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杨高选//老父亲慢慢地跪在棉垫子上,示意我祭奠开始……

 后稷文苑 2020-07-22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又是一年清明节
 

稷山  杨高选

我父亲退休后,就和我妈一起回到乡下生活。我虽然在城里为他们买了房子,可是他们喜欢农村恬静安详的生活环境,我也就遂了老人家的心愿。虽说不在一起生活,但是每周回去看望父母却是我必须做的一件大事。

离清明节还有三天,老父亲就从乡下打电话提醒我:“早点回来!”我说:“我记着呢,保险耽误不了。”老父亲没有说话,便撂了电话。

我父亲又回头催促我妈早点把扫墓的花馍蒸好。

我母亲是一个心细勤快的人,这些事情早就在自己心里盘算好了。老父亲不提醒,我妈也不会遗忘。

老父亲把该检点的事情都检点了一遍,然后自己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跑到村里的一个小商店里,买回了扫墓需用的香表蜡烛。今年他还特地买了一辆小汽车,不过这辆车价值只有十元钱,是扫墓时送给那些仙逝的亲人们的礼物。

清明节那天早上,我六点就开车从县城回到了乡下的老家。

父母早就把扫墓需要带的物品装在一个食盒子里,外面用一个浅白花布的包袱紧紧地裹着。我把食盒子放到车上,再把父亲扶上车。便朝县城的方向出发了!

我们家的祖坟就在乡下,去县城那里祭奠谁?

原来,那是我父亲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部队复员回来后立下的一条规矩:每年清明节他都要到县城北边的烈士陵园去祭奠他的一位战友,然后再带着我们去祖坟祭奠我们的列祖列宗。这一规矩都已经坚持几十年了。

老父亲祭奠的这位战友我们当然不可能认识。就连一张照片我都没有见过,只是听我父亲讲过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父亲参军入伍去了部队,那时正是全国军民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年代,我父亲所在的部队执行了一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工程浩大,任务艰巨。部队日夜奋战在坑道掘进工地上。

有一天,坑道实施掘进爆破后,我父亲他们那个突击排在黄排长的带领下,首先进入坑道进行排险任务。我父亲那时年轻气盛,精力充沛,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就在他们即将完成最后的排险任务时,拱顶上面一块巨大的岩石出现了松动,随时都可能朝我父亲站立的位置砸了下来。因为那块巨石正处于我父亲头顶的位置,他没能及时发现这个灭顶之灾的险情,而离他不远的黄排长却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危险,只见黄排长不顾一切飞奔而来,一边呼喊,一边奋力一把推开了我父亲,我父亲得救了,而黄排长自己却被瞬间跌落的巨石吞没了身影。副排长立即呼喊全排战士全力营救,等战士们推开巨石,找到黄排长时,他已经没有了一点气息。全排战士一看排长转眼间壮烈牺牲,立即哭声一片。营团领导和卫生队几名军医紧急赶到现场施救,也没能把黄排长挽救过来。几天后黄排长的遗体安葬在部队驻地不远的烈士陵园,并授予了黄排长革命烈士称号。

追悼大会之后,副排长对我父亲讲,这是你毕生不能忘记的救命大恩人,你要永远牢记心头。我父亲含泪点了点头,说:“黄排长的救命之恩,永生难忘,我会永远记着他!”从此以后,我父亲每年清明节都要到烈士陵园为黄排长扫墓。

父亲退伍从警后,远离了黄排长的陵墓。于是,我父亲每年就到县城的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黄排长。这里虽然没有黄排长的陵墓,但却有一座高大伟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他就在那座高高的烈士纪念碑前,摆上供品,焚化香表纸钱,以表达他对黄排长的怀念敬仰之情。以前我父亲在县城工作,离烈士陵园近,每年清明节他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着祭奠的供品去祭奠。

