后,将排布后的最小间距放在靠边缘构件处(也可以按设计间距排布)。有端柱的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按墙设计间距摆放后,第一根钢筋距短柱边的距离不大于100mm。





3、剪力墙身变截面,钢筋变径、间距做法。(03G101-1P48)

变截面:外侧钢筋不动,内侧下层竖向分布钢筋伸至楼板上部弯折,12d。上层钢筋应在下层剪力墙中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laE(06G901-1P55)

变截面处,下层竖向分布筋可以采用弯入上部剪力墙的方法与上部钢筋搭接,弯折坡度不应大于1/6。



钢筋变径:一般直接在楼层上搭接,搭接长度按上部竖向分布钢筋直径计算。



钢筋变间距:下层竖向分布钢筋伸至楼板上部弯折,平直段15d。上层钢筋应在下层剪力墙中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6laE(08G101-11P35)



4、顶部构造

自板底部向上锚入板中laE(la)

06G图集对弯折长度有要求≥12d

剪力墙竖向钢筋在顶层楼板处遇到暗梁或者边框梁时,锚固长度应从哪里开始计算?(08GP333.6)

剪力墙中竖向分布钢筋伸入顶层楼板内的连接长度,应从顶层楼板的板底算起,而不是从暗梁的底部算起

三、剪力墙拉筋

1、剪力墙身拉筋(06G901-1P68)



剪力墙身拉筋排布设置有梅花形、矩形两种形式。设计未注明时,宜采用梅花形排布方案。

墙体拉筋梅花形设置,间距不大于600mm;矩形排布不大于500mm拉筋与各排分布筋绑扎



拉筋135°弯折,平直段长度和箍筋一样,10d,不小于75mm。



拉筋起步筋从哪道开始拉:(68页小注2)



层高范围内由底部板顶向上第二排水平分布筋开始设置,至顶部板底向下第一排水平分布筋处终止;墙身范围内由距边缘构件第一排墙身竖向分布筋处开始设置。位于边缘构件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也应设置拉筋,此范围内拉筋间距不大于墙身拉筋间距。



2、LL拉筋



拉筋直径:当梁宽≤350mm时为6mm,>350mm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06G图集里拉筋延连梁侧面间距不大于侧面纵筋间距的两倍,相邻上下两排拉筋延连梁纵向错开设置)



拉筋135°弯折,与箍筋相同,平直段长度10d且不小于75mm

四、构造边缘构件构造03G101-1P49-50



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区别于构造边缘:

约束边缘以大写字母Y开头,约束边缘沿墙肢方向有lc(一般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有注明,若未注明应按03G101-1图集P49表格计算。其长度范围内的箍筋或者拉筋由设计文件注明。)



搭接长度1.2laE相邻接头错开500mm搭接位置在楼板顶面以上(06G901搭接为lle)

llE为接头百分率系数乘以锚固长度laE



接头百分率系数25%为1.250%为1.4100%为1.6(03G101-1P34)



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在板顶以上500处。接头错开距离35d且≥500







暗柱搭接范围内箍筋间距: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mm间距加密。



当构造边缘构件是端柱时,其纵向钢筋和箍筋宜按框架柱构造要求配置。



五、剪力墙LL、AL构造

LL构造

锚固:一般为laE且≥600mm;端支座锚固≥0.4laE+15d弯锚



钢筋的锚固长度计算,从保护层外侧开始计算,如果洞口边缘不是柱,有部分墙体(10cm或者20cm小棒)从入墙体部位计算。暗梁也是,只是方向相反。





中间层端部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及顶层端部洞口连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当伸入端支座的直锚长度≥laE时,可以不必上下弯锚,但应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06G)



箍筋:起步箍筋距墙、柱边50mm。楼层连梁锚固部分可不设箍筋,顶层连梁钢筋锚固部分应加设同梁尺寸规格箍筋,间距150mm(区别于框架梁,框架梁没有箍筋加强)

连梁箍筋的封闭位置可以位于矩形截面的任何一角。



连梁拉筋和水平分布筋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顶部暗梁、连梁、边框梁在端支座的构造。LL做法在06G901-1P56ALP61BKLP64



上部纵筋向下弯折与边缘构件搭接,弯折长度为llE,下部纵筋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弯折15d,若直锚长度≥laE时,可不必上下弯锚,但应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





