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得不说的7572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五月份的最后三天,我参加了弘益大学堂的茶道美学线上培训。

弘益大学堂的各位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沉淀带给同修们诸多有益的启迪,不论是美仑美焕的茶席空间、精细严谨的普洱茶冲泡技法,还是疏密有致的花艺、飘渺悠远的香道,都给同修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云冲泡、云品鉴、云插花、云鉴香,同修们与老师开心互动,欢乐又充实,三天的时间飞快流逝,大家仍意犹未尽。课程中种种美的震撼,但当老师的习文作业布置下来,在我脑中萦绕不去,最想说说的还是7572—普洱熟茶的标杆,也是本次课程中四个教学茶样之一。


一、7572是什么?

7572的解析:75是配方的初始年份,7是茶青综合等级,2是勐海茶厂。

7572是大益的普洱熟茶标杆。所谓标杆,就是可以与之对照,用以判定熟茶工艺和口感是否符合要求,有点类似茶叶审评中的“对样审评”。


本次课程中教学茶样是2019年的7572,但我半个月前其实已经买了一块2017年7572小茶饼。很多朋友都说普洱茶的水太深,我也有同感,普洱茶在上海的认知度并不算高,特别是市面上很难觅到没有渥堆味的熟茶,甚至近年来有些拿古树春茶发酵做的熟普,滋味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很多时候宁愿喝柑普茶,用柑橘的清鲜来掩盖熟普的渥堆味。

迷茫时偶然看到某位老师的文章里面说学习普洱茶不妨从品鉴7572和7542开始。于是,7572(和7542生茶)成了我准备好好研习普洱茶的又一次尝试。


二、7572的品鉴感受

第一次喝7572,正好那几天集中在看《普洱》创刊杂志纪念版,陈杰老师的几篇关于普洱茶的工艺、仓储的论文让我大呼过瘾,终于明白”发酵”是普洱茶的生命线,也是其核心价值,所有的工艺和后期储藏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价值,而不能简单地用”绿茶思维”去评判普洱茶,比如茶鲜叶的级别、茶多酚含量等。

陈放三年的7572小饼,开汤后醇和回甘,口感甜润,几乎感觉不到令人不舒服的堆味,细细观察茶饼”里茶”的茶青级别,确实是原料相对粗老,甚至还有一些老梗。所以正如陈杰老师所说,用适当级别的茶青来压制普洱茶饼,形成有利于发酵的”骨架”,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普洱茶的后期转化,而不应一味强调原料的细嫩程度。


本次茶道美学培训课上,则是我第二次品鉴7572。在茶学院教务长贾程捷老师的带领下,用更科学的冲泡方法来冲泡2019年的7572,更是惊艳。白瓷盖碗,1:15的茶水比,定点高冲润茶,低冲缓注冲泡,一招一式,安静又专注,盖碗的盖子上竟然嗅到糖香,杯底香也很明显,才一年的熟普竟然喝出了老茶头的甘甜,醇、厚、滑、润,心里的惊喜和满足感无以言表。
 
三、7572的启发

综上,只要用正确的理念优选适当级别的茶青,辅之以精良的制作工艺、拼配技术和良好的仓储,熟茶还是可以很好喝的。可以说7572颠覆了我对熟普的认知或者说偏见,使我对这款数十年如一的普洱茶经典有了深刻认知和敬意,也更有信心去尝试更多好的熟茶,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茶道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不是随便喝上几年茶就可以自称资深,而是要多多实践,用心思考和体会。


除了自身的修习践行,依托好的培训机构,学习业界领先的理念也是非常必要的。弘益大学堂的培训我参加过多次,高级茶叶审评、武夷游学、普洱茶在线教育、茶道美学等等,每次都受益匪浅。除了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课程本身,更让我感触的是每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这是一个真正爱茶人的平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茶人在这里相遇,因美而聚,向美而生,学习并传播茶道美学,共享静谧美好的茶生活。


作者:高敏 | 第一期线上茶道美学师同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