退休后,我父亲回到了老家,自行车骑不动了,我就开车和老父亲一块去祭奠。当年,黄排长为拯救自己的性命而牺牲的壮烈情景深深地铭刻在我父亲的脑海里,每次提起这个往事,我父亲都心情激动,哽咽难抑。因此,我父亲把每年清明祭奠救命恩人黄排长的事情看得分外隆重,一直坚守了几十年,这也成了我们家的家规。父亲经常告诫我的那句话:“救命之恩,永世不忘”也在我心里揣了几十年。

我们的车在烈士陵园门口刚停稳,烈士陵园的管理人员老李就快步走了过来,他一把拉开车门,便和我父亲亲切的互相问候起来,老李一边说话,一边把我老父亲搀扶下来,慢慢地向陵园的烈士纪念碑走去。老父亲坚持了几十年祭奠革命烈士的行为已经让他和老李俩人成了朋友,也把当年那个小李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李。我提着那个用浅白花布包裹着的食盒,默默地走在他们的身后。听着他们亲切的谈话。

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我打开食盒,拿出了祭奠的香火纸钱,摆放好了祭奠的食品。此时的老父亲神情肃穆地抬头仰望着高大雄伟的纪念碑,许久没有说话。我静静地守候在他的身后,没有吭声,更没有催促。我想让老父亲和他的战友说说心里话。一对生死相托的战友,即便是阴阳两隔,也有交流倾诉的欲望,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老李拿来一块厚厚的棉垫子,给我说:“你爹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就让他坐在垫子上祭奠吧,别让他再跪了!”我向老李点头致谢,接过垫子轻轻地放到食盒子面前。

老父亲回过神来,看到了那块厚厚的棉垫子。可是,他没有坐着,而是慢慢地跪在棉垫子上,示意我祭奠开始。

一根白色的蜡烛已经点燃,我把母亲卷好的纸钱拿出来,一叠接一叠地点燃,我看到了纸灰在眼前上下飘荡飞舞,我也看到了老父亲眼中溢出的泪水,慢慢地顺着苍老的脸颊流到了腮边。纸钱焚化之后,我打开了那瓶老父亲舍不得饮用的老汾酒,轻轻地洒在焚化纸钱的地方,一圈两圈三圈,直到洒完。随即,我和老父亲一起朝着纪念碑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老汾酒清纯的幽香飘散在纪念碑周围,让人心扉清爽。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着,但愿汾酒的清香能承载着老父亲的心愿,飘向那遥远的永定河畔,飘向那巍峨的太行峻岭之间,飘向黄排长安身长眠的地方!

祭奠仪式结束,老李快步走了过来,搀扶起我老父亲,从纪念碑的台阶上慢慢地走了下来,他回头看着我说:“你爹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明年清明节就让老人家在家里祭奠吧!”

老父亲一听,摇了摇头:“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来这里祭奠,这里有烈士纪念碑,黄排长是革命烈士,来这里祭奠,我就能看到他,也能和他说说心里话!等以后我不在了,再由儿子他们来祭奠!” 

我点了点头,对老父亲说:“爹,只要你想来这里祭奠黄排长,我就年年开车接送你,和你一起来祭奠救命恩人。以后要是你走不动了,你放心,相信你的儿子一定会遵照你的意愿把这个事情坚持到底的!我要是把挽救你生命的大恩人忘了,我就不配做您的儿子!”

老父亲欣慰地点了点头,说:“是啊,救命之恩,永生不忘,没有黄排长当年的舍命相救,也就没有咱们一家人。儿啊,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

2020年2月22日

于北京·望京



认识杨高选老师其人,改变了我对警察的看法——中国警察不只有强健体魄。杨高选老师是一名老警察,先后写出了140多篇、约60万字的故事、小说、散文以及影视剧本。其中,电影剧本《感动》被拍摄成警察题材的数字电影《融冰》,并于2009年5月在央视六套播出……
品读杨高选老师文字,进一步改变了我对警察的看法——中国警察不只是铮铮铁骨,他们内心深处也是满满的善良和柔情……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