注意暗梁、边框梁和连梁上部、下部纵筋长度区别:LL是lae≥600暗梁和边框梁是与连梁相互搭接是lle≥600

具体见06G901-161页



边框梁:

当边框梁与连梁顶部标高相同而底部标高不同,边框梁下部纵筋在连梁范围内连续贯通设置;边框梁上部位于墙身竖向分布筋外侧的纵筋在连梁范围内连续贯通设置,位于墙身竖向分布筋内侧的边框梁纵筋可与连梁纵筋相互搭接为llE且≥600mm。(位置种类及直径相同的连梁、边框梁纵筋可以直通)P66区别于暗梁AL



当边框梁与墙身侧面平齐时,边框梁侧面纵筋在边框梁箍筋外侧设置;当边框梁与墙身侧面不平齐时,边框梁侧面纵筋在边框梁箍筋内侧设置。(06GP66)



连梁与框架梁:(08GP38)

在施工图设计中,有时剪力墙由于开洞而形成的上部梁不是标注LL,而是标注KL

《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剪力墙中由于开洞而形成的上部连梁,当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应按LL设计和构造,而当LL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KL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可能根据这个规定把LL标注为KL的编号。但是施工时应注意LL和KL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求是不同的,箍筋的加密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连梁要求全长加密,而框架梁仅在加密区内加密,特别注意,顶层连梁和框架梁在支座内箍筋的构造要求是不同的,应按连梁构造施工。

按施工图设计文件有关标注施工,但是应与设计人员沟通具体构造做法

洞口上部构造编号是KL,纵向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应按LL构造要求,采用直锚而不是弯折锚固。

箍筋的配置要求按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标注,但是在顶层时,应按连梁的构造要求,在支座内配置相应的箍筋加强措施。



六、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03G101P53)



矩形洞口:



洞口尺寸不大于800mm构造03G101-1P53



设计未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筋种类与被切断钢筋相同;设计注写按设计为准(图纸总说明里有注解)

注意补强钢筋长度,应满足各边锚固laE



洞口尺寸大于800时,洞口上下应加设暗梁。暗梁锚固laE



圆形洞口:



连梁中部圆形洞口补强构造,

剪力墙不大于300mm圆形洞口补强构造

大于300mm洞口补强构造,六边形补强。



关于洞口补强,一般设计图纸总说明都有。可能做法和图集不太一样。按实际图纸施工。图纸未说明的按图集施工。



七、无梁楼盖板(04G101-4P2930)

无梁楼盖板制图规则P10-11



无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1)板带集中标注;

2)板带支座原位标注;

Ⅰ、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度及板带宽度,箍筋和贯通纵筋。

①板带编号:柱上板带ZSB跨中板带KZB+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如KZB1(5A)为跨中板带1,有5跨且一端有悬挑。

②板带厚h=xx板带宽b=xx。当无梁楼盖整体厚度和板带宽度已在图中注明,此项可不注。

③箍筋系选注内容,当将柱上板带设计为暗梁时才注,注写内容包括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写在括号内)。当具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间距时,先注写板带近柱端的第一种箍筋,并在前面加注箍筋道数,再注写板带跨中的第二种箍筋(不需加注箍筋道数);不同箍筋配置用斜线“/”相分隔。

④贯通纵筋按板带下部和板带上部分别注写,并以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和上部。当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必要时补绘配筋平面图。



Ⅱ、板带支座原位标注,具体内容为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即为我们图纸中标注的①②③等号钢筋,标注的长度为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的延伸长度。当配置在有悬挑端的边柱上时,该筋延伸到悬挑尽端,设计不注。非贯通筋与板带贯通筋采取“隔一布一”的方式。





04G101-4P29

接头位置,和梁板差不多,上皮筋在跨中1/3内,下皮筋在支座1/3范围内。按照板带分就是下皮筋在柱下板带,上皮筋在跨中板带。当同向连续板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的跨数终点或起点伸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



跨中板带,柱上板带,板下部纵向钢筋锚固。跨中板带为≥12d且至少到墙中心线;柱上板带为伸至边梁角筋内弯钩。(P30)



板位于同一层面的两向交叉纵筋何向在下何向在上,应按具体设计说明。板带下部下层的受力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钢筋端头应向上翘起。(04G101-4P30)



































1

















献花(0)
+1
(本文系这条路漫长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