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老字号(0608)

 新用户78609521 2020-07-22


老字号

是历史的见证,

也是文化的传承,

每一块金字招牌的背后,

是岁月的洗礼和雕琢,

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

馄  饨  侯



20世纪50年代,王府井老东安市场附近有七八家馄饨摊.他们各做各的买卖,相互问井水不犯河水。

1956年,公私合营是商业的大趋势。于是七家馄饨摊儿凑在一块儿,成立了一个合作组。

他们便是“馄饨侯”的合伙创始人:侯庭杰,北京人;梁寿山,山东人。王俊孝,京东三河人;闻光新,北京人;张子元.京东三河人,陈清安.北京人,张世兰,河北人。

因为当时候庭杰是合作组的组长。于是大伙儿便把店铺的字号称作“馄饨侯”。

凡以小吃品种冠名的人,都有一手绝活儿。“馄饨侯”其人,姓侯名庭杰。小时卖过报纸,青年时当过几年铁路巡警养家糊口。后来偷学到制作馄饨的技艺,又博采众长,1946年用平时积攒的钱,摆起了一个馄饨摊,几经易地最后搬到了东安门大街16号门前摆摊卖馄饨。

摊位的后墙挂着一个布帐子,帐子底色是紫红色,上面写着醒目的“馄饨侯”三个大字。帐子周围是一圈和平鸽装饰。因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这群鸽子象征着和平,代表了个体商家盼望和平和社会安定的心情。


馄饨侯的发展是从1956年搞“公私合营”开始的。当时决定将菜厂、梯子、大纱帽和柏树这4条胡同口儿的7个馄饨摊儿合并在一起。1959年,在东城区商管会的协助之下,7个摊主选中了东安门大街11号原本是德胜祥烧饼铺的铺面房。侯庭杰是组长,经与其他合伙人商量,定名“馄饨侯”。

据说, 当时只随便找了一块牌子,涂上白漆,上面写着“北京风味馄饨候”。从此,走街串巷的馄饨摊车终于安定下来,有了第一间商铺, “馄饨侯”就此诞生。

“馄饨侯”的馄饨为什么会名扬京城呢?

主要是这儿的馄饨 做出来有讲儿。其馄饨的特点是皮薄、馅细、汤好、作料全。

"馄饨侯"的馄饨皮有薄如纸一说,把皮放在报纸上,能看到上面的字。馅细,指的是多少菜配多少肉馅都有比例,肉讲究用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打出的馅非常均匀。一碗馄饨,10个皮为一两包一两馅,加在一起为二两,基本上不差分毫。“馄饨侯”的馄饨均为手工现场制作。做馄饨也叫推馄饨,手之麻利让人叹为观止,每班两个师傅,能供3000多人吃,平均一分钟能推一百多个馄饨。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产品背后的文化、历史也愈加重视。

传统老字号凭借精湛的工艺与品质、蕴藏的”匠人精神“开始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与此同时,悠久历史底蕴的老字号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传承与创新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阅读是一种修养   转发是一种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