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资治通鉴》| 为了旧日小私怨,竟诛杀大臣,这皇帝气度太小

 四地闲夫 2020-07-22
品读《资治通鉴》| 为了旧日小私怨,竟诛杀大臣,这皇帝气度太小

七年(公元226年)

曹丕为太子的时候,郭夫人的弟弟有罪,魏郡西部都尉鲍勋依法处理。曹丕为他求情,遭到鲍勋拒绝,曹丕由此怨恨鲍勋。等到曹丕即位,鲍勋数次直谏,曹丕更加愤怒。

太守孙邕晋见皇帝后出来,顺便拜访鲍勋。当时营垒还未修筑完成,只是立了标杆,孙邕没有走正道,斜穿小路而入。军营令史刘曜要追究孙邕,鲍勋认为营垒尚未建成,不算违规,不予纠举。

曹丕听到这件事,下诏说:“鲍勋指鹿为马,抓起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根据法律议定,“应处五年徒刑”。廷尉正、廷尉监、廷尉平三位官员复核,认为判得太重,说:“依照律法,只应罚黄金二斤。”

曹丕大怒,说:“鲍勋非死不可!你们还想放过他!将三官逮捕,交给刺奸(负责督察奸吏的官员)处理,我要教你们十只老鼠,同埋一个巢穴。”

钟繇、华歆、陈群、辛毗、高柔、卫臻等人一起上表,说鲍勋的父亲鲍信有功于武皇帝(曹操),请求赦免鲍勋,曹丕不准。

廷尉高柔拒不服从文帝的诏命,文帝更加愤怒,把高柔召至尚书台,然后,派使者秉承旨意到廷尉监狱将鲍勋处死。鲍勋处死之后,才放高柔回廷尉官府。

[点评]

掌管法律的人都认为鲍勋这件事本是小事一桩,但曹丕却借题发挥,公报私仇,竟然将鲍勋杀掉,他的心胸真够狭隘的。

品读《资治通鉴》| 为了旧日小私怨,竟诛杀大臣,这皇帝气度太小

骠骑将军都阳侯曹洪,家产富有,但性情吝啬。曹丕当太子时,曾经向曹洪借绸缎一百匹,竟不能如数借到,曹丕也怀恨在心。

后来,曹洪宾客犯法,便将曹洪逮捕入狱,判处死刑,大臣们都为曹洪求情,仍不赦免。卞太后怒斥曹丕说:“当初梁、沛之战,没有曹洪,哪有今天?”(公元190年,曹洪将战马让给曹操,救了曹操一命。)又对郭皇后说:“曹洪今天死,明天我就让皇帝废了你这个皇后!”于是,郭皇后多次哭着为曹洪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被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和封地。

当初,郭皇后没有儿子,曹丕让她抚养平原王曹叡。因为曹叡的生母甄夫人被诛杀,,所以一直没有指定曹叡当合法继承人。曹叡事奉郭皇后非常谨慎,郭皇后也喜爱他。曹丕与曹叡一起打猎,看见一对母鹿和小鹿,曹丕亲自射杀了母鹿,要曹叡射杀小鹿。曹叡流泪说:“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再杀其子。”曹丕闻言,放下弓矢,为之恻然。

夏季,五月,曹丕病危,才晋封曹叡当太子。 五月十六日,曹丕召见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同时接受遗诏辅政。

五月十七日,曹丕去世 (年四十岁) 。

陈寿评论说:

文帝曹丕有文学天赋,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兼备。如果再加以宽博旷达的气度和公平挚诚之心,立定大志,坚持正道,克制私念,尽心广布贤德恩惠,即令是和古代先王相比,也不会相差太远!

[点评]

陈寿的评价挺有趣,他对曹丕是明褒暗贬,如果把那些重要品德都补上,就和优秀的帝王差不远,意思就是曹丕文学才艺不错,就是“缺德”!

客观来看,曹丕为政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比如严禁宦官、后官与外戚干政,用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继续施行屯田制,应该还算一个合格皇帝。但是,因为品格上的缺陷,他离一个“明君”还是相差太远!

当年,曹操把曹丕立为太子是出于无奈,他一直不喜欢曹丕,作为父亲对自己儿子还是最了解的。他已觉察出此子的真实本性,即偏狭狠毒,刻薄寡恩,为一己之私可以做到六亲不认,毫无开国之君应有的宽宏大度之风,把曹家基业交给曹丕是不放心的,也难怪曹操极不情愿他接班。事实上,曹丕削夺藩王权利,打压族人,这也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司马家族夺权。

可见,为帝王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自身修养多么重要!

品读《资治通鉴》| 为了旧日小私怨,竟诛杀大臣,这皇帝气度太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