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兴号”家族将添新丁,内部设计更具科技感

 最极客 2020-07-23
最极客
最具极客精神的新媒体

昨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宣布,为了满足不同线路的运输要求,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这意味着继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线投入运行后,“复兴号”家族又将迎来新成员。

众所周知,“和谐号”是中国最早的,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标准动车组。与时速300公里的“和谐号”相比,“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将实现性能方面的提升及全面自主化,同时实现对动车组的智能化的服务、监控及维修。“复兴家族”的新成员采用中国标准并结合铁路的实际运行环境,实现操作、使用与检修的统一化。

上个月,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已开启了运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复兴号”的启用将京沪之间的运行时间压缩至4.5小时左右,这在全球高铁的商业运营中都是领先的。运行1个月以来,累计发送旅客量为59.2万人次。截至9月末,中国高铁列车组发送旅客总量突破70亿,并以大于年均35%的总量迅速增长,高铁已然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与“和谐号”相比,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虽然在能耗方面增加了12%,但出行时间缩短、服务更到位,因而更容易吸引客流,使得其平均客座率增加了10.3个百分点。除了起到改善旅行体验的作用之外,也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助作用。

在内部技术方面,“复兴号”也比“和谐号”有所提升。

“复兴号”内部增加了无线网络,虽然网速不是非常快,但在设计上是一个突破。

座位号改成了电子显示屏,据说可以和票务系统进行联动,直接显示座位有没有出售。

电源位置有所改动,加入了USB接口,对于智能设备续航来说更加方便。

车厢高度增加,将车外设备收纳进车体。一方面增加了空间,另一方面提升了气动性能。

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的座位更加宽敞舒适,折叠挂钩随处可见,窗台上有了放置的空间。

车厢里用LED暖白光照明。

饮水机增加了安全锁的设置。在细节处更加用心地考虑到乘客需求,从而显得更为人性化。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极为曲折。早年间因各种原因停滞不前,此为“自主探索”阶段。到2006年,引进了门子、阿尔斯通等行业巨头掌握的技术,在中国开始出现“派系”不同的动车组技术平台,此为“引进消化”阶段。第三阶段为“自主创新”阶段,以不同平台的CRH380系列和其他车型的诞生作为标志。而在当下的“深化创新”阶段,中国标准动车组和相关计划正在运行中。

最重要的是,中国铁路的运营情况与其他国家相比是较为特殊的,如旅客乘坐习惯不同,并且车辆环境也更为复杂。直接引进国外的技术平台,制造出来的列车难免“水土不服”。所以在结合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研究者们经过“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过程,研制了中国标准的动车组。使得列车无论是性能还是服务方面,都越来越贴近中国人的习惯。

当前,中国铁路总公司正持续开展不同速度、不同等级,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环境需求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产品的研制。对于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研究人员计划对技术方案进行比选与融合,结合技术的发展走向与实际的运行需求,争取在2个月之内确定技术方案,2018年上半年做出样车,在2018年年底完成实验。

综上所述,对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的研制将对推动中国动车组列车自主化、标准化的发展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中国的高铁动车组也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