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亲情】记忆中的五月五(作者会宁曹耀辉)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记忆中的五月五

文  \  曹耀辉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忘记了,总有一天所有的记忆会面目全非。但让我至今不能忘却的是孩提时代的“五月五”。

正所谓大人忙这个节日,小孩盼这个节日一点不假。

记得大概是每年的五月初三,母亲就成大忙人了。首先要做的是煮甜醅,其在老家是用一种叫莜麦的粮食做成的。先得筛选干净再用开水煮到八九成熟,然后捞出来凉到一定温度再加上什么“甜醅酵”装盆盖严,放到热炕头进行发酵。整个过程需要好几个小时,每次煮甜醅本来就多病的母亲都是累得精疲力尽。

接下来便是散凉粉。这活更是费劲,要将用石磨粉成碎粒状的荞麦加水搓成面团需要很大的劲。母亲是没这个能力的,那只好等下地回来的父亲趁中午休息来完成了。经反复加水反复地搓揉终于达到了需要,然后再放到一定比例的水里进行搅拌后开始生火加热,慢慢的锅里出现了稠稠的糊状,不一会儿便出锅凉冰,切成细条,再用葱花炝上浆水调好。想起来真是清爽可口,酸甜适宜,好吃极了。

到了五月初四这天,母亲还是不得闲,首先得发一盆面,涮洗洗到午饭后就开始揉面烙“箍圈儿”了。记得母亲把一个又一个揉好的面坯先是用刀割成方块再用顶针压些图案,然后放到锅里慢火烧烤而又不停地翻转。这样烙出来的馍馍白里带黄,各种花样清晰可见,真是巧夺天工别具一格。吃起来香脆可口,说实话现在总是吃不出来过去那好多让人回味无穷的食品,究竟是现代人饭饱生腻孽呢还是根本就没有那时纯绿色的食品,我的确是不得而知了。

终于,期盼已久的“五月五”到了。

当我从黎明中醒来时,手腕及脚腕甚至手指头等处绑满了用各种颜色配成的花绳绳,脖子上挂着一个小巧玲珑的小荷包,大概是母亲早早为儿子绑上的,并一再叮咛不要随便取掉,不然会被“长虫”咬呢!

也就在初五的这天天刚亮,父亲便在院子里的各门插上了柳树枝,将古老沉旧的窑洞装饰得绿格茵茵,分外好看!听说端午节这天在家插上这些东西会避邪。大概父亲是为了避邪降祥才插了那么多的柳枝。

当太阳刚刚跃过柳枝时,家乡的空气都会让人感觉清新舒适。初五这天还有好多的民俗要做,比喻说大人们要爬山焚香祀天,祈祷神灵保佑!还要看“社戏”走亲戚等等。所以母亲便早早地做好了“五月五”的美味佳肴!

饭菜上桌,其实是前两天已经做好的甜醅,凉粉,花馍馍,还有一碟韭菜炒鸡蛋及一碟粉条炒猪肉。

在现在人看来不值一提的饭菜,真让那时贪吃的我垂涎欲滴!左右相顾观察一下爷爷父亲还有哥姐人等,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几口解了馋再说。想起来真是哑然失笑。

饱食一毕悄然溜出家门,约上庄子里的几个小伙伴,便去开始期盼已久的一项活动,上山抓黄鼠。

依稀记得听大人说“五月五”的黄鼠娃子心疼地很。所以我和我的伙伴儿们上山之后便会绞尽脑汁,各显其能,进行拉网式搜寻,但每每总是徒劳而归。

记得有一年的端午,仍然是我们几个三男一女,照样上山抓黄鼠。天快晌午时便来到一个叫金堂湾的地方,转着转着在一块麦地里突然发现几个小小的黄鼠娃子。于是小伙伴们疯了一样趟进麦田奋力抓捕小黄鼠,费了很大劲才将猎物捕获,不意农业社的麦苗被我们几个糟蹋得面目全非了,后来听说队长要扣工分,呵呵呵!那是你们大人的事,管他呢!反正有了黄鼠娃子即使挨了揍受了骂也就无所谓了。

这便是让我至今不能忘却的儿时的“五月五”!

二零一七年农历五月初四日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