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纪实】党员任从贵:异乡的你寂寞吗?(作者:胡青印)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编者按】一位革命一生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兵团老战士,将他连续三年参加援助巴基斯坦修筑公路的光辉历程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载了下了,深读颇具史料价值,细研堪称精神养料!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筑路工程部队鲜明的作战特质,但要在高海拔的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修筑公路,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设条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编者曾在喀喇昆仑山半年时间,回忆录中的一字一句感同身受,文中的高原导致做饭难,对战友罹难的纪念,对新疆军区文工团亲人慰问的记述......仿佛使人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本平台从即日起将分11篇连载《胡青印的援巴回忆录》,让我们一起阅读历久弥新的年代故事,感受中巴“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友谊,也以该文纪念那些为共和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国际主义战士!


申明:保护原创版权,引用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党员任从贵:异乡的你寂寞吗?

——胡青印的援巴回忆录(11—6)

胡青印手稿   胡海蓉整理

虽说工作中有可能会牺牲,这种生与死的抉择中,巨大的危险也压不垮援巴战士与大山之间斗争那顽强不屈的精神,战士们会以百倍信心去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这种信念,作为巨大的精神支柱牢牢地刻在每一名战士的心中。

党员班长任从贵就是这样一名杰出战士的代表。

任从贵同志是一名复转军人,由于工作积极,思想品德高尚,被组织任命为我们班的班长。虽然任班长身体很健康,但在海拔近5000米的山上却因为缺氧而使心脏饱受折磨。上级知道以后顾惜他的身体劝他回国,但他却干脆地拒绝了,表示自己的心脏是小毛病,坚决不下战场,一定要坚决带领战士们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在他的强烈请求下,组织上答应了他留在队伍里。就这样,为了不让组织上担心,任班长从不叫苦叫累,哪怕工作中心绞痛犯了也不吱声。在一次和他劳动中,我突然发现他突然捂着胸口,脸上红一阵一阵,汗水从他脸上滚落下来,连忙劝他去看医生,但他却摇摇头,只是坐着休息了一会,就又带领战士们工作了。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上半年和下半年在全连评比中连续两次获得了先进班级体的荣誉称号。任班长也被连队评为优秀党员和五好战士。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领导和战士们的一致赞誉,多次受到了大队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准备提拔他为排长,作为筑路施工员或监理员,让他自己选。任班长说:“我喜欢和战友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就当排长吧”,领导们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选择。

因为劳动量大,许多战士的体力透支,为了照顾战士们,上级安排每个星期天让战士们休息,放松一下,在这一天,战士们可以自由活动,连队还专门安排了一间会议室,配备了音箱,放置了一些象棋、篮球、扑克等娱乐用具,有时候举办娱乐比赛,有时候开联欢会跳舞,充实了战士们的生活。

而任班长的休息天,是用来计划到医院检查身体的。设立在喀喇昆仑山脉下游的红扎河谷的总指挥部有一个还算大的医院,那里设备在当时是齐全的,分门诊、外科、内科、治疗室、住院部等,但医院主要以外科为主,因为处在援巴战场的战士们,都是因为摔伤、砸伤、断胳膊、断腿等比比皆是,有的战士,就直接牺牲在了手术台上……

第二天就是星期天了,我计划着和战友们在象棋中撕杀一番,而任从贵排长却还是按照医生吩咐去医院检查。来巴基斯坦已经一年半了,我们的筑路工程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已经大大改善了巴基斯坦的交通状况,虽然来回过往大部分都是军车,但看着来回车辆走在我们修的柏油马路上,我的心里无比自豪。

交通状况改善了,车辆的增多也为我们搭车提供了方便,而且上级也明确规定,任何车辆只要是修路的战士招手,必须停下来让其搭乘,而且要送到目的地。虽然是军队内部规定,但许多民用车在遇到有战士搭车,他们也热情的邀请战士们免费搭乘,这也是中巴人民友谊的象征。而且为了出行方便和战士们的安全,军队规定凡是外出的战士必须要在本大队开具介绍信,并附上照片。

我们眼看着有几辆解放牌汽车从任排长的前面过去,而他却没有招手,一了解原来他另有打算:他认识了一个开黄河牌大汽车的司机,这种大汽车专门以运输钢架桥梁为主,马立足,载重量可达20吨,这在当时是载重量最重的货运车辆了。原来任排长等这辆车,是为了顺便拉运钢梁,这样我们修路修桥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好个任排长,连自己宝贵的看病休息时间也惦记着工作。

