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几天以给儿子写信的形式写“在武汉播报”,收到的效果还不错。遗憾是此前没有征得儿子的同意,在此向儿子道歉。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无非是想改变一下叙述人称而已。写小说为何要使用不同的叙述人称呢,也是为了吸引读者。实际上,写给儿子的信适合大多数留学生读,但我不能以写给所有留学生的口吻运笔,否则遭致诟病,诸如“我代表”云云。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在公共场合发声是有风险的,当然更需要勇气。如果我说错了或做错了,立马改正,毕竟我还是知耻的,也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今天收到海外同学的微信,她说:“你儿子多大了?有十八岁吗?我觉得此时,做父母的应该多倾听,少唠叨,关键时候点拨。让你儿子给你写信吧!”说得多好,遂记之。此同学十分有头脑和主见,我们曾经在一个微信群中公开地激烈地争辩,但我们关系仍然很好。我们作为知识人,都承认这个世界是多元的,需要不同的声音。 昨天晚餐时分,第一次喝了自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的鱼汤。鱼汤自然是鲜美无比,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萝卜和豆腐与之同煮。这么一想,我的内心就有些邪恶了。在这个“禁足”时段,更应该知足,且要感恩。到底是谁送的鱼,我还不知呢?养这么大鱼容易么?正如把一个小兔子一般大小的小孩拉扯大容易么?如果有了萝卜和豆腐,说不定还想吃穿山甲呢?人的欲望是无有止境的。但是,在吃穿用度方面须有所克制。在武汉集中爆发的病毒疑与吃野味有关,多少沦为人民的罪人就是因为贪心不足。他们挖空心思弄权搞钱,用之购好车及豪宅,甚至为下一代营造“幸福的安乐窝“,结局是为天下人笑。这么一想,我得必须马上收敛起自己的狼子野心,唯有祈祷,祈祷不被鱼刺卡喉管。前一段时间在家祈祷水龙头不坏,独眼灶不出问题。如今是为远方的儿子祈祷,是敬畏之心的表症,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共鸣。 从今天开始,不给儿子写信了,让他安心防疫,我则回归原位,继续实录中外的“疫情”。如今,武汉汉口火车站全面消毒,说明离汉通道不久就要开启,这是大喜事。武汉人走出江城终于有了盼头,滞留在汉的外地人更是迫不及待。明天3月23日,周一,武汉市内部分公共汽车恢复营运,推测地铁也差不多要开跑了,被病毒按下的所谓暂停键是松手的时候了。整整两个月,我写了54天的日记,15万字左右,说明这一段时间总算没有白活,终究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文笔不怎么优美,史料价值是不可抹杀的,对后人或多或少有些参考价值。大言不惭地说,还希望传之后世呢。 中国的疫情已接近尾声,我的“在武汉播报”可以松一口气了,紧接着又投入到聚精会神地研究公安文学之中,这才是正经事,这才是我的主业,但是“双十一张友文”的微信公众号不会因此而按下暂停键,以后两三天或一周推送一篇应该不是大问题,主要是不想辜负如此多的添加关注者。何况,营运商马上就要在我的文字中植入广告。以前还不知有这么一回事,看来文字也是可以换钱的。如此一来,一年四季家中的盐钱就不用发愁了。 今天大清早,与王姓女留学生通话20分钟左右,我们觉得彼此都有收获。昨天的实录中引用了她写的一首诗,我要她审核一下,可是与她联系不上。等到她看到我发送的信号时,已经推送出去了,这是时差使然,但也说明此姑娘生活有规律,没有熬夜,且自律性很强,并没有整天把玩手机。我起床后,才知她给我发微信说:“您好,我有个小小的建议,您方不方便把‘王姓留英女生’改为‘王姓女留学生’,因为感觉自己被这么称呼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她这个要求不过分,我也有能力为之,便马上修改过来。 这姑娘十分优秀,我还想收其为干女儿呢。但如此这般,就有尊卑、上下、等级之分了。我的第50则播报中写有“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因此,我们还是做朋友好了。她说人在专心做事时,可以忘记外面的一切。有一次,她从早上5时起床后开始写论文,写了11个小时,没有吃任何东西,说明她比“双十一张友文”还有定力。她称呼我为老师,我说,不,我们从此以后是朋友,不掺杂任何功利因素;我们一起讨论病毒问题,还可以描绘社会现象,抨击不健康的人性什么的。 我建议她最好不出门,不接触人。她说有时必须外出打货。我说在网上订呢?她回答说如果网上订的话,要等一个月之久才送上门。她们的厨房是公用的,有时要与人接触,我建议他们把做饭的时段分开。