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顶山在大足城以北十几里。 游客未到宝顶之前,大概心里都存了疑问:宝顶山是怎样一个地方,为什么选择这里建造石刻,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吗? 出大足城往东两里,上宝邮路驱车向北,20分钟可达宝顶。宝邮路宽大平坦,路况好,视野开阔,绵延的山野无遮无挡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也可以走老路,老路更近,从东关五星大道驱车北上,路面稍显狭窄,堪堪容得下两辆大巴交汇,一路蜿蜒起伏,沿途树木茂盛,路边有许多民房。兴致高的游客,往返可以选择不同线路。 足够细心,游客会发现:大足城以南多坝,坡虽然多,但是低矮,坡与坝连绵起伏成波浪。自大足城往北,去往宝顶的沿途,山多起来,一个比一个高大。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样的环境找对象肯定要被女方减分,坡高田少,农活重收成少,被认为“屙屎不生蛆”的穷地方,“平原大坝”才是值得媒婆夸口的资本。 观察到沿途的山峦,游客恍然大悟,有山才有崖壁开凿石像。宝顶石刻会在怎样的深山茂林呢?隐隐然让人期待。 宝顶被清代大足知县李德列为大足八景之一,他眼中的宝顶是这样的: 宝顶烟云 峥嵘宝顶迥超群,鸾啸孙登断续闻。 古壁苍茫含晓翠,长林缥缈淡斜曛。 垒峰远接千里锦,鹅岭遥连百斛文。 碧涧青藤皆八胜,香烟一片散层云。 “鸾啸孙登”,晋朝孙登,隐居苏门山。阮籍前访,问以吐纳升仙之术,登不答。阮籍失望而去,于半山闻登长啸,声音清冽如凤凰。这里用“鸾啸孙登”来形容宝顶山是高僧大德潜修的佛教胜地。 译文:宝顶山险峻雄伟,秀出群峰,蝉鸟清鸣,白云深处有高僧。早晨,石刻摩崖上的植被在烟云里若隐若现绿色,傍晚,树林在淡淡的斜阳里缥缈如仙境。群峰绵延千里,如缎似锦,宝顶自古到今,毓秀钟灵。碧涧深山,绿藤幽径,良辰伴美景,香烟袅袅入青云。 宝顶山下有一小镇,名化龙镇。周围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五六十年代,于镇外3、4里的低处修建大坝,得化龙水库,连通十里八乡,水波浩渺,成为一大胜景。足见当地多山的地形。宝顶山在群峰之间,所以李德说“峥嵘宝顶迥超群。。。垒峰远接千里锦”。 化龙水库 可驱车直接上宝顶山。山路盘旋,树木掩映,到了山顶豁然开朗。广场矗立着高大的华表、气派的牌坊,新建了大足研究院,里面陈列与石刻有关的藏品、资料。到处地砖铺地,花草点缀,树木掩映,或亭台,或楼榭,清风徐来,佛音清送,还没进入石刻,就已经宝相庄严。 越过山顶,下行,远远见着庞大的寺庙群,便知道石刻不远了。 圣寿寺依山而建。从大门进大殿,四合院一样的规格,这样的院落几进几出,一直通往山顶。小佛湾便隐身其中。 寺庙下临山谷。放眼望去,深谷密林,一片葱笼,果然为石刻而生的绝佳地方!山谷三面环山,呈马蹄状,由里到外是由上到下的斜坡。常年有水自山里涌出,在密林深处的谷口汇聚成溪。所以李德诗里有“碧涧青藤”的字眼。石刻环列山谷石壁,与宝顶山浑然一体。 这就是大佛湾,大足石刻精华荟萃的地方。不知道当年智宗大师怎样找到,天然是开凿石刻的理想场所。 信众说,宝顶是濑溪河源头,如同这宝顶佛法,源远流长。专家说,中敖镇的天山才是濑溪河的源头。都没有错,发源于两地的河流一路向南,在大足城附近汇聚,继续南去。它们如同树梢的分叉,只不过天山出来的河流水量更大,更长。 山脚的化龙镇因为石刻而诞生,很小,主街道是通往大足城的老公路,再加上不多的小巷,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走遍。小镇看起来很普通,商品面向地方,没有针对游客的特色产品,不像通常的旅游区死盯着游客的荷包。没有被宰也让人不爽,有种被冷落的感觉。曾经某位游客很壕地向我抱怨。 镇上有一荷花山庄,老板有眼光,九十年代修建,把宝顶石刻变成了自家的摇钱树。山庄顾名思义,连片的稻田种满荷花,品种各异,在不同季节开放,莲叶田田,小荷尖尖。 很多游客看完石刻后来这里就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