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父母进城》连载(三) || 作者 曹治中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让父母进城(三)

作者    /    曹治中

儿女在城市打拼生活,有家有舍有钱有车时,儿女的年龄一般老大不小,渐懂事慢通透时想着烟火味,越来越接地气了。父母还健在的话,己是真正的老年了。老人心疼儿女是天性,儿女孝敬父母是人性,这是没办法的事,一辈欠着一辈的恩情,儿女欠父母的恩情,永远无法偿还,还会永远欠下去。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谁都欠着谁,谁都不欠着谁。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天性、人性的伟大、光辉和无奈之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走出了大山的儿女,吃饱喝足穿暖的情况下,总首先想着父母,面朝黄士背朝天,一辈子一亩三分地上挣弯了腰身,苍老了容颜,没走出过大山,没见过飞机,没坐过火车,没感受过大海,没吃过一顿像样的好饭……如今,儿女走进了城市,过上了人们心目中的体面生活,总想着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父母进城。

让父母进城,是出息了的儿女孝敬父母常采用的手段。条件好的给父母另买或另租一套楼房,属于少数。一般都让父母跟自家三口或四口住在了一起。进城之初,父母或其中的一个身体还好,完全可以自理。从此,在儿女的心目中,将父母接到了自己身边,让一辈子以泥士为生的父母洗澡换衣穿拖鞋,仿佛一夜间让父母脱胎换骨,置换身份,从第二天早晨开始,以一个城里人的身份和言谈举止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从此,父母走出了大山,脱离了苦海,戴个黑礼帽,拄个拐仗,退休了的干部一样,吃好穿好,悠然自得,满脸慈祥,或含饴弄孙,或林子里散步,或和熟人闲聊。节假日,儿孙陪着坐飞机上九天揽月,坐轮船下五洋捉鳖。去看世界之大,之奇,之趣。去吃世间之食,之香,之美。

“让父母进城”后的一部分父母后因习惯、语言、习俗差异等原因,先后又回到了农村,回老了故土。我曾问一老父,城里那么好去了又跑来,媳妇子不给着吃吗?答,实在是好得很。给你偷着说楼上的座便器,我干脆拉不下来屎。宽畅地里,风吹着用土疙瘩擦屁股,真的舒服的很。楼上住着,我光屎就憋死了,再别说享福的了。老人的话让我大笑。笑着笑着,我流出了泪,因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一老汉说,住在楼上,后人媳妇子说怕影响孙子的健康,不让我吃旱烟,要吃就到楼下去吃,他大的球着我吃了一辈子旱烟,到你这里就要看眼识不让吃了,我现能动弹,和超老奶奶一商量,招呼没打就偷跑了。

一老母说,我把孙子抱到楼下建筑工地一堆沙里去抛,后人媳妇子下班回来,一下子了不得了,说孩子染上细菌感染得病了,又是洗澡,又是换衣裳,又是量体温,从此再不让我领到楼下去玩。我对后人说,你小时候没人照,我栓在炕上,你连自己拉的屎都吃着呢。还念了个博士,还当哈个你大腔子处长。

老人说,弄啥里,一家几代人在一个楼房上,不能看电视,不能骂仗,不能生气,连个屁都不敢大声放。媳妇子尿尿时光咣当当的响……一个老母亲说,我学了两个月,没学会用煤气灶,没学会开关防盗门,没学会接打电话,没学会坐电梯,上来了就不会下去,下去了就不会上来。就爱捡垃圾,楼上卧实那么大,把垃圾堆在里面,结果媳妇子哭着把拉圾全部扔了。儿子说,太危险了,你老人家还是回老家去。来了,才好的很,楼下的人乌拉拉的说话骚狐一样,我一年没和人没搞话了,急死人了。说吃着好,我们老俩人爱吃酸搅团酸懒疙瘩,孙子、媳妇子一口都不吃,再熬几天,老命就送在外面了……如此等等。

此刻,我突然想起了路遥的小说《人生》。纯真痴情的刘巧珍来县城看望高加林时,高加林己深深的陷入到了这座县城的“灯红酒绿”之中,向往着成为一名真正的城里人,融入这座令他心往神驰的城市之中,和漂亮多情的黄亚萍手挽手,卿卿我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时,可怜的刘巧珍只能说谁家的老母猪下了几个猪娃子,几个公的,几个母的……

当时,我大约在读初三或读高一,看电影《人生》时,非常喜欢刘巧珍,非常厌恶高加林,认为高加林卖良心,就是陈世美,就该杀该刮。发誓将来一定要娶个和刘巧珍一样的媳妇。可当后来我考了一个学校,能混一碗饭吃时,才发现在某个时刻,某个环境,某些现实下,还是“黄亚萍”更可爱,更女人,更媳妇。突然觉得“刘巧珍”己行走的回村的路上,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己越来越远,只有来生了。现在想来,刘巧珍是无辜的、高加林是无辜的、黄亚萍是无辜的、我是无辜的。

“让父母上城”,和小说《人生》中的几个主人公,几近形似或殊途同归。儿女是无辜的、父母是无辜的、城市是无辜的、现实是无辜的。

(待续)

2018年4月25日晴星期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