我很佩服她的健谈,她说刚到英国时,也很少与国内家长说话,现在长大了,又是正值疫情期间,就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以免他们担心;她说她不喜欢玩游戏,只喜欢看书……本来我们还可以多聊了一会儿,考虑到那边已是深夜23时,我就主动收了线。 不扯远了,还是要突出今天的主题——“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昨天夜间与加拿大的Z同学聊了许久,获取了不少信息。同学说“老外”防护做得差,大面积爆发在所难免。如今,加拿大绝大多数人认为洗手、保持人际距离才是有效的防疫办法,大部分人不戴口罩,有的是没有这个玩意儿,有的即使有也不会把嘴鼻盖上。他们认为只有病人才用这个遮挡之物,不是病人不需要。她儿子的钢琴老师就是这样,人家给她口罩也不用。此钢琴老师的儿子还是一名医生,而且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的。该老师说琴键已经消毒,照常上课,她完全意识不到病毒的厉害程度…… 好在现在终于停课了。在没停课之前,因为Z同学的儿子上学时戴口罩,凸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她儿子戴口罩上学,老师的反应真是无语。加拿大老师先是对此露出惊奇的表情,然后把这个十一岁的小朋友喊出教室,并对他说,不戴口罩是他们国家的传统。后来,我的这位同学、校长与任课老师一起讨论口罩问题,结果是彼此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但是他们却互相尊重,没有歧视、谩骂、攻击等行为。再后来,同学的儿子不上学了,校长却急了,认为Z同学反应过度,这样会影响孩子考勤。Z同学坚持不让儿子去上学……不久,加拿大总理夫人确诊,学校全面停课。 这个故事实在精彩,让人刻骨铭心。由此观之,我的Z同学也是倔强得可以,比“双十一张友文”还胜一筹。同学总结说,加拿大的包容、尊重、守法、自由等等是体现在每个行为中,主要是这样的意识已经根植于大脑久矣。 我问Z同学,此事对你儿子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么?她说,在要求儿子戴口罩之前,她给他看了关于病毒的视频,并详细地解释病毒的传播途径,告诉他为什么要戴,不戴会有什么危害。还给他说明“老外”不戴口罩的原因。最后,由儿子自己决定是戴还是不戴,问他是否愿意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说没问题。 等到真正戴上口罩上学之前,Z同学告诉儿子,到了学校之后要跟老师和同学解释自己是健康的,为什么要戴口罩,旨在不要让其他人恐慌。如果在学校受到攻击要即时求助。校长和老师看到同学儿子戴口罩,对此表现十分理性,马上和Z同学打电话联系,得知是孩子的家长(Z同学)这么要求之后,便把儿子单独放在图书馆看书,然后向每个班的学生解释为什么Z同学的儿子戴口罩:这是我们的选择,不要恐慌、不要歧视、不要攻击。等到儿子去教室上课说,班上同学并没有歧视、没有攻击他,还和他一起讨论问题,这位勇敢、机灵的儿子趁机宣传病毒传播的途径……闻之,方知我同学的儿子真是CUTE,而且有小智慧。当然归益于有一个智慧的、理性的妈妈。如果我儿子面临这样的情景,我该如何应对呢? 为此,还补充一个中国故事:1988年,徐新从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2005年创立了今日资本集团。她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很酷的黑人女老师,名叫Donald。上课的第一天,此老师走进教室后,就在黑板上写了几句话,那是她从来没听过的,也是至今对她震撼最大的、影响最深的一番话。现在,我把此话送给大家: “You are unique. You are a marvel. In the pastfive hundred years, there has been no person like you; And in the next fivehundred years, there will be no person like you. ”(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生命的奇迹,在过去的500年里,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你一样,在未来的500年里,也没有一个人像你一样!) 正准备收笔之时,看到北方海滨某城市家长的微信,我以为打字比较慢,便直接以电话的形式表达了我的观点。此妈妈在女儿是否回国的问题上纠结了一周之久,今天却想到与我商讨。我就不作谦虚状,直接表达我的看法和态度。虽然此前,我们两人并不认识,因为国外的疫情才抱团取暖。如今人家这么高看我,与某些人小看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遂觉得人生还是蛮有味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