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该被遗忘的鲁迅和粗茶淡饭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九月,是属于怀念鲁迅的日子。

1881年的9月下旬,大文豪鲁迅诞生。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是《故乡》中的最后一段,年少时读不懂的鲁迅,在如今反复读时却更感其文字的针砭时弊。

当初,鲁迅一篇《喝茶》中对粗茶淡饭的思考同周作人的《苦茶随笔》针锋相对。

他在《喝茶》中写道:

由这一些琐碎的经验,

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

在喉干欲裂的时候,

那么给它龙井芽茶,珠兰窨片,

恐怕他喝起来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区别罢。

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

骚人墨客,

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

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

但是老农,

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

就是要割稻而已

在那个大动荡的年代,太阳底下没有绝对的自由,西出阳关已无故人。鲁迅笔下的粗茶,从茶文化的角度透视出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鲁迅日记》中有大量关于茶的记载,《在和鲁迅相处的日子中》,川岛写道:书和茶叶都是鲁迅先生所爱好的。
 
许广平的《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起居习惯及饮食嗜好等》中记录:鲁迅喜欢清茶,并且喜欢带苦味的浓茶

为什么想起写鲁迅?起因是一部电影,电影中的现实与鲁迅笔下的故事仿佛如出一辙,看到路人写的一句简单影评:他们的幸运在于没有人捂住他们的嘴,他们的不幸在于即便清楚命运也无能为力。

这部电影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寄生虫》,作为韩国第一部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作品,它凭什么会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抛开电影具体情节,我们只谈故事中的叙事角度。

该电影的背景是韩国现实社会,韩国作为贫富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有全球风靡的消费金融圈,也有最底层住在下水道的贫困人民。
 
其中,电影的视觉始于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之后,底层人民和上流社会富人发生交集碰撞:天平的两端、矛盾的导火线、社会现实的枷锁、公平的撕扯与背叛。
 


在电影中,贫而寄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穷人成为依附品的过程是被动的,也是绝望的。

当真正看到这些撕裂的社会现象,你会发现,人人生而不平等,是现实中最大的真相。

从电影故事可以思考我国当下一些社会现状,艺术呈现形式和现实生活的碰撞总是藏着真相。


鲁迅先生写道: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当过国家公职人员,也可以算作是民国作家财富榜前三名的人物,是当时的上流社会文人,生活富裕。


但是,鲁迅选择将笔触指向了广阔的社会和普通人民,他深知那时的中国内外交困、贫弱交加、风雨飘摇,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连温饱都不能解决。

鲁迅的「粗茶」以生存为出发点,站在底层人民的角度发声,所谓「粗茶」,是尚朴实、重赤诚、绝虚伪


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的「生存」问题遭受到严重威胁的这一历史时期。

鲁迅执笔批判只顾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却弃「山河破碎风飘絮」不顾的一些文人情趣,他用最细腻真实的笔触写出了最为麻木的国民。

于是鲁迅先生在文章的后面写到:

「感觉的细腻和敏锐,

较之麻木,当然也算是一种进步,

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

如果不相干甚至于有碍,

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

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

和衣粗实的粗人一比较,

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

喝过茶,望着秋天,

我于是想:不识好茶,

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鲁迅的《喝茶》一文,是社会需要的呐喊之声,其文字朴实无华,精神思想与千百万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广大劳动人民所饮用的「粗茶淡饭」

那么从过去到现在,鲁迅的文笔最大的价值何在?

如今,当你回读鲁迅,会发现其所有作品依然是当下社会的缩影。他的控诉依然一针见血,是对中国社会现实漫长、执着、真实的灵魂追问。

 
李克曼评价鲁迅:一个伟大的作家,或者更纯粹地说,一个自由的人,从不会安于享受象牙塔中的歌颂。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
后来大半忘却了,
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
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
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
又有什么意味呢,
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
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
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鲁迅


鲁迅的笔端是尖锐的清醒,文章中夹着对中国国民命运的深思与悲痛的呐喊。

他看得太透彻,却并未深切地绝望过;可他又那么热烈,他的精神境界将永恒漫长地活在我们的世界中。  
今年是鲁迅逝世83周年,谨以此文纪念。
理性又冷峻,赤诚却不矫情。秋九月,属于浙江周树人。


作者:知秋公子 | 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