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的截然不同,取决于我们的归因方式

 十八点心理 2020-07-22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第57篇文章— 
如何参与话题互动
打开公众号后直接发消息给我即可
格式:张三+你的话题内容(可匿名)

1归因概念

归因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

比如说:一个幼儿小孩哭泣了,作为父母的就会推测这个孩子是不是饿了、渴了、要大小便、还是发烧等等。

有些父母就没有学会归因的概念,孩子哭,就上去吼:哭什么哭,别哭了,烦人。其实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创伤就已经埋下祸根了。

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其实体现的是一种自恋式归因,我们都黏贴过来,是不是也就可以成为第二个唐骏?第三个唐骏?

一个人踩着梯子爬到楼顶,一脚踢到梯子,大喊:“我是飞上来的!”那我想喊一句:”你飞下来给我看看!”

2归因的分类

内因: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感以及努力等个人特征。

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比如说,这次考试没有考好,就说自己的心态太紧张了、考试的时候自己随便涂写的等。

外因:行为或者事件的发生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

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比如说,这次考试没有考好,就说考场外面太吵闹、题目出的太难了等。

稳定性原因:人的人格特征、能力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评价一个人就是看他整体稳定的形象。

易变性原因: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但是气候是多变万化的。

可控性原因: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个体努力了,结果就会好,个体不努力,结果就不理想。

不可控性原因:个体通过努力也有可能无力改变,比如人的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

3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人们归因时,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比如说,对一个失窃案分析,各种线索都指向同一个男人,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有那个男人的踪影,不出现时,就相安无事。那么他就是假定为犯罪嫌疑人。

折扣原则: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理由,那么某一原因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比如防范严密措施的大楼晚上失窃,如果晚上只有那一个男人在的话,他的嫌疑最大;如果有三个人,那么假定嫌疑人的时候就要很谨慎了。

协变原则:寻找规律,试图找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凯利的三维理论被称为最全面的归因原则了。

4三维理论

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

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可能就会做出外部因素的归因。

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我们可能就会做出内部因素的归因。

玛丽为什么对小丑笑的三维理论验证:

5影响归因因素

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就会有差异。

比如老百姓和政治家看待世界大事的时候,站的角度就不一样。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但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把他人成功外归因,他人失败内归因。

比如他的成功是因为有个好爸爸,他的失败是因为他很懒,没进取心。

观察位置: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凸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

时间因素:人们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比如当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很多人的不实举报。

6归因延伸

很多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政治家,往往无意识地把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运气),像对待那把梯子一样,一脚踹到,登高享受万众膜拜。

松下幸之助曾说:“不管怎么说,我是比较偏向宿命论的,不论如何努力,若不是幸运相陪,绝对不能成功。因为每逢难题发生时,我总认为命运会作最后的裁决,所以我不会担忧”。

年轻人不认命不服输,上了年纪则“知天命”,放自己一马,何尝不是生活的“大智慧”。

一位领导者如何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TA的领导风格。一个人如何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TA的人生生活。

十八点心理,高手在这里等你
让我陪你聊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