大概11点左右,这辆车终于等到了,任排长顺利地坐上了老朋友的车。

而我们其他人则决定好好利用休息时间放松一下。直到下午,我们也没有等来任排长的消息。后来才知道,指挥部的领导来检查连队工作,在盘山道的拐弯处发现山坡下有一辆载重汽车翻在山沟里,再用望远镜仔细一瞧,汽车四个轮子朝天,是否有人不得而知,于是组织小车人员一起挨个下山进行搜救。

由于喀喇昆仑山山势陡峭,除了黄羊,没有人活动的痕迹,下山过程中看着露出的石头,却很松动,有可能脚下一滑就落入深渊。搜救人员小心翼翼到达谷底,准备快速展开救援工作。当他们到达车前,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车辆周围横七竖八地散落着许多钢梁,驾驶员双眼紧闭,手握方向盘,但屁股和大腿已经偏离了座位,车窗玻璃全部变成了碎颗粒像玉米粒一样散落的到处都是,坐在副驾驶的一名战士胸前压着一根横梁,人们赶紧齐力把压在胸口的横梁挪开并抬出车外放在稍微平整点的地方,但用手测试此人已经没有了气息。

为了查清楚这是哪个队的战士,搜救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对驾驶员展开急救,一组对副驾驶位置上的战士展开抢救。后来搜救人员从战士们身上的介绍信中了解到,副驾驶的战士就是我们排的任从贵同志。

搜救人员将二人送往医院,驾驶员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任从贵同志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这一消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三中队的战友们都不知道。

此次喀喇昆仑山再次给我们开的个巨大的玩笑带走了我们敬爱的任排长,驾驶员五条肋骨骨折,股骨和大腿骨折,在医院里抢救了三天才苏醒。

驾驶黄河牌大汽车的驾驶员苏醒后,据他回忆,原来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本来还是很顺利的,担当走到盘山道的时候坡降变大,但这也不影响黄河牌汽车的行进,几乎没有费什么劲儿就爬上了盘山道的拐弯处的上坡。正在拐弯时,突然从车前方十几米的地方滚落了几个大石头,而驾驶员本能地为了保护车头不被石头砸,下意识地把方向盘往左手打,致使车辆便顺势从坡上滑落到了谷底,经过巨大的撞击,车上的桥梁纷纷散落,有一根便砸在了任从贵身上……前去搜救的人员和事故勘察人员也证实了这一情况。

任从贵走了,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他的高尚品德也随他而去,我们再也不能看到活着的你了,任从贵同志,你安息吧,你没能走完的路由我们活着的人来完成;任从贵同志,你放心地走吧,我们将以你高尚的品德,光荣的精神来鼓舞鞭策自己,用更加奋发有为的斗志来完成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国际主义援助建设的道路上前进吧!

任从贵牺牲后一个多星期,上级部门才传达了这个消息,没能见到任从贵最后一面,是许多战友的遗憾。

喀喇昆仑山脉险峻,援巴筑路事故频出,却也没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脚步,对于死者,战士们怀着悲壮的心情沉痛悼念,对于伤者,战士们相互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在党和祖国的强大支持下,毅然决然投身到援巴那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努力完成援巴任务!


作者胡青印,1947年出生月湖北黄陂,1960年进疆,1966年3月在水电连渠道工作,1968年5月-7月参加援巴培训,同年8月至1971年5月在巴基斯坦修筑公路,1971年在第二师29团营建连参加工作,1973年4月在原29团果酒厂酒坊工作,1988年至2007年在29团加工厂工作,并于同年2月光荣退休。


《胡青印的援巴回忆录》共11篇,下期预告:11—7刀尖之舞的战友们

前文链接:

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际主义战士

怎么也做不熟的饭

在“活着的山”上修公路

牺牲在异乡的战友李魏信

筑路战场: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党员任从贵:异乡的你寂寞吗?(该文)


(注:正文插图1来自作者,其他来自网络,与本文没有直接关联。“天南地北会宁人”尊重作者付出,可以授权在其他公众号登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坚持准确署名,倡导原始创作,提振正向能量。感养育之恩、念精神砥砺、记风土人情、忆美好往事、歌秦音豪迈、颂祖厉雄风。“没有稿费,只有赞赏,致敬原创!”传播会宁文化,弘扬奋斗精神!欢迎搜索“allhuining”或“天南地北会宁人”关注公众号,投稿可直接发送至邮箱:280615328@qq.com,也可搜索微信280615328加好友后以发消息的方式投送稿件。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